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四十四 为人民,重实践,吐真言

四十四 为人民,重实践,吐真言

书名:华西坝的钟声作者名:谭楷本章字数:1163更新时间:2024-05-25 17:39:28

成都的华西医院门诊部,一年四季,从早到晚,人山人海,周边交通堵塞,要想挂老专家的号非常困难。再看看其他地方,几乎所有三甲医院的门诊部,都是每天爆满,如同春运期间的火车站。这让我们不禁怀念起陈志潜教授,如果我们认真地建构起加强版的“定县模式”,巩固和发展社区医疗服务,把大量的小伤小病患者留在基层医务室,三甲医院则专治大病危病,会不会就不那么拥挤了呢?

张建新认为,巩固和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只能稍微缓解一些大医院的拥挤,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在陈志潜推行“定县模式”的时代,一个县也没有一个合格的、懂得现代医学的医生,急需解决的是传染性疾病、瘟疫流行等生命攸关的大事。“定县模式”在医疗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发动群众,从基层筑起三级医疗网,非常有效。而现在,中国的医疗卫生状况已经大为改善,国人的平均寿命达到七十八岁。过去那种来得快去得快的“快病”好治,现在则多是大量的“慢病”。人们对寿命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了,都希望到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物,得到最好的治疗。因此,华西医院以及所有三甲医院的拥挤问题,不是短期能缓解的。

那么,陈志潜教授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呢?

1998年9月10日,九十五岁的陈志潜为自己在1926年创办的《丙寅医学周刊》题字:“二十年代,五四、五卅运动影响下,知识分子大多关心国家大事……”

张建新认为:首先,我们应当学习他,从年轻时就有大格局、大胸怀、大目标,为改变中国医疗卫生的落后面貌奋斗了一生。在今天,陈志潜老师的精神,对于如何培养具有公共服务精神的医学人才,也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其次,要学习他走出象牙塔献身社会,注重实践和服务人民。1926年,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丙寅医学周刊》主编,二十三岁的陈志潜在发刊词中写道:“今日之医学范围甚广,不限于治疗,亦不限制于预防。言治疗而不讲预防者非今日之医学也;言预防而鄙视治疗,亦非今日之医学也。”对于“防”与“治”的关系,他早有精辟的论述。建立现代社区医学保健体制,需要“防”与“治”并重,不可偏颇。

其三,要学习他积极、乐观、宽容的生活态度。无论顺境与逆境,他都泰然处之,永远调整好心态,由此带来的健康、长寿,使得他能对公共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张孔来教授是陈志潜的开门弟子,也是陈志潜带的第一位研究生。谈起恩师,他说:“我对他真正的理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他关心协和的发展和我个人的成长,他谆谆而教,侃侃而谈,严谨的治学精神使我们不仅保持着师生情谊,更发展为事业上的同道。我视他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改革的先驱,并尊敬他代表先进知识分子‘为人民,重实践,吐真言’的优良品德。”

为人民,重实践,吐真言——九个字,概括得真好!

如今,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陈志潜的塑像有如一座巨峰,人们想想他“为人民,重实践,吐真言”的一生,仰慕之情不禁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