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三章 迷惑·爱在错误的时间点燃(8)

第三章 迷惑·爱在错误的时间点燃(8)

书名:坚守浪漫,不惧人间:陆小曼传作者名:朱云乔本章字数:2846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0

人生中的裂缝和遗憾

一辈子那么长,人生不可能处处圆满。

1925年,陆小曼在日记里记录了她去寺庙路上的所见所闻。

她说,他们一行十几个人分别坐在轿子里,像一条蛇在崎岖的山路上蜿蜒地向上爬。

当时的山路很陡、很滑,轿子不停地左右摇摆,人也不停地随轿身晃来晃去,很像在大海里航行。她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轿杠,连大气都不敢出。行至半山腰,她看见漫山遍野的杏花,白茫茫的一片,误以为是下雪了。

当时,轿夫们笑她说:“真是城里的姑娘不出门,连杏花儿都不认识。”

到一块平地时,她们下轿,徒步沿小径向广济寺慢慢前行。微风拂面,送来扑鼻的芬芳,陆小曼形容为“别有一种说不出的甜味儿”。

大自然的美好,让她陶醉,所有悲愁的心绪都不见了。已经很久没有过这样的愉悦和舒爽心情了,她感慨说:“这样的所在简直不配我们这样的浊物来。”

陆小曼所说的“浊物”,是指的她凌乱的生活。在她的日常生活中,看戏、打牌、喝酒、跳舞……比起此时在大自然中的释然,她的生活就像身处地狱。

生命本来如此美好,自己却一点儿都不自由,想到这里,陆小曼开始思索,自己想要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有时候,陆小曼会想,如果她和徐志摩归隐山林该有多好,一起住在宁静的山里,看日出日落,每一天都过得很缓慢,什么都不必着急。他们不必在意世俗的眼光,只管追随自己内心的方向。空闲的时候,他们可以吟诗作对,漫山遍野地奔跑……

昨天家里在广济寺做佛事,全家都去的,我当然是不能少的了,可是这几天我心里正在说不出地难过,还要我去应酬那些亲友们,叫我怎能忍受?没有法子,得一个机会我一个人躲到后边大院里去清静一下。走进大院看见一片如白画的月光,照得栏杆、花、木、石桌,样样清清楚楚,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可爱极了。那一片的静,真使人能忘却了一切的一切,我那时也不觉得怕了,一个人走过石桥在栏杆上坐着,耳边一阵阵送过别院的经声、钟声、禅声,那一种音调真凄凉极了。我到那个时光,几天要流不敢流的眼泪便像潮水般地涌了出来。我哭了半天也不知是哭的什么,心里也如同一把乱麻,无从说起。

《小曼日记》

陆小曼幻想的生活,终归只是幻想,真实的生活注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

后来,王赓想挽回同陆小曼的婚姻,便开始隔三岔五地回家,有时一回家就会住上十几天。

陆小曼和王赓之间,本来就没有多少感情,这样常常见面,矛盾反而增多了,有时候两人还会吵起来。

陆小曼的父母建议,让王赓带着陆小曼回上海。可是,陆小曼怎么都不愿意和王赓一起走,两人就这样又大吵了一架,陆小曼当场心脏病发,住进了医院。

见此情形,陆小曼的父母也很心疼女儿,他们知道女儿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可是,他们依然坚决反对陆小曼和徐志摩的事情,除了传统观念,还有伦理道德和陆家的脸面。优秀的王赓,是他们千挑万选的女婿,怎么能放弃呢?

尽管父母反复劝说,陆小曼依然选择放弃这段婚姻。此时,她和徐志摩一直通过书信交流,感情未减半分。

面对执迷不悟的女儿,陆小曼的母亲很生气,她说,正是外国的小说和徐志摩害了自己的女儿。倔强的陆小曼,用自己的方式和父母、王赓僵持着。

自徐志摩离开之后,陆小曼的生活就充满了孤寂、失落。

那徐志摩呢,他的生活又怎样了?

在游历欧洲途中,徐志摩除了吃饭和睡觉,就是给陆小曼和胡适、凌叔华等友人写信,介绍他的行程和所见所闻。

一路上,他也坚持在写他的《爱眉小札》。《爱眉小札》像陆小曼的日记一样,是没有发出的信件。这是他们二人的约定,以后再见面,两人彼此交换阅读,以回味当时的心情和感受,经历彼此错过的时光。

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徐志摩此次游历欧洲,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终止他和陆小曼引起的风波,如果二人分开了,舆论就不会再发展下去;二是以分离来考验他和陆小曼的感情,也许分开后就会明白,彼此并没有那么相爱;三是给陆小曼留一些空间和时间,让她想清楚后再做一个无悔的选择。

而且,徐志摩当时为了追求林徽因,急匆匆从英国赶回国内,在剑桥大学的学位都还没有拿到,他也想借这个机会把学位证书拿到。

再者,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和三岁的儿子彼得还在德国,他对这个儿子是陌生的,趁这个机会想照顾照顾自己的儿子。

很遗憾的是,他的儿子彼得因病去世了。这件事情对徐志摩和张幼仪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前所未有的悲痛,出现在徐志摩的心里。失去孩子的他,内心充满愧疚、遗憾和后悔。

此时,他发现,过去那个没有主见的张幼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失去孩子后,张幼仪好像突然活明白了,变得很独立、很自信,不再看人眼色委曲求全地生活。

面对坚强的张幼仪,徐志摩充满了敬意。他们偶尔会坐在一起探讨人生、文学,而当时的张幼仪,给了徐志摩很大的安慰。

同时,徐志摩又很担心陆小曼,不仅担心陆小曼的病情,还担心她承受不住来自父母和社会层面的压力。

在信里,徐志摩鼓励陆小曼,让她独立坚强,也告诉她,自己会等她恢复单身后再回来,与她在一起。

陆小曼却写信阐述自己快顶不住压力了,向他哭诉、撒娇。徐志摩在读过陆小曼的来信后,自然是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回到她身边。

为谈一场恋爱而遭到那么多人反对,这太让陆小曼感到痛苦了。

陆小曼一直只想做真实的自己,从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只是偶尔也会觉得对不起丈夫王赓。不管王赓和陆小曼之间的婚姻是否存在矛盾、幸福与否,毕竟她让这个年轻有为的男人承担了很多舆论压力。重重矛盾之下,陆小曼苦苦挣扎,生活得一点儿也不快乐。

此时,徐志摩在欧洲游历,日子过得慢腾腾,很多的思念和伤感、寂寞和无聊,全部都写成了书信,一封一封地寄给陆小曼。陆小曼几乎每天都能收到他的来信。

在信中,徐志摩诉说着自己的爱与思念,这带给了陆小曼好好活下去的力量,让她不再害怕孤独和痛苦。陆小曼期盼着在将来的某一天,能和徐志摩有个好结果。

每天看完徐志摩的信,陆小曼就会给他写回信。因为徐志摩在临走前曾经嘱咐她,要每天写信寄给他。他们彼此约定,即使不能及时寄出信,也要坚持写下去,日后可以看。

可两个人毕竟身处异地,很容易产生嫌隙。

一个平凡的日子,陆小曼在外面和朋友吃饭,却听到这样一个消息:徐志摩在法国,整日在舞厅里跳舞,并且还跟一个胖乎乎的法国女人同居了。

听到这样一个消息,陆小曼顿时傻了,如同五雷轰顶,将她的思绪炸到了千里之外。她自己这样形容当天的感受:好像一下子从十八层楼上跌了下来,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

精神世界垮了下去,身体也撑不住了,陆小曼又一次病倒了。想到自己这么辛苦地与家人对抗,徐志摩却流连于舞会,还和一个法国女人在一起,陆小曼就气不打一处来。看来,徐志摩在信里写的甜言蜜语、生死相托都是假的。再想到自己,即便去饭店了,即便有人相邀跳舞,她也是拒绝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徐志摩。

爱情路上,自然是考验重重。

陆小曼病愈后,依然对徐志摩在巴黎的这段绯闻耿耿于怀。

1925年7月11日,陆小曼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这个礼拜里北京饭店去了三次了,一去就有人同我跳,我亦穿绸衣了,为什么我亦不乐乐?他同她跳得起劲的时候,难道有我在脑里吗?”日记中的“她”,指的就是那个法国女人。女人的嫉妒是一种疯狂的情绪,会令女人充满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