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九章 战国蟠虺纹,微型蟠螭纹(1)

第九章 战国蟠虺纹,微型蟠螭纹(1)

书名:青铜之道作者名:张远山本章字数:2323更新时间:2024-06-06 16:46:48

弁言 战国蟠虺纹是春秋蟠螭纹的微型化

周代八百年,分为西周、东周两大时代,原因是两周之际发生了西周灭亡和平王东迁。东周五百年,又分为春秋、战国两大时期,原因是春秋早期的楚国叛周称王和战国中期的七雄叛周称王。西周、春秋、战国的政治格局变动和铸铜技术发展,导致西周太极图衍生为三大阶段的三大纹样:西周太极图化圆为方,即为西周窃曲纹。西周窃曲纹微型化,即为春秋蟠螭纹。春秋蟠螭纹微型化,即为战国蟠虺纹。尽管三大纹样逐渐微型化,风格变化显著,但是图法、图式、要素、结构、内涵不变,太极基因始终存在。

第一阶段,西周王室强大,晋、楚作为周封诸侯,全都遵循周室青铜图法。第二、第三阶段,东周王室渐衰,楚国在南方称王,晋国在中原称霸,于是晋楚两强不再遵循周室青铜图法,开启了长达数百年的晋楚青铜斗图。

春秋早期楚国叛周称王,引发了春秋中期的齐桓公、晋文公“尊王攘夷”,此后晋国长期称霸中原,晋楚两强长期争霸。一是晋楚战场争霸,因史书著录而尽人皆知。二是晋楚文化争雄,因史书不载而鲜为人知。

晋楚两强的文化争雄,核心内容是青铜斗图,分为两大阶段。

晋楚青铜斗图的第一阶段,是春秋中晚的蟠螭纹斗图。晋国是中原青铜图法的创新者和领跑者,楚国是晋国青铜图法的模仿者和追赶者。

晋楚青铜斗图的第二阶段,是春晚战早的蟠虺纹斗图。楚国持续北扩,大量伐灭中原小国,战场硬实力、斗图软实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晋国六卿争长,持续内耗,最终魏赵韩三家分晋,三晋的战场硬实力、斗图软实力不断削弱。此消彼长,晋楚青铜斗图逐渐势均力敌。楚国又凭借失蜡法的技术突破,一举超越三晋。三晋再凭借错金银的技术突破,夺回领先优势。晋楚青铜斗图愈演愈烈,最终形成了晋式蟠虺纹和楚式蟠虺纹两大范式。所以本文除了阐明战国蟠虺纹是春秋蟠螭纹的微型化,兼顾辨析晋楚蟠虺纹的风格差异。

一 战国蟠虺纹,源于春秋蟠螭纹

1.“蟠虺”之名的文献依据

“蟠虺纹”不见于先秦文献,1941年容庚《商周彝器通考》率先提出,此后学界通用。容庚的描述是“其状若虺之蟠绕”,“若干虺相连接”,“虺形相蟠绕不见其首尾”。李学勤认为:“蟠虺纹尽管只是青铜器、金器、玉器等上面的一种花纹,却代表了美术史上的一种新风格。在春秋早期的后半,已经出现了蟠螭纹,逐渐取代了商、西周以来的传统纹饰,可是蟠螭纹多数仍旧是带状的,没有突破过去的模式,及至蟠虺纹兴起,结构复杂细密而且有三维层次,才使陈旧的作风一扫而尽。”

先秦古籍多见“蟠虺纹”之“虺”,经常虺、蛇并提。

《诗经·小雅·斯干》:“吉梦维何?维熊维羆,维虺维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羆,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正月》:“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韦昭注:“虺小蛇大。”

《楚辞·天问》:“雄虺九首,鯈忽焉在?”《楚辞·招魂》:“雄虺九首,往来鯈忽。”《楚辞·大招》:“鰅鳙短狐,王虺骞只。”《楚辞·悼乱》:“欲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

先秦古籍经常龙、螭并提,虺、蛇并提,证明西周窃曲纹之龙、春秋蟠螭纹之螭、战国蟠虺纹之虺,属于同类纹样,仅是逐渐微型化。

先秦古籍还有“虺”的异体字“螝”。比如《庄子》佚文:“螝二首。”再如《韩非子·说林下》:“虫有螝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龁,遂相杀也。人臣之争事而亡其国者,皆螝类也。”《颜氏家训·勉学篇》曰:“茫然不识螝字何音,后见《古今字谱》是虺字。”《尔雅·释虫》:“螝,蛹。”《说文解字》:“螝,蚕蛹也。”段注:“螝,即古虺字。”

《庄子》的“螝二首”和《韩非子》的“螝一身两口”,是源于蟠虺纹之图式结构的晋国初始神话。屈原《天问》、《招魂》的“雄虺九首”,是源于三晋初始神话的楚国衍生神话。

“蟠螭纹”和“蟠虺纹”,仅有一字之异,相异之字又语义相近,证明两者同出一源,仅是虺小于螭。“曲”“蟠”二字表明,西周窃曲纹、春秋蟠螭纹、战国蟠虺纹的盘曲结构一脉相承。由于蟠虺纹的纹样小于蟠螭纹,结构同于蟠螭纹,有些学者改称“蟠虺纹”,有些学者仍称“蟠螭纹”。两者确实不易区分,因为小型蟠螭纹近于蟠虺纹,大型蟠虺纹近于蟠螭纹。

其实春秋中期的青铜铸造技术升级,导致了西周窃曲纹被同时微型化为蟠螭纹和蟠虺纹,前者是器腹的主纹,后者是器肩、器座的副纹,两者具有互释关系。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青铜铸造技术再升级,导致蟠虺纹替代了蟠螭纹,成为器腹的主纹。尽管蟠螭纹、蟠虺纹同时出现于春秋中期,延至战国时期,但是蟠螭纹盛行于春秋中晚期,蟠虺纹盛行于战国时期,所以本书称为春秋蟠螭纹、战国蟠虺纹。

战国蟠虺纹,主要是两大类:S形蟠虺纹,G形蟠虺纹。分别是S形蟠螭纹、G形蟠螭纹之微型化。

2.S形蟠虺纹:S形蟠螭纹之微型化

春秋中晚期的S形蟠螭纹,共有四大图式:太极互抱图式,太极蟠腰图式,太极蟠舌图式,太极对置图式。由于太极蟠舌图式在微型化以后技术上难以表现,因此春晚战早的S形蟠虺纹,主要是三大图式:太极互抱图式,太极蟠腰图式,太极对置图式。

S形蟠虺纹的第一图式:太极互抱图式,是同类窃曲纹、蟠螭纹之微型化。

周中春早的窃曲纹时期,刻范技术不足,S形窃曲纹之太极互抱图式,多为抽象式,见于陕西岐山京当乡董家村西周窖藏出土的五祀卫鼎。

春秋中晚的蟠螭纹时期,刻范技术升级,于是微型化为S形蟠螭纹之太极互抱图式,又升级为具象式,见于山西侯马陶范。

春晚战早的蟠虺纹时期,刻范技术再升级,于是微型化为S形蟠虺纹之太极互抱图式,仍然多为具象式,见于山西太原金胜村赵简子墓的铜盖豆。

S形窃曲纹、S形蟠螭纹、S形蟠虺纹之太极互抱图式,图法、图式、要素、结构、内涵不变,仅有龙、螭、虺之异,抽象、具象之异。

S形蟠虺纹的第二图式:太极蟠腰图式,是同类蟠螭纹之微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