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北游(1)
书名:庄子复原本作者名:张远山本章字数:2889更新时间:2024-06-04 11:40:16
题解
《知北游》被后于魏牟的《吕览》、《韩非子》,先于刘安的贾谊《鵩鸟赋》钞引,必在魏牟版外篇。刘安版、郭象版仍在外篇。
本书把魏牟版、刘安版、郭象版外篇《知北游》2629字,复原于魏牟版外篇第八。校正郭象篡改和历代讹误:补脱文22字,删衍文7字,订讹文20字,厘正误倒2处,移正错简1处51字。
《知北游》文风张扬夸诞,意旨鲜明辛辣,撰者当为庄子再传弟子魏牟。著录庄子一事“东郭问道”,当属转闻于师。
魏撰《知北游》,可分十二章。
第一知北游章,总领全篇,阐明“道不可闻”、“道不可言”。
第二天地大美章,卮言点题。
其后十章寓言,反复重言演绎篇旨。其中第五孔问老聃章,老聃教诲孔子改宗。
第十一冉求问孔章,真际孔子教诲弟子冉求改宗。
第十二颜回问孔章,真际孔子教诲弟子颜回改宗。
一
知北游于玄水之北,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
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
知不得问,返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不得问,返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
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邪?”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其易也,其唯达人乎?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非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
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应我;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问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
黄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
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
今译
知向北游历到达玄水北岸,登上隐藏厚德的山丘,巧遇无为谓。
知对无为谓说:“我想请教于你:如何思索如何谋虑方能知解天道?如何处世如何作为方能安于天道?如何依从如何言说方能得到天道?”连发三问,而无为谓不应答。并非不欲应答,而是不知应答。
知未得答案,返回白水南岸,登上疑问缺如的山丘,看见狂屈。知以三问请教于狂屈。
狂屈说:“唉!我知晓答案,可以告诉你。”心中欲言,却丧忘了其所欲言。
知未得答案,返回帝宫,遇见黄帝又请教。
黄帝说:“不思索不谋虑才算知解天道,不处世不作为才算安于天道,不依从不言说才算得到天道。”
知问黄帝:“我与你知晓答案,无为谓与狂屈不知晓答案,究竟何人属是?”
黄帝说:“无为谓属于真是,狂屈属于似是,我与你终究不近天道。知解天道之人不言天道,言说天道之人不知天道,所以圣人奉行不言之教。道不会至于此岸,德不能至于彼岸,仁可以有为达至,义可以人为亏损,礼使人相互虚伪。所以说:‘失道而后降为德,失德而后降为仁,失仁而后降为义,失义而后降为礼。礼,是道的华饰和祸乱的根源。’所以说:‘求道者日益减损,减损之又减损之,直至顺道无为,顺道无为而后循德无不为。’如今人类作为道生之物,意欲复归其根,不是很难吗?能够不难的,大概唯有达人吧?生是死的徒属,死是生的开始,谁能知解死生循环的纲纪?人类之生,是元气凝聚;元气凝聚就生,元气离散就死。既然死生互为徒属,吾人又何必怕死?所以万物一体。世人以生为美而视为神奇,以死为恶而视为臭腐;其实臭腐之死会重新变成神奇之生,神奇之生也会重新变成臭腐之死。所以说:‘贯通天下的是同一元气。圣人因此推崇万物一体。’”
知又问黄帝说:“我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应答我;并非不欲应答我,而是不知应答我。我问狂屈,狂屈意欲告诉我而未告诉我;并非不欲告诉我,而是心中欲言而丧忘其言。如今我问你,你知晓答案,为何不近于道?”
黄帝说:“无为谓属于真是,因为已经致无其知;狂屈属于似是,因为正在丧忘其知。我与你终究不近天道,因为自以为知。”
狂屈听说以后,认为黄帝知晓言语的局限。
二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合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物己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
遍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毫为小,待之成体。
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固;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
昏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今译
天地具有至高之美却不言语,四季具有明显法则却不议论,万物具有既成原理却不阐说。
圣人,推原天地的至美,而通达万物的原理,因此至人顺道无为,圣人不事妄作,说的是静观天地;合于天道的神明至精,顺应天道而百般演化;外物与自己死生方圆,无一能够尽知根本。
天道遍在万物,自古以来永存;宇宙虽然巨大,不能超出天道范围;秋毫虽然微小,倚待天道得成形体。
天下万物无不沉浮,终身不会固定不变;阴阳四季循环运行,各从天道获得秩序。
昏冥若无而永存,油然无形而神妙,万物积蓄在身而不知,如此方能称为根本。明此方可观照天地。
三
啮缺问道乎被衣。
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蠢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言未卒,啮缺睡寐。
被衣大悦,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昧昧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今译
啮缺询问道术于被衣。
被衣说:“你端正你的身形,专一你的视线,天然和顺将会自至;收摄你的心知,专一你的思绪,神明将来投宿。真德将会使你美丽,天道将会与你同居,你无知如同新生的牛犊,而不必寻求其中的缘故。”
话没说完,啮缺已经入睡。
被衣大悦,一路唱歌而离开,唱的是:“身形有如枯树残骸,德心有如死寂灰烬;葆真实有之知,不以故德自持。懵懵懂懂,毫无心机而不事谋虑,那是何等至人啊!”
四
舜问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
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
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
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徜徉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今译
舜问丞说:“天道可以得到并拥有吗?”
丞说:“你的身形也非你拥有,你如何得到并拥有天道?”
舜说:“我的身形非我拥有,归谁拥有呢?”
丞说:“你的身形只是天地委托的物形。你的生命非你拥有,只是天地委托的和气。你的德性天命非你拥有,只是天地委托的顺化;你的子孙非你拥有,只是天地委托的蜕皮。所以你欲行不知当往何处,欲居不知当留何地,欲食不知当求何味,你只是天地之间的徜徉之气,又怎能得到并拥有天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