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饕餮纹”鼻部图法解密:鼻祖纹(1)
书名:青铜之道作者名:张远山本章字数:2024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3
弁言 华夏天文第一要素:北极帝星
华夏天文体系,发轫于距今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
晚亚洲人七万年前从非洲出发,六万年前到达东亚,经过旧石器时代的数万年繁衍生息,在新石器时代形成了上古华夏四族:上古伏羲族居于华夏西部,父系Y染色体O3,是彩陶族。上古黄帝族、上古东夷族、上古南蛮族居于东部沿海,父系Y染色体O1、O2,是玉器三族。
人类认知个别天象,比如认知昼夜交替、太阳位移、月亮圆缺,以及辨识若干亮星,始于旧石器时代。人类认知天象运行的总体规律和周期变化,比如认知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太阳位移的周期变化,月亮圆缺的周期变化,星象旋转的周期变化,编织主要亮星的动态体系,理解全部天象的相互关系,始于新石器时代。而认知天象运行的总体规律和周期变化,始于发现天象旋转的中心——天心,又称“天枢”。
上古华夏四族经过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数万年观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发现了地球自转轴的北端,指向永居天心不动的帝星,也同时发现了围绕帝星旋转的北斗七星。
玉器三族的天文学,基本止于中央天区的帝星和围绕帝星旋转的北斗七星。
伏羲族的天文学,并未止于中央天区的帝星和围绕帝星旋转的北斗七星,又进一步扩大到中央天区之外的四方天区,于是建构了二十八宿体系。
伏羲族和玉器三族的天文学,是上古华夏区域的两大天文体系。先仰韶一千年,是两大体系的发轫期;仰韶两千年,是两大体系的发展期;龙山一千年,是两大体系的融合期。
中古夏商周两千年,上古两大天文体系进一步融合为一,于是北极帝星、北斗七星、二十八宿成为夏商周的三大天文要素。商周青铜器的主体纹样“饕餮纹”天帝,正是表达华夏天文三大要素及其宗教神话的终极图像。
本书首先解密大家熟知的商周“饕餮纹”之天文构成,然后论证商周“饕餮纹”天帝是上古天帝造型之集大成。
一 北极天象成因和北极帝星来历
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在地球观测者眼中,地球自转轴北端所指北极天枢附近的某颗亮星不动,其他星象围绕这一亮星旋转。但是地球自转轴又以25800年为周期,发生陀螺式摇摆,北极天枢每过几千年会有明显位移。比如新石器时代早期,北极天枢位于天龙座。新石器时代中期,北极天枢移向小熊座的帝星。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北极天枢又逐渐移向勾陈一。
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华夏先民,把小熊座β视为北极天枢的标志星,命名为“帝星”。
帝星仅是一颗二等星,并非夜空最亮之星。定位并标示帝星,必须对相邻亮星予以编组,构成容易辨识的特殊图形。
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华夏先民,仿照最易辨识的“北斗七星”的形状,把与帝星相邻的七颗亮星,编组为“北极七星”。亦即:勾陈一,勾陈二,勾陈三,勾陈四,勾陈增九,太子星,帝星。
古籍多见“北斗七星”,少见“北极七星”。唐僧一行《北斗七星护摩法》开篇即言:“至心奉启,北极七星。”暗示北极七星是仿照了北斗七星的编组。古籍少见“北极七星”的原因之一是,古籍多称其别名“勾陈七星”,比如《四库全书》所收清梅文鼏《中西经星同异考》:“帝星最明太子次,连极五星作斜势。勾陈七星中甚明,离极三度认最易。”
由于“北极七星”别名“勾陈七星”,所以道教神谱有“勾陈大帝”。由于“北极帝星”别名“紫微星”,所以道教神谱有“紫微大帝”。两者都是源于北极天象的华夏至高神。
尽管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后的几千年,北极天枢逐渐离开紫微星,靠近勾陈一,但是始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华夏宗教神话,其至高神永远是对应紫微星的“紫微大帝”,所以明清皇宫仍称“紫禁城”。
《史记·天官书》把“北极七星”称为“中宫天极星”,把“北斗七星”称为“中宫拱极星”,两者均属五大天区的中央天区。上古伏羲族的陶器纹样和上古玉器三族的玉器纹样,根据中央天区的北极天象,创造了各自的专用帝星纹,均被中古夏商周的青铜纹样全面继承、吸收、改造、融合,成为贯通上古四千年、中古两千年的陶、玉、铜第一纹样。
二 上古伏羲族的帝星纹、天帝纹
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上古伏羲族,先后创造了两种帝星纹:早期是圆点帝星纹,晚期是“帝”形天帝纹。
1.早期伏羲族:圆点帝星纹
甘肃天水大地湾二期的伏羲祖族,根据北极帝星与北斗七星的连线,创造了北极天帝“帝俊”的造型:天帝胸部的圆点,标示帝星;圆点之外的圆圈,标示一切天体围绕帝星旋转。
2.晚期伏羲族:“帝”形天帝纹
仰韶中期的仰韶伏羲族,进一步完善了北极天帝“帝俊”的造型,创造了“帝”形天帝纹:天帝一手举日,一手举月,标示北极天帝主宰日月繁星的运行。中古以后的大量天帝造型、伏羲造型、方相氏造型,都是一手举日、一手举月。
仰韶伏羲族又根据北极天象的连线和北极天帝的造型,创造了陶文“帝”字,被商代甲骨文“帝”字承袭。
圆点可以标示一切星象,并非表达帝星的专用符号。“帝”形天帝纹和陶文“帝”字,才是表达帝星的专用符号。
从天帝造型到陶文“帝”字、甲骨文“帝”字的演变过程,充分证明上古图像先于中古文字,中古文字源于上古图像。
三 上古玉器族的帝星纹
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上古玉器三族,先后创造了两种帝星纹:早期是圆孔帝星纹,晚期是菱形帝星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