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书名:从游牧部落到世界性帝国:元作者名:李学勤本章字数:1173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2
13世纪初叶,蒙古民族在我国北方崛兴,并建立起强大的草原帝国。历史上,“匈奴”“柔然”“突厥”“回鹘”等北方游牧民族群体,在他们所建立的游牧国家瓦解之后,不仅其所指称的人群随之消散,其名号本身也已成为一种历史名词。然而,自蒙古人建立“大蒙古国”以来,“蒙古”这一名号,不仅成为塞北游牧人群的一种认同符号和称谓,更成为欧亚草原东部地区的一个地域名称。
蒙古人所建立的蒙古帝国,是自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瓦解以来,在历经三个多世纪的混乱无序之后,草原上出现的又一个强大的游牧帝国;而作为这个游牧帝国继承者之一的元朝,则更是结束了中原王朝自五代以来持续三个多世纪的分裂割据状态,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
蒙古崛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大蒙古国时期与元王朝时期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历经成吉思汗、窝阔台合罕、贵由汗与蒙哥汗的统治,所以通常也被称为“前四汗时期”。这一阶段的大蒙古帝国,统驭着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中原汉地只是这个世界性帝国偏东部的一部分。后一阶段则是在大蒙古帝国崩解之后,于原帝国东部地区、以中原汉地为主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汉式中央集权的王朝,即“元王朝”,或谓“大元兀鲁思”。它历经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明宗、宁宗、顺帝等总共十一帝的统治。整个元代,若按年代划分,大体可分为三段:世祖时期为元代前期,成宗至宁宗诸朝为元代中期,顺帝时期则为元代后期。每一阶段,正好大体持续三十余年。
大蒙古国时期以草原本位为立国基础,对各征服区实行间接的统治方式。进入元王朝统治之后,草原本位政策逐渐为汉地中原本位政策所取代。忽必烈在大规模采用汉法治理汉地的基础上,也同时保留了部分蒙古旧制。元代的各项基本制度,大多奠基于忽必烈时代。元王朝统治时期,出现不少蒙古草原制度与中原汉制榫合为一体的政治制度;各民族之间交融更加紧密,孕育出新的民族和新型的民族关系;南方和北方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重新密切,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形式。同时,由于蒙古世界性帝国的存在,当时整个世界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趋紧密,陆上丝绸之路重新畅通,海上贸易也日益繁盛。
元朝统一云南、西藏等地,在云南置行省,同时设立宣政院来管理西藏地方与全国佛教事务,在缔造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政治体制方面影响深远。今日中国民族、政治和疆域版图的确定,应该说其框架是首先在元代出现的,至清代才在此基础上走向成熟。
然而,元王朝的统治又显得十分脆弱,维持时间较短,国祚仅百余年。这与元代中期以后的阶级、民族矛盾的尖锐,以及元统治阶层内部王位争夺和派系斗争的激烈有关。在各路红巾军的冲击之下,元王朝于1368年终为明王朝所取代。退居蒙古高原的元王朝余部,统治漠北地区,他们沿用元朝国号,史称“北元”。在此之后,它又陷入蒙古的各部纷争中,同时又与明王朝纠葛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