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的南疆政策与侬智高之乱
书名: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作者名:余蔚本章字数:2230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2
仁宗朝中后期,正是多事之秋。宋、夏议和不过十年,南方又爆发战事,此事较之西北的冲突更无征兆,但与前代的政策和国家的政治重心、军力部署有关。
宋代南境的问题,重点在中南半岛。唐以前,中南半岛东北部常在中原皇朝疆域之内,至如五代十国之衰世,南汉割据政权仍遣将据有交趾。反而在宋初灭南汉之后,交趾才陷入混乱,后由将领丁氏平定乱局,割据交趾,并向宋称臣纳贡。丁氏主政未久,部将黎桓专政,欲取丁氏代之。宋太宗本无意将交趾重新收入域内,只欲羁縻而已。但他认为,若听之任之,那么大朝在各藩国的威望何存?太平兴国五年,太宗命将出师,讨伐黎桓。不过,他对南征的投入非常靳吝,只派了几员裨将,还兵分数路,将领迁延不进,士卒大量死于炎瘴,遂折戟而返。这是太宗在幽云、灵夏之外所做的又一件为求体面而结果却很不体面的事。自此,宋对于交趾,一直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历太宗、真宗和仁宗前期,交趾动荡不休、篡弑相仍,由丁氏而黎氏,由黎氏而李氏,宋则对一切进贡者赐以封爵,只求边陲无警。
宋在南方失策的原因,近似在西北与李德明时期的夏政权之关系,即牵制乏术。当交趾向占城用兵而后者求援于宋时,宋并无积极的行动。可以预期将有怎样的后果:当交趾南面无忧时,在北境就会有所图谋——正如夏政权吞并河西之后,便自然地转向东南方,寻求政权成长的最大可能。南境的形势,也和西北非常接近,即部族杂处——在西北是游牧的党项等部族,而在南面主要是“溪洞”中居处的僮人。两面出现险情的原因无甚区别,即对边界部族控制权的争夺。但对宋来说,南、北两边的政治形势,以及对国家的命运影响,又有本质上的不同。
南方长期没有什么民族或部落能够凝聚各部族与中原王朝一较高低。而且,南方湿热多山,不像北方的草原戈壁,所以中原王朝在南方不会碰到强悍的游牧民族。对宋来说,交趾这样的政权,不像西夏或契丹那么深具威胁。宋的南疆政策,由此大不同于北疆。种群多而分异,故而要以公正而有序的法规,处理各种落之间的关系,毋使其交斗而波及宋人腹地,要以宋的刺史县令等职,分赐归附之部落酋长,使之各有合法统治本部落的身份地位,并借此建立朝廷与他们的联系。对于交趾,亦以羁縻之术维系之。由于朝廷可控的财富与军力资源有限,它在南、北投入的资源,严重不均衡,这与两个方向的危险程度直接相关。在陕西、河北,一州之兵力,或在万人以上,而在南方,一路的正规部队,也往往不到万人。貌似掉以轻心,实是无可奈何。由此,宋对南部边境部族事务,应付起来就不那么得心应手。譬如广南西路宜州所属的羁縻地区,自开宝年间宋灭南汉之后,乱事便未尝消歇。而更南的邕、钦属地,因交趾势力的渗透,形势更难控制。
宋承唐制,以西、南边境部族之地置羁縻州,给予酋长相当程度的自治,名义上属近边正州代管。广源州原是广南西路邕州管下的羁縻州,但这个僮人聚居的广源州是交趾较为得势之处。
交趾以宗主国的姿态,数度侵辱广源州酋长侬智高父子,侬智高素怀大志,不服管束,在宋与交趾边境四处扩张,吞并了几个部族,由是与交趾起了直接冲突。侬智高度己方实力不能与交趾相抗,遂求内属,希望宋予一羁縻之官,以“统摄诸部”,增强威望与力量。不过宋不愿为了广源州与交趾冲突,故坚决拒绝了内附之请。侬智高审度一下形势,发现宋之两广,防御力量似不如交趾,遂决意改向北面发展。
皇祐四年四月,侬智高率兵五千,突袭邕州,很快攻拔了这个广南西部重镇,于此建“大南国”,自称“仁惠皇帝”。侬智高随即率军沿西江干流东行,士气冲天,连破横、贵、龚、浔、藤、梧、封、康、端九州,遂至广州城下,围攻五十七日不能下,乃撤围而攻略邕、广之间诸州,又破宾、昭等州,复据邕州,且声言要再攻广州。
侬智高横行于邕、广两州之间,两广宋军并未坐视,随处有军队迎头截击,却未胜过一场。原因有二:宋在广南两路的军队以土兵为主,正规军禁军不过数千,战斗力总体较弱;缺乏统一指挥,敌军来袭时仓促应战,遂被各个击破。
侬智高陷邕州的消息传到开封,六月,宋即遣余靖为广西安抚使,给予他统一指挥广西部队的权力,但未给他援军。继又遣更高级别的文官孙沔任湖南、江西、广南东、广南西四路安抚使,孙沔请北兵为援,只得到七百人。而此时侬智高优势已成,两位文人帅臣难有作为。而较早出发的余靖在广西数月,举措失宜,更无助于形势的改善。朝廷终于下决心派出久历战阵的大将狄青。
侬智高原是交趾的敌人,智高侵宋,交趾因而向宋自荐,希望以兵五万、骑一千助宋平定乱事。出自广南本土的余靖似对交趾相当信任,极力怂恿朝廷引入交趾援军,并准备大量钱粮以犒外兵。狄青受命之初,即刻上书坚决反对:“即使交趾无不良用心,借外兵以平内寇,大朝威信何在?若交趾另有图谋,此举更无异于开门揖盗”。宋廷遂止借兵之议,改遣西北禁军二万余南行。
狄青南下之前,令广南诸军勿得与叛军斗,俟北军过岭再议。但余靖却不断催促广西钤辖陈曙出战。陈曙集八千之众,一战而败。狄青至,先以违军令斩陈曙。随即合西北大军、两广地方部队三万二千人,出敌不意,突然袭取昆仑关,向邕州逼近。侬智高军失险,被迫出战,于邕州东面归仁铺大败于宋军,被歼五千余人,主力尽丧。侬智高远窜,胁从尽散,此后不知所终。
狄青的胜利,使局势顿为改观。慑服了交趾,更使沿边溪洞噤若寒蝉。但一场军事胜利的影响可以维持多久?令两广暂得安靖,终究是靠了南下的两万禁军。事平当年,禁军即北还,仍以土兵戍之,情形便回复旧观,危机重新开始积累。直至神宗朝再次遭受重挫,才下决心投入资源,使两广防御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