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穿湔江 灌繁田

穿湔江 灌繁田

书名:文翁传作者名:朱泽荪等本章字数:2835更新时间:2024-05-28 14:54:07

秋天,治理湔江流域的“湔江堰”方案终于完善,上报朝廷,并申请治水经费。同时,文翁开始在地方官员与士绅中募集钱粮,广开财源,多方筹集治湔资金。

这时候,文夫人带着儿子已到达成都,住在郡府后院,感到不大习惯。在家乡时,开门就见青山绿水,又是三代聚族而居,热热闹闹,日子过得快活。可是,到了成都,高墙深院里,没有人主动和你说话,老爷白天公务繁忙很少在家,儿子也要上学读书,难免不习惯。而且,成都的天气老是阴沉沉的,湿度也大。不过,这成都的街市还真精彩。这天下午在城东,偶然看见街边有两个大池塘,水清澈见底,半塘荷花让人流连。塘边一众小院,乔木枝桠从墙头探出来,别有一番情致。

文夫人回到郡衙,文翁正在书房里读书,好不欢喜,连忙上前问安。见屋角多了两个黑色木箱,不经意地揭开箱盖看看,蓦地便惊呆了,两个箱子里竟然全装着白花花的银锭。

“这是一位乡绅捐给治水工程的善款。一共三千两。”

“为什么送到家里来啦?”

“我当时便把金曹掾史请来,已经三人当面点清。”

“老爷,临上船来成都的时候,老爹爹要我转告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正说着,金曹掾史带着四个侍卫来了。文夫人看了丈夫一眼,立即回避。文翁与夫人心灵相通,他知道她懂得了他的意思,便与来人一起再次清点银两无误,之后侍卫两人抬一箱,由金曹掾史解押着,全部送到了府库。

稍后,夫人再次来到书房,手里拿着几张银票,郑重地递给文翁道:

“我们家就这么多钱,拿去捐了吧。我知道老爷为难。官场的事,上行下效。你不捐,别人不会捐,也不敢捐。”

“夫人,我欠你一个有水有树的小院。”文翁知道夫人的小心思,感动地说。

“老爷,商人无利不早起。那个乡绅不会是有所求吧。”文夫人把话题岔开。

“他求一份公事人的差事。”

“肯定是想加倍捞回去。”

“他敢!”

第二天,文翁与夫人倾其所有、带头捐款的消息便流传开了,蜀郡及各县官员纷纷响应,人人认捐。那位乡绅得到郡守大人的称赞和许诺,喜出望外,四处宣扬。于是,民间的大量财物募集到了郡府,以助治水成功。

不久,朝廷治湔专项经费拨到成都。文翁命令水曹掾史负责施工管理,命令兵曹掾史负责调遣堰兵,命令繁县县令负责募集民工,命令金曹掾史总管治水财务,专款专用,毫厘归公。同时也给捐银的乡绅安排了一个买办的美差。他自己则把去年在关口住过的那个农家小院作为落脚点,成都、关口两头跑,全局、重点两手抓。

吉日良辰到了。数千堰兵,数万民工,以及郡县官员,聚集在关口的河滩与山坡之上,旌旗猎猎,鼓乐喧天,誓师开工。

文翁头戴官帽,身着官袍,皮制的腰带上挂着长剑,率领郡府的官员们登上高台。在举手投足之间,文翁依然有儒者的从容不迫,但眼光内敛,眼神威严,双唇紧闭,显示出刚毅与果决。他俨然已是蜀兵的统帅,虽然不能像雁门太守那样在黑云压城之际,带兵扑向犯边的匈奴兵马,但是,水声激越好似战马萧萧,开山击石犹如刀剑相接,同样是在为大汉朝廷的稳定和强盛而战。他有必胜的信心,他有无坚不摧的力量。他不急不缓,沉稳而雄健地从腰间拔出长剑,倚天而立,“约法三章”道:

“贪墨堰款者,斩!偷工减料者,斩!无故延误工期者,斩!”

“三军”呼声雷动,士气昂扬。乡绅之流则如闻惊雷,再也不敢造次。后来即使办差失误,那位乡绅也只有私下拿出银两填补,以免遭处罚。

治湔工程涉及整个湔江流域以及岷江的部分支流,规模浩大。工程的第一部分是一段一段地疏淘淤塞于中上游河道中的岩石和泥土。这项工程深得民心,挖掘河道的民工和堰兵干劲十足,仙居乡的人更是主动出工参加淘河。不到两年时间,便疏浚了山内的九条河,白水河、白鹿河的水顺畅地注入湔江中游,并平安地输送到关口。流离失所的民众终于回到家园,两岸被淹没的田土全部得以复耕。

工程的第二部分是穿湔江口,梳理下游“扇形水系”。首先是彻底清除了关口河道中的堰塞体。然后在关口修筑灌溉渠首,分泄从群山丛中咆哮而出的湔江水,让水流像一把打开的折扇似的分成多股,顺着成都平原北部向东流去,流向繁县腹心,流到下游各县,减少旱涝灾害,增添灌溉之利。文翁梳理的“扇形”灌溉水系,一共包括九条河。北边六条自北而南分别是野鸭子河、小石河、马牧河、濛阳河、白土河、小濛阳河,分别灌溉今天之丹景山镇、葛仙山镇、敖平镇、红岩镇、隆丰镇、军乐镇、三界镇、濛阳镇、彭镇、九尺镇、致和镇、天彭镇、升平镇等地,然后经广汉、金堂汇入沱江。南边三条由北而南分别是新润河、新开河、清白江,分别灌溉今天之丹景山镇、隆丰镇、致和镇、天彭镇、丽春镇等地,然后在新繁与蒲阳河相接,经新繁、新都、广汉,最后也注入沱江。

冬去春来,两易寒暑,事实再一次证明,湔江下游之清白江水流量明显不足,两岸田地不能得到充分灌溉。启动治理湔江的第三部分工程,“引岷济湔”势在必行。那年冬天,文翁沿着规划开凿的“引岷济湔”的河道进行了再次踏勘。第三年秋收之后,文翁挥师南下,带领堰兵和民工,在都江堰太平桥下丁公鱼嘴,凿穿了都江堰柏条河北岸之土石,导引岷江水向东北分流,进入蒲阳河,并把原本狭窄的蒲阳河拓宽至四十到六十米,掘深至三米左右。流经蒲村之南,又有濛阳河自北来汇。然后,文翁又率民众在蒲阳河流程近十八里的桃花滩处,依地势开凿了一条河,将蒲阳河与清白江连接在一起,把岷江水引入了湔江下游,最后汇入沱江。

这样,既减轻了岷江发洪水时对成都平原西南部的威胁,又增加了清白江的灌溉用水,增强了湔江关口以下“扇形水系”的灌溉能力,使平原腹地的农田在枯水期也能得到灌溉。清白江也因此成了同时流淌岷江、沱江两江水的双生河。沱江里流着岷江水,沱江流域便成为四川盆地内唯一的“非封闭型”流域。同时,都江堰也由二支分水变为三支分水,成都平原北部从此成为都江堰灌区的一部分,纵横交错的水系渠网,滋润着千万顷繁田,蜀郡的农业生产迈上了新台阶。文翁则成为大规模扩大都江堰灌区及灌溉效益的第一人。

可以这样说,文翁治理湔江,以顺应自然、师法自然为原则,把关口作为节点,利用山势、地势与水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将湔江水分流到龙门山以东和以南的丘陵以及平原地带,又实行“引岷济湔”,以补湔江下游水量之不足,终于实现了无坝引水、自动分流和自流灌溉,拓展了以李冰为代表的古蜀水利工程模式,为形成和扩展“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翁治理湔江用时五年左右,其间喜得次子和第三子,分别命名为士道与士廉。文翁也由青年进入中年,下颚蓄上了胡须。

文翁治水的功绩彪炳史册。最早记载文翁治理湔江的史籍是《华阳国志》和《水经注》。

《华阳国志·蜀志》云:

孝文帝末年,以庐江文翁为蜀守,穿湔江口,溉灌繁田千七百顷。

《水经注·江水》云:

江北则左对繁田,文翁又穿湔溲,溉灌繁田千七百顷。

今天在关口,还能看到后人为纪念文翁而修建的文翁祠的旧址,石柱上镌刻着的对联清晰可见。其中一长联曰:

既庶何加曰富,曰富何加曰教,至道本自尼山,文不在兹乎?独对二千年历唐宋元明无庙祀;

穿堰然后有田,有田然后有收,深思长流湔水,民弗能忘也!足征十七里中士农工贾具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