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足迹 时代记忆——乐山三线建设综述(14)
书名:乐山三线建设丛书--乐山三线记忆作者名:政协乐山市委员会本章字数:2069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19
三线人穿着也不讲究,样式单调,普遍上下班都着工装,要不就是深蓝色中山服或草绿色军装。照个相都是中规中矩,表情严肃,动作僵硬,要么手捧红宝书,要么胸前佩像章,一看就知道是那个年代的特征和印记。
在艰苦的三线建设和企业发展过程中,三线建设者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却在“备战备荒为人民”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更重要的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精神。
伴随着中国大三线的建设,成昆铁路的修筑拉开序幕。铁路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尤其是成昆铁路在穿越大渡河金口大峡谷的41千米路段,深涧密布,沟壑纵横,这段路几乎全靠修建桥梁和开凿隧道而建成。修筑成昆路的铁道兵们,面对重重困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60米高的峡谷桥墩铺架中,开创了筑路史上的奇迹。修建成昆铁路,几乎每天都有险情发生,共有1000多名铁道兵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三线建设大军汇聚乐山,在无水、无电、无路、无车、无房等极度艰苦的条件下,建设者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以顽强拼搏的意志,用震撼人心的壮举,战斗在荒山旷野,抢晴天,战雨天,只争朝夕抓工期、抢进度,夜以继日工作,许多工程不仅提前完成,而且是保证质量,建成了优质工程、样板工程。
地处桥沟镇的东风电机厂,作为乐山“三线建设”重点厂之一,当年面临的是一片萧然的景象,河滩荒凉,道路不畅,葱茏山荒芜,岷江水泛滥。来自上海、大连、武汉、南京、北京、沈阳的援内工人,成为第一批“东风人”。他们硬是凭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无畏精神,同当地工人一起炸山头、填沟壑、挖基础、架电线,大搞“三通一平”,自己建厂房、宿舍和食堂。他们以坚强的军工精神,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终于在这片荒滩上建起一座军工大厂。1968年秋,首批“东风”牌中频电机研制成功,交付军方使用;1970年,主导产品核燃料设备“901工程”三号机四号机相继问世,军工产品开始全面投产。如今,许多当时参与建厂的“老三线人”,无不自豪地说,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今天的东风电机厂,就没有乐山如此基础雄厚的工业基地。
1970年,在龚嘴电站建设进入大坝浇筑、主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的关键时刻,周总理做出了“加快龚嘴建设”的指示,使广大职工备受鼓舞。他们争时间,抢进度,赶在汛期前完成了大坝建筑。接着又以40天的时间,建成了地面厂房,高速度地完成了一号和二号两台机组的安装任务。1971年12月26日,第一台机组安全运行发电,经过洪峰的多次考验,证明整个电站的水工建筑和机组的各项质量指标都达到设计要求,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在10多年前,记者采访年已八旬的原水电七局局长、总工程师李子铮时,他还依然记得30多年前,在奔腾的大渡河上建设电站的情景,当年大坝上书写着毛主席语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字体刚劲有力,在很远的地方都清晰可见。
三线建设期间,大批在乐山的重点建设项目,牵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邓小平、彭德怀、贺龙、彭真、李富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亲临乐山视察,先后到市中区、夹江、峨眉、沙湾、金口河、峨边等地三线建设工地实地察看,有的领导还亲自为三线建设企业题词勉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钱学森等也来到乐山,与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一道,了解设计和施工情况。那时候,领导率先垂范,职工深受鼓舞,积极参与建设,协调配合一致,他们身上始终充满着一种豪迈的精神。
央企建设扎根乐山,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成昆铁路修建期间,峨眉、夹江、沙湾、峨边、金口河、眉山、彭山等县地方政府动员组织当地大批精壮劳动力参加建设。大批民工走进工地,负责场地平整、短途运输、现场装卸等工作。1966年,水电七局在乐山、温江等县就招收了12000多名亦工亦农工人,参与工程建设。在重点三线建设工地,都能够看到广大干部群众挥汗如雨的大会战场景。
与此同时,政府还组织做好地方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供应。仅用了40天时间,扩建峨眉机制砖瓦厂,并在沫江、吉祥两个煤矿新建了2个矸石机砖厂,新建了5个小型机砖厂。并在几个重点县成立建材公司,发动城镇居民和附近地区农民采集河砂、卵石支援重点建设;组织了航运和短途运输队,及时调运,做好工业用品、劳保用品和五交化商品、主副食品的供应工作,保证了供需,有力地支持了各重点工程建设。
意义深远的三线建设,是一首气吞山河、感天动地的伟大史诗,是一曲改天换地、慷慨激昂的宏伟乐章,在中国西部乃至全中国都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三线建设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奋斗历史,三线人的品质,是一曲无私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人员在电机控制室奉献的生命礼赞。
岁月流逝,时代变迁。“三线建设”这个词是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现在离我们渐行渐远,但它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却值得永久珍藏。那段凝结着汗水、鲜血和生命的历史,将永远载入共和国史册,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它将激励乐山人民继续奋战,战胜艰难险阻,创造时代新业绩。
图片由乐山市党史办、东风电机厂、夹江水工机械厂、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四川长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及高路川、张忠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