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绪论二 “饕餮纹”天帝的六千年演变史(3)

绪论二 “饕餮纹”天帝的六千年演变史(3)

书名:青铜之道作者名:张远山本章字数:2910更新时间:2024-06-06 16:46:27

二 夏商周两千年:“饕餮纹”天帝的今生

上古四千年,华夏四族在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西辽河流域等华夏境内的不同区域独立发展,四方扩张,冲突融合,相互影响,初步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文化共同体。经过上古、中古之交的“炎黄之战”,形成了以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为核心区域、辐射中原周边四裔的夏商周文明。

中古两千年,夏商周国家的统治族群都是从今长城以北南下中原的黄帝族,被统治族群都是中原地区的农耕三族:主体是黄河中下游的伏羲-神农族,另含黄河下游、淮河流域的大部分东夷族,以及长江中游北岸的一部分南蛮族。

“炎黄之战”以后南撤到长江南岸和珠江流域的农耕三族苗裔即“三苗”,长期不属夏商周国家的统治范围,秦汉以后才逐渐成为中央王朝的边陲。

1.夏代天帝造型:新砦文化-二里头文化

上古西扩黄帝支族,从内蒙古东部红山文化区域的黄帝族祖地向西扩张,到达内蒙古中西部和陕西北部的河套地区,形成了先夏时期的石峁文化,即《山海经》所言华夏西北的黄帝族。随后经过“炎黄之战”南下、东进,伐灭山西陶寺神农国;再经黄帝族部落联盟的三大首领尧、舜、禹,南下到达长江中游北岸的石家河文化区域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区域,取得“伐三苗”胜利,由禹之子夏后启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建立黄帝族第一王朝夏朝。

夏代早期的文化遗址,有河南登封王城岗二期城址,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河南新密新砦遗址等,青铜器较少。夏代晚期的二里头文化,见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等,已有大量青铜器。

夏代早期的河南新砦文化和夏代晚期的河南二里头文化,全都承袭了陕北石峁文化先夏黄帝族的横式天帝和竖式天帝。

其一,新砦文化、二里头文化的横式天帝。

夏代早期新砦文化陶器的横式天帝,近源是陕西石峁先夏文化的横式天帝,远源是红山黄帝祖族的勾云形天帝简化式。后来影响了商代晚期殷墟青铜器的羊角天帝造型。

夏代晚期二里头文化玉器、骨器的横式天帝,源于良渚文化。

二里头文化玉制权柄的北斗猪神,源于良渚文化玉制权柄的北斗猪神。上古权柄和中古权柄均饰北斗猪神,是因为君王对位北斗,“斗为人君之象,号令之主也”。

二里头文化骨匕柄部的“饕餮纹”天帝,源于良渚文化璜式玉佩的北斗猪神。

其二,新砦文化、二里头文化的竖式天帝。

夏代晚期二里头文化有大量的镶嵌绿松石青铜牌,尽管局部细节略有不同,但是整体造型均为龙面“饕餮纹”天帝。其直接源头是陕西石峁先夏文化的竖式天帝和夏代早期新砦文化的竖式天帝,又吸收了石家河文化的竖式天帝,尤其是吸收了印堂部位的菱形帝星纹。

李学勤《论二里头文化的饕餮纹铜饰》认为:“二里头文化铜饰的花纹是龙山和商代饕餮纹的中间链环,已经是很清楚的了。”

商周时期的四川三星堆,也有镶嵌绿松石青铜牌,继承了二里头青铜牌的外形,只是纹样逐渐抽象化。

综上所言,夏代石器、陶器、玉器、骨器上的“饕餮纹”天帝,已经非常接近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天帝。但是直到夏代晚期,青铜技术仍未成熟,所以二里头青铜牌只能表达较为简单的龙面“饕餮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技术大为发展以后,扬弃了二里头青铜牌的龙面“饕餮纹”,发展为更加繁复的“天帝乘两龙”式“饕餮纹”天帝。

2.商代早期天帝造型:夏家店下层文化-二里岗文化

“炎黄之战”以后,上古红山文化的黄帝祖族继续存在于华夏东北,发展为与夏代平行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内蒙古东部赤峰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商代之前的先商文化,正如陕西北部的石峁文化是夏代之前的先夏文化。

内蒙古赤峰市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大甸子遗址,青铜铸造技术初级而无法表达“饕餮纹”天帝,但其陶器彩绘有大量的“饕餮纹”天帝,把红山文化的勾云形天帝进一步神格化,深刻影响了商代早期二里岗文化青铜器的“饕餮纹”天帝。

商代早期前段的二里岗下层文化,把直系祖先的红山文化勾云形天帝,与旁系祖先的石峁先夏文化“天帝乘两龙巡天图”,综合为商代“饕餮纹”天帝的早期图式,既见于商代早期的河南郑州二里岗,又见于商代中期的湖北盘龙城、商代中期的江西大洋洲,直到商代晚期的河南殷墟仍有余响。

商代早期前段二里岗下层文化的“饕餮纹”天帝,与石峁先夏文化的“饕餮纹”天帝有同有异。

所同之处是,两者均为“天帝乘龙巡天图”,而且左右两龙的龙尾,全都分叉为上下两部分,酷似红山文化的勾云形天帝。

所异之处是,石峁先夏文化的“饕餮纹”天帝,左右的勾云形两龙和中间的帝面各自独立,尚未融合。二里岗下层文化的“饕餮纹”天帝,左右的勾云形两龙和中间的帝面均不独立,已经融合,亦即两龙的侧面龙首合为帝面。证明其融合的铁证是,二里岗下层文化的“饕餮纹”天帝即使拆分为独立的勾云形两龙,仍然酷似二里岗文化的“饕餮纹”天帝。

商代早期二里岗文化青铜技术成熟的一大标志,就是能够铸造夏代不能铸造的四足方鼎,也为“黄帝四面”神话的出现创造了技术条件。

郑州杜岭和郑州向阳食品厂出土的方鼎,四面各有一个勾云形“饕餮纹”天帝,周围配以星宿纹,内涵是天帝主宰星空的旋转循环、四季的寒暑循环、万物的生死循环。

与商代二里岗文化同期的内蒙古朱开沟遗址出土的三足圆鼎,也有二里岗式勾云形“饕餮纹”天帝。这不仅是二里岗文化向长城以北传播的重要证据,也是长城以北的中古黄帝族与商代黄帝族属于同族的重要证据,所以朱开沟黄帝族复制商代黄帝族的勾云形“饕餮纹”天帝毫无心理障碍,因为上古红山黄帝族的勾云形天帝是朱开沟黄帝族和商代黄帝族共有的文化基因和族史记忆。

商代早期后段二里岗上层文化的“饕餮纹”天帝,又吸收了红山文化的勾云形天帝简化式和夏家店下层先商文化的“饕餮纹”天帝,即把左右两龙原本上下分卷的龙尾,简化其下部变成龙足,强化其上部变成羽冠,但是源于红山文化勾云形天帝的基因仍在。

商代早期后段的二里岗上层文化,又借鉴了石家河文化的羽冠天帝,进一步强化勾云形“饕餮纹”天帝变体的羽冠,创造了羽冠式“饕餮纹”天帝,源于红山文化勾云形天帝的基因,已经难以辨识。

商代早期二里岗文化的一件陶簋残片复原图,尽管与“饕餮纹”天帝的视觉差异很大,但与“饕餮纹”天帝的构成要素全同:中间是人形天帝,左右是卷尾两龙。再次证明“饕餮纹”天帝的内涵是《山海经》所言“天帝乘两龙”,亦即“天帝乘龙巡天图”。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一商代早期的“天帝乘龙巡天图”,酷似良渚文化的“天帝骑猪巡天图”,尤其是控驭坐骑的天帝双手,下按姿势完全相同,只不过良渚天帝是骑猪巡天,尚未融入上古伏羲族首创的二十八宿体系;二里岗天帝是乘龙巡天,已经融入了上古伏羲族首创的二十八宿体系。

美国学者艾兰正确辨识出了二里岗陶簋纹样与商周“饕餮纹”的关系:“熟悉饕餮纹的人一眼就能认出这种表现形式和饕餮纹是一样的,但饕餮纹的身躯,未曾用人身表现。”

综上所言,商代早期二里岗文化下层、上层的“饕餮纹”天帝,直接继承了红山文化的勾云形天帝和夏家店下层先商文化的“饕餮纹”天帝,又借鉴了石峁先夏文化的勾云形天帝,吸收了良渚文化的“天帝骑猪巡天图”,成为“天帝乘龙巡天图”,亦即《山海经》所言“天帝乘两龙”。

商代早期二里岗文化的“饕餮纹”天帝,已为商代晚期殷墟文化和西周早期周原文化的“饕餮纹”天帝确立了基本图式,后者仅是前者的升级发展,亦即图法不变,图式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