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逆水行舟 轻装入蜀(2)

逆水行舟 轻装入蜀(2)

书名:文翁传作者名:朱泽荪等本章字数:1633更新时间:2024-05-28 14:54:04

特别让文翁感兴趣的是,都江堰集水上航运、农田灌溉、漂流竹木、防洪减灾于一体,成为中国最古老的多目标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李冰率领民工修建都江堰,从时间上看,比古蜀国“开明治水”晚三百余年。但是,李冰把先贤以“除害”为目的的治水行动,创造性地化为了“除害”与“兴利”相结合的治蜀方略,竖立起了西蜀治水的第三座里程碑。

李冰的治蜀方略,对文翁的启发甚大。

治蜀应该从哪里开始呢?文翁是儒家学者,当然遵循孔子的治国理念。《论语·子路》中有这样一段话: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到卫国去,冉有驾车。孔子说:“这里人口众多啊!”冉有说:“人口众多之后,下一步该做些什么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已经富有了,下一步再做些什么?”孔子说:“教化他们。”

孔子认为,“庶”“富”“教”是治国的三个必要条件。第一是“庶”,即要人口众多,有足够的劳动力;第二是“富”,即发展生产,增加财富,解决人民物质生活问题;第三是“教”,在庶、富的基础上,发展教育,以礼乐进行教化。

毫无疑义,李冰是正确的。他依靠蜀地劳动力充足这一优势条件,兴建都江堰,开凿“成都二江”,变水害为水利,在二江流域范围内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问题,初步实现了由“庶”而“富”的转变。可惜的是,由于秦王朝的苛政和法家思想的束缚,李冰没有能够由“富”而“教”,还没有做到在改善民众生活的同时,促进蜀郡文化的发展。文翁明白,这就是自己在蜀郡守任上应该接着做的事情。而眼下的要务之一便是管理好都江堰。只要都江堰能够继续正常发挥作用,蜀郡就有稳定发展的基础。

文翁到达成都时已是冬季。稍作安顿,他便叫上郡国的水利人员“水曹掾史”,马不停蹄地到都江堰去视察。

李冰留下的管理堰工的机构叫湔氐道,负责工程管理与维护,兼理地方民情,建制与县同级。西汉时,湔氐道升为湔氐县,设水官“都水尉”“都水长”等管理堰务。听说郡守文翁到来,都水尉和都水长连忙赶过来,恭候在文翁身旁。

文翁站在分水鱼嘴之上,岷江水汩汩滔滔铺天盖地奔腾而来,猛力撞击着鱼嘴,激起千层巨浪,欲将构筑堰体的竹笼撕裂,欲把江边的民工掀入狂躁的江流。民工浑身湿透,唱着劳动号子与之搏击,同时熟练地绑扎杩槎,准备断流,以修复被水冲坏的卵石竹笼。他们是那样的从容和无畏,令人心神激荡。江水改变不了鱼嘴的分派,只好乖乖地分为内江和外江顺流而去。大风把浪沫吹过来拂在文翁脸上,文翁真真切切地有了“天人合一”的感觉。

分水鱼嘴与飞沙堰同用卵石竹笼搭建,是一个既简便又高效的创新,既可就地取材,又方便施工,费用低廉,实用高效。然而,竹篾虽然有一定抗拉力、抗腐蚀的性能,但使用寿命短,两三年竹笼就可能损坏。同时,岷江里夹带的泥沙也会造成淤积。因此,每年必须“岁修”,在外江、内江轮流用杩槎断流,进行淘挖。冬季是一年之中水量较枯的季节,便于修复水利工程;冬季也是农事最闲的时期,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所以岁修一般安排在冬季。

这时候,有敲锣的声音传来。都水尉告诉文翁,这是飞沙堰的堰长在召集民工。文翁带着众人,循声来到飞沙堰旁。只见飞沙堰已经断流,堰长正在把数十名民工分为两队,一队修整飞沙堰,一队疏淘河道。

都水尉请文翁训示。文翁点点头,反复强调岁修就是维修,必须修旧如旧。“淘滩”有既定的深度,不能偷工减料;“作堰”宜浅不宜深,不能随意改动。如要修改,一定要禀报郡府,未获允许,不能擅动,否则严加追究。

文翁抬手指着飞沙堰下的一段河道,说道:这一段河道直,一定要把河床中心挖淘深一些,让江水“安流顺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下面一段河道拐了一个弯,一定要把河道修整成为一条弧线,不能倒硬拐,以此减轻河水主流对河岸的冲刷。这就叫“遇弯截角,逢正抽心”。李冰定下的规矩,不只是要刻在石头上,还要刻在每一个治水人的心上。

水曹掾史、都水尉等人,皆垂首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