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导言

书名:沉暮与新生:明作者名:李学勤本章字数:1377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2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经济凋零,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一个衣食不周的苦行僧人朱元璋崛起于反元群雄之中。他率军扫平群雄,北伐中原,最后于公元1368年建立起了大明王朝。这个王朝维持到公元1644年,历十二世、十六帝,国祚凡二百七十六年。

中国历史上长期实行丞相制度,丞相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辅佐帝王实行中央集权的统治。可是,由于左丞相胡惟庸骄纵擅权,多不法行为,朱元璋为了加强专制皇权,在洪武十三年,不仅诛杀了胡惟庸,还断然废除了延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使六部机关听命于皇帝。为了强化个人独裁统治,朱元璋还建立了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法司”体系,使这些机关之间相互牵制,而不能由一个部门独断专行。朱元璋要臣僚们绝对忠诚于他,便建立了具有特务性质和职能的“锦衣卫”,其下设镇抚司,建有监狱和法庭,从事侦察、逮捕、审讯、判刑等活动。

这一切都表明,到了明代,中国君主专制统治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也说明旧制度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明太祖朱元璋想通过高压手段求得万世太平,孰料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一病死,第二年就祸起萧墙,一场争夺帝位的战争打响了。燕王朱棣为了从自己的侄儿手中夺得帝位,发动了一场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夺得政权的这个朱棣,就是中国历史上威名赫赫的永乐大帝。他做了不少有益于国富民强的好事。他削除了藩王的兵权,继续实施垦荒屯田,重视兴修水利和治理运河。这样,使国家真正地强盛了起来。同时,他改变了明太祖多次颁行的海禁政策,实行了规模空前的对外开放政策。

永乐三年到宣德五年间,明王朝派遣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各国,史称“郑和下西洋”。船队行程十万余里,访问了马来半岛以东十五国,马六甲地区三国,苏门答腊地区七国,印度地区六国,阿拉伯地区五国,非洲地区三国,还有一些现今难以考究的地方。这样的泛世界行,在当时和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郑和是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中国也是世界上较早的海洋大国。

戚继光的抗倭也值得大书。嘉靖中叶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活动愈演愈烈,尤其是浙江、福建两省,倭寇出入无常,如入无人之境,引起了百姓的恐慌和朝廷的担忧。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朝廷将戚继光调防东南,任浙江都司佥事,主管宁波、绍兴、台州一带的防务。戚继光在那里造就了一支由数万人组成的能打仗、打胜仗的“戚家军”,经过军民几十年的努力,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终于被平息了。

隆庆六年,纵欲无度的隆庆皇帝死去,年仅十岁的万历皇帝即位,当时朝政就由首辅大臣张居正主持,万历帝的生母李贵妃也参与协理。有这样一则有趣的掌故:每当不懂事的万历“不听话”时,生母李贵妃就会说:“要是张先生知道你那样不听话,他会很生气的!”一听到母后此言,万历就会显出很害怕的样子,再也不敢乱来了。可见,当时张居正的确是重权在握。张居正就是利用手中的重权,进行了历时十载的改革。张居正首抓万历的读书,在他的监督下,万历皇帝养成了每天读书的好习惯。同时,张居正把改革矛头对准官僚阶层,提出并推广“考成法”,规定事必专任、立限完成,层层监督,各司其职。张居正还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减轻民众负担。张居正为国事日夜操劳,连老父去世也不去奔丧,受到上上下下的一致赞许。在他五十七岁病倒去世前,万历帝曾先后赐其为柱国、太傅、太师,文臣生前被封为“三公”的,明朝独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