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导言

书名:从康乾盛世到惊天巨变:清作者名:李学勤本章字数:1300更新时间:2024-05-25 14:59:36

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女真人长期居住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女真各部分裂涣散,派系林立,互相杀掠。后来,女真族中出了一个叫努尔哈赤的领袖。他统一了女真各部,被尊为“英明汗”,相当于汉民族所说的“英明领袖”。万历四十四年他宣布建国,国号曰“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此时,后金人与汉人之间既有斗争,又相互融合,把自己的崛起称为天命所归,就是一种汉化的观念。

在疆场征战十年后,鞍马劳顿的努尔哈赤去世了。皇八子皇太极继位,改元为“天聪”。之后皇太极率部“五入长城”,屡次击败明王朝的军队。他在继承汗位十年的时候,即天聪十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崇德”。

这里可以讲一点有趣的掌故。

先说这年号。所谓年号,就是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建元元年。立年号的目的,或为纪念某一重大事件,或为表达某种意愿和向往。明、清两帝的名号之争,也真是挺有意思的。皇太极与崇祯差不多是同时接任各自的政权的。明朝皇帝起了个年号叫“崇祯”,皇太极不甘示弱,排着名起年号,叫作“崇德”。什么意思啊?这是在损明朝的皇帝啊!你“崇祯”皇帝不是崇尚的是祯祥吗,你无非以为自己的皇位是“天赐祯祥”。我皇太极可不这样想,我皇太极崇尚的是“德”,有德才有祥瑞,才有皇位,因此叫“崇德”,“崇德”比你那个“崇祯”更时尚,也更有文化。这么看来,在思想观念上,公允地说,皇太极的确是高出了一筹,当然也胜出了一筹。

再说那国号,也很有意思。“清”实际上也是冲着明政权来的。在称帝之前,皇太极的汉学根底比人们想象的要深得多。他让人把《四书》《五经》《三国演义》《大明会典》《黄石公素书》《武略》以及《宋史》《辽史》《金史》《元史》这样一些经典和史册,翻译成新创的女真字,即满文,延请老师认真学习。为了学习汉文化,他有时彻夜不眠,决心是够大的。他在考虑国号“清”时,充分考虑了汉文化的丰富内涵。

汉人是相信阴阳五行的,皇太极利用了这一点。“清”是三点水旁,五行中属“水”。“明”,就是日、月相加,含有“火”义。水可克火,水可灭火,从五行相克的视角看,也应该是以清代明。这是第一义。

此外,定国号为“清”还有文献上的依据。《诗经》上有“维清缉熙”一语。皇太极以为,那说得多好呀!“熙”就是光明,也就是“明”,“缉”就是缉拿,就是征服。这句话本身是一个含沙射影的“寓言”,是说清朝一定会征服明朝。这是第二义。当然,这只是皇太极的附会曲解。

还有,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有以清、浊区分人员群体的习惯。明时朝政即有清流、浊流之说,为此,还有大的争斗,极而言之,成为党争。《尚书·尧典》有“直哉惟清”的说法,“清”意味着明澈、清纯、洁净、高洁。皇太极目睹了明代后期的浊政,决心要建设廉洁的清政。在当时,他也许真是那样想的。这是第三义。

总之,以“清”为国号,皇太极既考虑到了最普通民众心目中的迷信因素,又考虑到了士大夫崇尚的文献依据,还考虑到了人们要求出现清廉政府的世俗要求。

这当然是一种伟大的承诺。

从清王朝在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算起,到1911年被推翻为止的二百七十六年间,凡历十一帝,其间何时算得上清廉、清正,何时又浊流泛滥,那只有在读者诸君读完本书后才能真正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