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一章 传承·谁爱这不息的变幻(3)

第一章 传承·谁爱这不息的变幻(3)

书名:刹那芳华,念念不忘:林徽因传作者名:朱云乔本章字数:1704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0

女儿是前世的情人

童年得到的爱,就是未来人生的光。童年的经历,为林徽因的故事搭建起一砖一瓦,塑造了她独一无二的灵魂。

父亲在林徽因的生命中是极其重要的存在。可以说,没有林长民的精心栽培,就没有她后来的惊世传奇。幼年时,林徽因对父亲没什么印象。因为当时林长民赴日读书进修,父女见面的机会颇少,她当时对父亲唯一的印象就是“那个总不在家的人”。

林长民在日本求学期间,与家人书信来往密切。信中,林长民对动荡的局势直抒胸臆,针砭时弊,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及独特的社会性思考,也对家中的亲人表达着热切的思念与牵挂。

林长民回国后,林徽因就常常不离父亲左右。她对父亲充满了崇拜之情,觉得世界上没有他不懂的事情,也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难题。林长民对这个女儿极度呵护,希望给她最好的一切,将她培养成才貌双全的佳人。

林徽因不负众望,在姑姑对她进行诗书辞赋的启蒙训练过程中,展现出非凡的资质。每当姑姑抛出一个问题时,林徽因总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思路清楚,语气不急不缓,将观点阐述得有理有据。这一切,令林家的大人们刮目相看。

父亲渐渐觉察到了林徽因的早熟。他发现这个小姑娘在午后总是喜欢透过菱形镂空雕花的木门望进去,盯着客厅里的八仙桌。在林徽因心里,只有在吃饭的时候大家才会聚集在这里,这代表着一个家的热闹与温暖,只是她的母亲与这里无缘。

阳光透过镂空的雕花,洒在了八仙桌上。平时摆放着咸鱼酱菜的普通的桌子,此时却沐浴在一片灿烂的春日暖阳里,洋溢着温暖与宁静。林徽因看着阳光从桌上慢慢移动,笼罩着窗棂、门框,照在青石板地上,带来不同于以往的生机与朝气。生活突然就有了不一样的另一面。

林长民读懂了女儿的这种情绪,自然生出了愧疚与心疼。不过,对林徽因而言,正是这种极其敏感的感知能力,才让她后来可以写出那些美丽的诗句。对这个世界,她有着格外敏感的触角,幼年时尚且不知,那就叫作诗意。

林徽因对母亲的感情是颇为复杂的。一方面,她怜悯亲生母亲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喜爱;另一方面,她又苦于母亲日复一日的怨念与哭诉。母亲的这种负面情绪,给林徽因带来的是一种感情上的枷锁,她既怕失去母亲,又想躲开。

举例来说,每一次她去前院找二娘的弟弟妹妹玩,回到自己的偏房院落里,母亲都会没来由地拿着帕子擦泪,话里话外数落父亲对她的冷落,抱怨林徽因对自己的漠不关心。后来林徽因这样描述这种情绪:“家里弥漫着不祥的气氛,我不得不试图维持现有的亲密感。晚上就寝的时候已经精疲力竭,差不多希望我自己死掉或根本没有降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那早年的争斗对我的伤害是如此之久,它的任何部分只要重现,我就只能沉溺在过去的不幸之中。”

林徽因内心对父母的感情,一直是复杂的,不是单纯的爱与恨,而是交织在复杂的原生家庭中的一种难以脱离的牵挂与纠结。

由此,她对父亲也始终是小心翼翼的。在林徽因最初的记忆中,父亲永远风风火火、早出晚归,是偶像一样的人物。他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她都感知得到。只是母亲的眼神在时时提醒她,她应该更加周到和努力,否则有可能像母亲一样失去父亲的爱,被搁置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里。

为了走进女儿的内心,大约从林徽因六岁开始,林长民就给她写信。六岁的林徽因,已经承担起照顾母亲与二娘还有弟弟妹妹的责任。虽然同父异母,但是林徽因这个长姐,是极疼爱弟弟妹妹的。

据说林长民与林徽因之间的家书很多,但是大部分已经丢失,无从考证。从这留下来的书信中,仍旧可以窥斑见豹。

徽儿:

知悉得汝两信,我心甚喜。儿读书进益,又驯良,知道理,我尤爱汝。闻娘娘往嘉兴,现已归否?趾趾闻甚可爱,尚有闹癖气否?望告我。

祖父日来安好否?汝要好好讨老人欢喜。兹寄甜真酥糕一筒赏汝。我本期不及作长书,汝可禀告祖父母,我都安好。

父长民三月廿日

谁能想到,这是一封写给六岁稚儿的书信呢?林长民完全没有把林徽因当作不懂事的孩子,字里行间溢满了信任和疼爱。

民国初年,时局动荡,林长民始终坚守着“民主共和,反对复辟”的信念。作为民国建立之初立宪派的名人,林长民受到了民众的拥护。尤其是张勋复辟期间,林长民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受到了段祺瑞的重视,被任命为司法总长。

林长民接受任命之后,举家从杭州迁至北平。林徽因就此开始了在北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