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三章 灵犀·温柔自有万钧之力(1)

第三章 灵犀·温柔自有万钧之力(1)

书名:刹那芳华,念念不忘:林徽因传作者名:朱云乔本章字数:2952更新时间:2024-05-25 17:38:13

最好的答案

世界是丰富的。欧洲带给林徽因的,除了浪漫,还有艺术与科学。与她分享这一切的,是温柔如水的梁思成。

有这样一句电影台词:“有些人会渐露平庸,有些人会小有成就,还有些人会出类拔萃。但你偶尔才能遇上一个光彩夺目的人。当你真正遇到的那一刻,才能明白其中的美好。”

林徽因回国的第一时间,梁思成立刻前往为其接风。他关切却不张扬,只是以绵柔的胸怀接纳着这个女孩子的所有心事。她热切地向他分享着一切,她的所见,她的所感,她的所思。在她的描绘之下,梁思成仿佛看到了一个令他心驰神往的世界。

许久后再度相见,林徽因觉得梁思成成熟了很多。他身上的谦和斯文,是很多同龄人所没有的。与他相处,林徽因总能感到一种踏实与安定。或许与诗人的激情澎湃相比,这样的相处少了些惊喜与意外,但林徽因更看重他身上的无限包容与平和,就像伦敦阴雨天里她最依赖的壁炉,可以给予她坚定的陪伴与温暖。

他的温柔,渐渐点亮了林徽因的双眸。那些谈不完的话题,讲不尽的心事,在两个人的灵魂中引发了共鸣,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扎根生长。如果说,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能够凭借气息与荷尔蒙捕获对方的心,那么在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间发生的,则是灵魂的彼此邀请。在这寰宇之中,被激情引发的爱慕随处可见,但在灵魂上的起舞却众里难寻。

她是幸运的,甚至因如此的幸运而招致嫉恨。但或许这幸运本就源自她的清醒自知,她明白自己所追求的情感,不是电光石火,而是理解与共鸣之上建造的内在联系。林徽因结束了那段长长的旅程,不只是告别过去,远离错误的情绪,也是将自己重新归零,去寻找真正渴求的情感。

在与梁思成相处时,当她一次又一次兴奋地同他描述那些伟大的建筑,当她情感充沛地向他说起那些使她流连忘返的艺术品,当她自然地拉起他的手,她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此刻,有一个声音正在悄悄告诉她,她找到了答案。

曾经,雨是挡在门外阻人玩闹的恼人之物;后来,雨是令人快活的可爱之物;再后来,雨中似有千言万语,有些能够读懂,有些使人迷茫。纵然那雨只是亿万年里不变的永恒,最终投入人心底的,却总有不同的意义。我们此时才明白,原来即便是风雨雪雷,即便是山川顽石,在不同的人眼里,都有着不同的模样。

曾经的她简单而稚嫩,尚不懂得人情往来的枝枝蔓蔓,而当她走过那些长长的街道,站在桥上看着远方的云和雾,聆听着奇妙的故事和传说,在那片陌生的国度里,蹚过了人生中第一条艰难的河流,感慨良多。她终于从往事中抽离出来,当再次回到故乡的土地上,在那熟悉的小巷中体会到了更多诗情,在熟悉的天空下寻到了更多画意。那个熟悉的人,似乎变得比从前更有温度。

这个世界最珍贵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某个人从心底给你的真心与温情。在悠长的岁月里,他的真心与温情,其实是比诗歌更加浪漫的事物。

经历过烈火的灼烧后,她找到了令自己心安的家园。林徽因终究不是崇尚轰轰烈烈爱情的俘虏,更不是缠绵哀怨的悲情女主角,她是一个以艺术和美为人生导向的追梦者,一个愿为事业鞠躬尽瘁的理想者,一个渴望安稳人生的生活者,一个追求爱和理解的行路者。

林徽因就这样陷入了梁思成给予她的柔软又温暖的世界。这里没有动人悱恻的浪漫热情,没有热烈跌宕的戏剧冲突,却有着真实可靠的平静日常。

1922年9月,尚处于伤感中的徐志摩,接到了一则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林徽因与梁思成订婚了。那一刻,一直心存侥幸的徐志摩终于意识到,她永远不可能属于自己了。他们之间那根原本就细微的丝线,要彻底断开了。

徐志摩立刻改变了归国的行程,火急火燎地告别了心爱的剑桥,只为了去做最后的争取。他认为,只要她没有结婚,他便仍有机会。

这个决定对徐志摩自己而言,代表着追求爱情的勇气。但对林徽因与梁思成而言,他成了一个恼人的闯入者。

那段时间,林徽因与梁思成时常在北海公园的松坡图书馆约会。1916年,蔡锷将军病逝,为纪念蔡将军,梁启超以其字“松坡”为名创办了松坡图书馆。值得一提的是,松坡图书馆所在的石虎胡同七号自古便是名流的聚集地。曹雪芹在隐居创作《红楼梦》之前便在石虎胡同“右翼宗学”任教,西南王吴三桂、清代名臣裘曰修都曾在这里居住。

周末本是图书馆的闭馆日,但因为梁启超出任馆长,这对小情侣才有机会在这里互诉衷肠。

这世间总是有着许多奇妙的巧合。松坡图书馆外文部收藏了近一万册外文图书,归国的徐志摩竟然刚好是松坡图书馆的英文秘书。

从此,二人的密会就时常变作三人行。一边是情意绵绵的伴侣,一边是热烈执着的诗人,但林徽因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只是不知如何表达,才能将对徐志摩的伤害减到最小。

带着“电灯泡”的约会,终究是令人不快的。一次,当徐志摩再次不合时宜地出现在周末的图书馆时,他看到了门上贴着一张纸,上面用英文写道:情侣不愿受到干扰。

这一次,徐志摩终于意识到,林徽因已经不属于他的世界了。

彻骨的冷,浇灭了诗人的不羁与骄傲。爱情里,从来没有怜悯这回事,只有YES,或者 NO。

那一张薄薄的纸,像是某种宣判,让徐志摩再次感受到了浓浓的悲哀与绝望。怀着这样的心情,徐志摩写下了诗歌《一个祈祷》:“……我是肉薄过刀山,炮烙,闯度了奈何桥,方有今日这颗赤裸裸的心,自由高傲!这颗赤裸裸的心,请收了罢,我的爱神……”这祈祷,却注定是一个人的独白,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在他心里,林徽因是他的诗情也是他的画意,是他的云是他的雾,是他对爱情的一切向往。他将她想作一切美好的事物,偏偏不能将她想作一个在平凡世界里正常生活的人。

细细品读林徽因与梁思成之间的交往会发现,其实在民国一些传奇爱情故事中,林梁二人并不算浪漫。或者准确地说,他们之间的浪漫,是时间赐予的。我们在历史的文字里,感受到的都是熟悉的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些点滴很平常,它们发生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带着浓浓的烟火气,是爱侣之间平实的动心与欢乐。

有时他们会去林间漫步,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一些大部分都会被忘掉的话语,不论他们说什么,做什么,都不重要,因为许多年后他们脑海中浮现的,就是阳光与树荫下彼此相依的身影。

他们的相处非常有趣,兴奋时相互携手,高谈阔论,时而也会分开各走各的,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他们不需要手牵着手证明彼此有多么相爱,时刻都知道对方就在身边,感到很安心。或许正是这样的相处方式,才令他们决定要相伴一生。他们的频段是一致的,这看似简单,却是世人最难做到的,也是最美好的。

一日,林徽因在林间悠然踱步,沉浸在自己的所思所想之中,她不需要随时确定梁思成的位置,因为她知道他就在那里。每当她想起什么新奇的东西时,便会迫不及待地同他分享。可是这一次,当她心中燃起灵感的小火苗,却四处寻不到梁思成的身影。她有些纳闷,也有些慌乱,却看到了不知何时攀爬到树顶的梁思成,忍俊不禁。

有些不好意思的梁思成告诉林徽因,因为刚刚在体育课上学会了凭臂力徒手攀高,就单纯地想向她展示一下。林徽因觉得好玩又好笑,因为这与她平日见到的梁思成不一样。她夸赞梁思成的灵活矫健,并在他脸上看到了孩童得到糖果时的那种满足感。站在新旧时代的交界处,两个人带着相互欣赏的才情,也带着赤诚的简单与直白,认定了彼此。

平日里沉稳严肃的梁思成,在爱人面前变得孩子气十足。他们时常会做些傻里傻气的事,在旁人看来很可笑,但在对方看来却可爱极了。这种心情,或许只有真正沉浸在爱中或曾经沉浸在爱中的人们才会懂得。而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情感,把这世界装点得如此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