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文翁石室与孟蜀石经(2)

文翁石室与孟蜀石经(2)

书名:文翁传作者名:朱泽荪等本章字数:1588更新时间:2024-05-28 14:54:37

“孟蜀石经”与之前的“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相比较,有三个突出的优点。

其一,“孟蜀石经”文字精确。在孟蜀石经镌刻时,“熹平石经”和“正始石经”已经片石无存;刻于唐文宗太和年间的“开成石经”,尚存于雍都。后蜀丞相毋昭裔取回雍都旧本九经之后,又收集儒家经典的古本、善本,请著名学者对经文再次详加订正,纠正了许多谬误,然后才开始镌刻。明代著名学者杨慎在比较了这四种石经钞本之后,于《丹铅录》中说:“孟蜀石刻九经最为精确。”

其二,刻有注释。中国古代共刻过七种石经,孟蜀石经之前、之后的石经都没有注释,只有孟蜀石经经文、注释并刻。注释为随文注,用小字双行刊刻,每三字占大字二格,分别注于各篇、章、句后,十分醒目,不仅为章、句提供了标准的讲法,而且在客观上起到了分部断句的作用。同时,多数儒经的注释字数比正经的字数多,这就为阅读、理解经文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孝经》序文四百三十九字,正经一千七百九十八字,注释二千七百四十八字;《论语》序文三百七十二字,正经一万五千九百一十三字,注释一万九千四百五十四字。而且,孟蜀石经的注解恰当,往往加在难点上。例如,《诗经·鲁颂·駉》全诗四段,一共写了十六种马,而且写每一种马都只用一个字。如果不加注,读者很难分清这十六种马的不同之处。孟蜀石经恰到好处地给这十六个字加了注,让人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

其三,镌刻精美。孟蜀石经采用灌县的青石,由蜀地著名书法家用正楷书写,正经用大字径六七厘米,注释用小字双行刊刻。由技术高超的能工巧匠精心镌刻,因而精谨而清婉,堪称艺术精品。宋代著名学者洪迈认为“有贞观遗风”。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称赞说:“书法深严近率更,卷终字数见专精。如何不著谁人笔,输与张扬后世名。”诗中的“率更”指的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因为欧阳询别称“率更”。这首诗说:孟蜀石经的书法法度深严,近似于唐楷第一人欧阳询的书风,非常专业,非常精美,如果能够留下书法家的姓名,传名后世就更好了。

孟蜀石经刻成之后,成都读书环境大为优越,其莘莘学子朝夕讲诵于石经之间,诵读之风虔诚而浓郁,文翁石室成为蜀中学子乃至更广范围之内的学子倾慕和向往的地方。清代著名史学家全祖望在《鲒埼亭集》中说:“宋人所称引,皆以蜀石经为证,并无及唐陕本石经。其故有二:一则唐石经无注,蜀石经有注,故从其详者;二则南渡后唐石经阻于陕,不至江左,故当时学宫颁行之本皆蜀经。”可见蜀石经对江左学子影响甚大。

清乾隆七年,在浙江杭州武陵门外的广仁义学内,发现藏有孟蜀石经《毛诗》中《周南》《召南》《邶风》三章拓本两卷,经注共一万六千余字,被余杭学者视为珍宝,一时接踵观摩,竞相赋诗题跋。清嘉庆年间,安徽庐江有一位藏书家将珍藏的孟蜀石经《周礼》《左传》等四种残本一百八十页刊印行世,并附印有乾隆以来诸人题跋多达三百六十余条。孟蜀石经流传之广,可见一斑。

可惜的是,宋元之际的战火,将孟蜀石经的千余块经石毁坏殆尽。即使是幸而留下的少量经石,在此后兵燹频仍的年代,最终也难逃厄运。据《蜀中名胜记》载,明代只见到有《礼记》经石数段在合州宾馆中。清代后期,发现有经石十余块存放在“藩库”内,于光绪二十年被四川总督刘秉璋运至庐江,从此下落不明。1938年,为防日本飞机轰炸,在成都石室中学附近拓宽城墙决口时,发现经石残片约十件。石片上经、注文字清晰可辨,考证为五代孟蜀所刻。后几经流传,有六片今珍藏于四川博物院,内容为《毛诗》《尚书》《周易》等儒经中的片段。有一片藏于重庆博物馆,内容为《仪礼》中的一段。另外,有文章称,国家博物馆藏有蜀石经残石一片,高、宽皆不到一尺,内容为《仪礼·特牲馈食礼》中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蜀石经早期拓片有少量存世。国家图书馆的国家典籍博物馆曾展出残存的蜀石经拓本九册,共计一百八十三页,有经文和注释五万字左右。另,据称上海图书馆也藏有宋拓蜀石经残卷,内容为《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