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四章 展翅·一身诗意千寻瀑(1)

第四章 展翅·一身诗意千寻瀑(1)

书名:刹那芳华,念念不忘:林徽因传作者名:朱云乔本章字数:2982更新时间:2024-05-25 17:38:16

俗世中的璀璨星河

像鸟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的林徽因快乐、坚定地向着理想的目标奋斗着。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里,她是带着神秘气息的东方美人,还是留学生中有声望的学霸级人物。她性格活泼开朗,英语也说得十分流利,使得每一个跟她接触过的人,都感觉如沐春风一般。唯一令她感到不好意思的是,她在做作业时总是因为太过放任自己的想象力,把一张绘图这样涂涂,那样改改,最后乱得不成样子。

每当到了需要交作业的时候,她只好向万能的梁先生求助。梁思成总是可以巧妙地拯救她的绘图,并且从来不会因此责怪她。对林徽因,梁思成总有着用不完的好脾气。事实上,林徽因那天马行空、层出不穷的奇妙想法也是梁思成灵感的源泉。而这丰富的灵感,正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他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去责怪这个思维发散、想象力独特的伙伴呢?

林徽因对建筑学是发自心底的热爱。她说:“我曾跟着父亲走遍了欧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使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建筑学知识回国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建筑理论。”

在校园的角落里,经常可以看到林徽因认真学习的身影。她通常喜欢坐在靠近窗户可以看到窗外风景的位置,身体倾向绘图的桌子,瘦瘦弱弱的身躯趴在巨大的草图上,全身心投入在建筑设计的线条间。

林徽因的成绩始终是首屈一指的。每当她的建筑习作与其他同学的作品一起出现在判分墙时,她大多会占据第一名的位置。在课堂上,她时而一脸认真,不苟言笑,时而金句频出,逗笑全场。课堂之外,林徽因拥有一种天然的凝聚力与吸引力,和大家打成一片。

在学术领域,林徽因受美国自由思想的浸润,总是能够不断地革新认知,创意频现。温润的梁思成则相反,他更加推崇前人的理论和经验,因此常常泡在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建筑学书籍中,直到将它们完全吃透为止,做学术研究总是一丝不苟,甚至有点儿“书呆子”气。据说,梁思成有一本宝贵的笔记,里面不仅详细记录了各位教授讲课的精华内容、各种建筑的史料,还有他自己辛勤整理的各种研究数据及分析评价,其学术用功之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梁思成才得以成为一代建筑大师。

有一次,梁思成亲自为林徽因设计制作了一面铜镜。这面铜镜做工精细,边角光滑,背面饰以卷草纹环绕的飞天浮雕,线条十分流畅,旁边还刻了一段小字:“徽因自鉴之用,思成自镌并铸喻其晶莹不钰也。”林徽因十分喜爱这面铜镜。梁思成笑着告诉她,他曾经拿着这面铜镜去请专门研究东方美术史的教授进行年代鉴定。教授因看不懂铜镜背后所刻的文字,便断定它是北魏时期的作品,见梁思成笑而不语,教授才知道这个学生又淘气了,对梁思成夸赞了一番。听了梁思成的话,林徽因捧着铜镜笑得更加开心了。

在学习之余,林徽因喜欢拉着梁思成一起散步。从宾夕法尼亚大学北面的黑人聚居区到费城热闹的集市,他们总能发现很多细微的动人之处,发现凡尘俗世中的小美好。

黑人聚居区的街道歪歪扭扭的,到处都是乱丢的垃圾,住房也高低不一。有时候,看到林徽因的黑人还会不礼貌地冲她吹口哨。不过,对于这些,林徽因并不在意,而是包容地一笑了之。她更关注的是墙面上那些奇形怪状却有着独特艺术感的涂鸦漫画。

到了热闹的集市,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林徽因最喜欢一家油炸燕麦包的小摊儿,还会趁机买上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改善一下伙食。梁思成更钟爱黎巴嫩的香肠和瑞士的干奶酪。他们的老同学陈植却对这里的食物都不怎么习惯,可能是因为他太钟爱祖国的美食了。

除了逛集市,在天气晴好的时候,林徽因和梁思成也会叫上陈植,三个人一起雇上一辆马车,到附近的蒙哥马利等小城郊游。那里有林徽因和梁思成十分感兴趣的奇特的盖顶桥梁,也有陈植最爱的美式乡村田园风光。别有风情的景色常常令他们三个人流连忘返,直到夕阳西下他们才回去。

不过,林徽因拉着梁思成去得最多的地方,恐怕还要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物馆。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物馆虽然鲜为人知,却是真正的“低调奢华有内涵”。许许多多的国家级瑰宝被珍藏其中,包括当年唐太宗的两匹知名坐骑——“拳毛騧”和“飒露紫”。这是贞观十年时,唐太宗特意命画家阎立本绘制的骏马图的一部分,还有四骏分别是“白蹄乌”“特勒骠”“什伐赤”和“青骓”。

当年,阎立本将李世民在创建唐王朝时期所乘用的六匹坐骑的形象分别雕刻在六块巨大的、长方形的石灰岩上,并在右上角注刻了每匹坐骑的名字和唐太宗的批语。这些石雕原本被存放在昭陵,却因为帝国主义的入侵而辗转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物馆中。

看着我国的文物被俘获至异国他乡,中华儿女想要一睹它的风采,竟然还要远跨重洋,林徽因不禁感慨万千。

转眼到了1926年,不知不觉,他们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四年之久。

此时,林徽因的一位美国同学因为要给自己家乡的《蒙塔纳报》写访问,于是向林徽因发起了邀请。林徽因大方地接受了这次邀请。

在采访中,林徽因谈起自己跟随父亲林长民到欧洲游学的经历。她愉快地告诉采访者,当时的她其实不过就是个懵懂的中国小姑娘,但在亲眼看见了那么多美丽又写满故事的欧洲建筑后,成为一名建筑师的心愿就深深埋在了她心里。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拥有这种想法的女孩还是很少的。绝大多数的中国女孩可能会想要成为温柔的护士、安静的作家或者优雅的老师。建筑师?她们是不太敢想的。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使她得以成为一位出色的女性建筑学家,在中国的建筑史上留下一缕独特的幽香。

林徽因明白,这位美国同学对她的采访,除了出于对她的好奇,也有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窥探。她毫不避讳地坦言,家里那些姑姑、阿姨们开始并不支持她到美国留学,理由是她们认为美国的女孩太过开放,怕林徽因受她们的影响,把一些“坏习惯”学回来。因此,刚到美国的时候,林徽因一度默默地与美国女孩保持着距离,可渐渐地,她越来越懂得美国女孩的可爱之处。

即便同样是金发碧眼、轮廓立体的美人儿,美国女孩与英国女孩也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英国女孩接受的文化教育同中国女孩有相似之处,也多是“名门淑女”式的,所以在与人交际时较为谨慎和矜持。美国女孩则没有那么多的拘束,十分开放。最重要的是,在林徽因看来,美国女孩拥有一种追求自由的精神。在当时的中国,出身和家庭几乎决定了一个女孩的人生和价值。林徽因认为,一个女孩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不应该受世俗眼光所限。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的林徽因,其实就是在践行她的这一观念。爱情固然重要,但她不需要用它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一个女人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才能掌握自己人生的天平,而不至于在世俗的羁绊中迷失自己。幸运的是,林徽因渐渐长成了这样的女子。

更幸运的是,在她的成长历程中,那个温暖如歌的男子始终陪伴在她身边。梁思永曾经送给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副对联,“林小姐千妆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横批是“诚心诚意”。这说的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时,林徽因因为很在意自己的形象,每次与梁思成约会前都要装扮得无可挑剔之后才肯出门,而梁思成就不得不在楼下多等上半个小时之久。而即使如此,梁思成也从未晚出过门,因为他担心如果去晚了,万一林徽因提前下楼,却没有看到自己等她的身影,她会失望的。而他,见不得她失望。

由此可见,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慕和包容是何其深沉。在异国他乡,两个人相互陪伴,又各自成长;相互依恋,又各自独立。这样的故事,像极了话本里的爱情,令人感叹,让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