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激情岁月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那些事(2)

激情岁月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那些事(2)

书名:乐山三线建设丛书--乐山三线记忆作者名:政协乐山市委员会本章字数:2585更新时间:2024-05-25 17:17:02

注入新动力 成果辉煌令人振奋

为了利用三线建设形成的生产、科研能力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1983年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三线建设进行调整改造。1984年11月,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批准核西物院在成都市设立技术开发部,1987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1991年4月21日,中共中央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基地,欣然挥毫题词“开发核聚变能源,造福子孙后代”,给予中国核聚变研究事业极大的关心和支持。1990年至1993年院科研主体相继搬迁至成都市,为核聚变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从1965年8月正式立足三线地区的乐山肖坝,到1985年11月451工程完全建成通过国家验收,其间恰恰20年的时间,在三线建设20年的基本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辉煌成果。

(一)建成了我国最大的受控核聚变研究基地,将我国的受控核聚变研究由建装置、打基础推进到了在较大规模装置上开展实验研究的崭新阶段,使中国成为继美、苏、西欧、日本之后参加核聚变研究之国际合作中的主要国家。

(二)建成和启动了16个中小型实验装置,拥有一整套国内先进的诊断设备和工程试验设施。各种设备总数达6774台,其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54台,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290台。

(三)开发并推进了国内许多技术,带动了我国工业技术的发展。在受控核聚变探索性研究和工程实验中开展推进了大功率高压强电流技术、超高真空技术、超低温和超导技术、强磁场技术、等离子体诊断、材料改性技术等尖端技术领域的发展,使之分别居于国内先进或领先的地位。

(四)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核聚变事业人才,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在长期的科研工作实践中培养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专业配套、经验丰富的科技骨干队伍,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国际有较高知名度的理论、实验、工程专家。在2100多名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00余人,约占职工总数的12,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高级技术人员380余人,中级技术人员420人。依靠优秀的人才、尖端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先后取得了近2000项科技成果,其中获部、省级以上奖励的200多项。这些成果中,有相当数量的成果达到了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为推进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五)培育了“团结、奉献、求实、攀登”的核西物院精神。这就是同心同德的团结精神,造福子孙后代的奉献精神,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勇于探索的攀登精神。

调整脱困 破解生存难题

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段恢宏壮丽的历史。

从三线建设核聚变研究战略后方基地调迁成都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于2002年建成我国第一个具有偏滤器位形的托卡马克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获得了我国目前托卡马克装置高参数和具有里程碑的重大进展。2003年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代表我国参加了国际热核聚变堆研究计划,作为国家iTeR计划的技术支撑单位之一,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任务,承担了iTeR相关研究设计、研制、工艺研发任务,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使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实现了核聚变研究从原理探索到大型装置研制并与国际先进国家同台竞争,开展大规模物理实验的两次重大跨越,希望在本世纪升起中国的“人造太阳”,造福子孙后代!

科研主体搬迁后,乐山基地留下了原与科研配套的附属单位,没有科研项目、没有支柱产品,职工收入微薄,待岗职工达200余人,管理紊乱,效益低下。就如何破解生存难题,乐山基地领导班子发动解放思想大讨论,实行干部聘任制,按劳分配,打破大锅饭,砸烂铁饭碗,破除等靠要的陈旧思想,调动了职工群众工作的积极性,成立财务核算中心,清理债权债务、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效益低下的塑料厂、饮料厂、预制板厂等,积极扶持成长性和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大力开拓市场业务。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基地企业起死回生,扭亏为盈,破解了生存难题。

强强联合 创新跨越举旗帜

如何发展基地事业,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使基地班子茅塞顿开,抓住机遇办大学。在三线建设核聚变研究战略后方基地调迁后的原址上,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成都理工大学强强联合,于2000年成立了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学院现占地面积1300余亩,规划面积1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6.6万平方米;拥有理、工、经、管、文、艺术6大学科、96个专业,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教师12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及博士、硕士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7.5;在校生近2万人,毕业生就业率98.7,已培养各类毕业生6万余人,形成“进口旺,出口畅”的局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已发展成为在全国独立学院中具有显著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等院校。学院先后获得“中国一流高等独立学院”“全国十大著名独立学院”“全国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0强”“全国最具社会满意度示范院校”“全国教育管理创新十大独立学院”“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10多个荣誉称号和奖项,名列全国独立学院工科a类第五名。在昔日三线建设核聚变战略研究的基地上,核工业人秉承三线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了从科研技术应用和配套服务到调整脱困创办大学“产、学、研”结合创新发展的重大跨越,成为国防三线单位调迁后基地建设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富集效益 开创发展新局面

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有力带动了基地企业的整体发展。基地企业在寻求市场业务的同时,做好为学院教学服务工作,得到了经济的有益支撑。机电设备厂成为学院的实习工厂,能源公司和电话站有了庞大的学生消费群体,职工医院有了众多的医疗资源,濒临倒闭的印刷厂、车队驾校有了稳定的业务订单和生源,服务学生的后勤产业链形成了校园经济的富集效应。基地企业的发展又为学院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教育管理模式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造创造了条件。学院开展创建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系统工程建设,将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加强校企资源配置,引领高校、高知识群体和先进要素向企业聚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形成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推动了学院与企业的创新发展。

10年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乐山基地民品收入由1999年的1487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42亿元,收入增长了10倍,累计民品收入达到5.6亿元,创利润2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2亿元,国有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增加2.2亿元。职工收入较大幅度提高,180余名待岗职工得到安置,职工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共建和共享,乐山基地展现出又好又快、优势凸显的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