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徐悲鸿在草坪上等待(1)
书名:枫落华西坝作者名:谭楷本章字数:1805更新时间:2024-05-28 14:57:36
岳松龄是华西口腔著名教授,在华西坝生活了八十多年,晚年写下了随笔《华西风情》。他对有关“华西十景”的解读,堪称经典。岳老原文如下:
当时,人们将华西坝的美好风光编出了“华西风景线”十条,即:荷塘月色,夜半钟声,花街柳巷,柳荫蝉鸣,牛肉抄手,女院巴壁,球场风波,草坪倩影,孤岛天堂,对牛弹琴。
“女院巴壁”这一景,说的是女生院的事。巴壁虎,又称“爬山虎”,贴墙而生,是一种葡萄科植物。华西坝女生院修建于1920年,是几座大屋顶、宫殿式的三层楼房,专供在校女生居住,严禁一切男士包括父亲、兄弟进入。每年仅有一天开放日,可让男士参观。由于封闭,它更显得神秘。与住在院内的女生耍朋友的男士,贴墙而立,耐心守候,年年岁岁,成就了一道风景——“女院巴壁”。
在华西坝,有多少著名学者、教授,年轻时曾是“爬山虎”。
1943年初秋,华西坝沐浴在金色的夕阳中。大学生们三五成群,在林荫道上走过。成群的暮鸦聒噪着,飞向绿荫深处的家园。一位气质超群的中年男人坐在女生院前面的草坪上,好像在等待什么人。不认识他的年轻学子匆匆走过;认得他的先生们不愿干扰他的沉思,却略感惊诧:徐悲鸿先生,怎么会坐在这里?
他在耐心等待他的女朋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学生廖静文。
中年的徐悲鸿,真是承受“天降大任”的宗师。显赫的成就,并不能弥补个人生活的不幸,他与蒋碧微回国之后便渐行渐远,以致分手。徐悲鸿从南京到桂林,从桂林到重庆,在日寇的轰炸中一路流亡,还时时牵挂着艺术收藏品和学生们的命运,不堪负荷,身心俱疲!
在阴云密布的人生旅途中,突然闪现出一束纯洁的阳光。
在桂林,筹备中的中国艺术学院要招收一名图书管理员。别看是个小小的图书管理员,藏在桂林山洞里的那些珍贵书籍和徐悲鸿收藏的大量书画,将由这位小小的图书管理员参加管理,责任非常重大。首轮考试后,十八岁的廖静文凭作文一百分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进入第二轮,徐悲鸿亲自主持面试。清秀的湘妹子廖静文紧张得脸有点涨红,却对答如流,足见她胜于一般年轻人的丰厚文化底蕴。问及她最喜欢的诗人,她说到杜甫、李白、白居易,还有王维、孟浩然、高适。说到陆游时,徐悲鸿让她背几首陆游的诗。廖静文以富于感染力的女中音,背诵了陆游的四首诗。廖静文表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抒发的壮怀激烈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表现的爱情悲剧都让她深深感动。相信此时,悲鸿大师的心,就像回音壁一样,久久回响着廖静文的诵诗之声。
悲鸿大师的声音,不仅温和,而且更亲切了:“看来,你是个很愿意求知的人,很用功吧?”
此刻的廖静文,完全暴露出湘妹子的泼辣与坦率:“不,先生。我很爱玩。在学校里,我是校排球队队员,还是田径选手。”
廖静文禁不住捂着嘴笑了,偷偷看着徐悲鸿——“我看见一抹淡淡的微笑,掠过他线条优美的唇边”。
从此,廖静文便在徐悲鸿身边工作。在桂林山洞中,每天十几个小时整理书籍和收藏品,廖静文看到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大师的执着追求;在湘黔铁路摇晃的列车上,廖静文听到徐悲鸿讲述少年时随父亲流浪卖画的苦难,曾经在上海滩经历的失业与饥饿以及家庭破裂却无法弥补的故事,悄悄拭去了眼角的热泪。
在重庆磐溪中国美术学院筹备处住下后,徐悲鸿每天要乘船渡江,到沙坪坝中央大学艺术系上课。廖静文注意到徐悲鸿在忘我地工作而完全不顾惜身体,对此心痛不已。廖静文开始想到,大师独身七年了!看他搓洗衣服,笨拙地钉纽扣就会有一种冲动,真想喊醒他:先生,你身边需要一个贤妻啊!想到此,廖静文突然脸红心跳起来。
那是一个晚霞燃红了西天的黄昏,徐悲鸿和廖静文逐级而下,漫步到嘉陵江边。波光粼粼,拉长了无数条金线,船只正驶向夜的港湾。江风与晚霞中的徐悲鸿突然唤了一声“静”,让廖静文一怔。
徐悲鸿激动地说:“这些天来,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冥冥之中有人将你送到我的面前,我是如此依恋你了,你似乎变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两双滚烫的手紧握在一起了。
廖静文惊慌地说:“先生,我也情不自禁地依恋着您了,您在我心中打开了一个新奇的感情世界,但是……但是……”
徐悲鸿坦诚地说出了廖静文心中的顾忌:“我反复考虑过,我今年四十八岁了,比你年长二十八岁,但感情这种东西却往往是这样出人意料。在个人感情方面,我已经压抑了多年,没有料到,在你面前倾倒出来。因为你生活在我身边,你仿佛在努力医治我心灵的创伤,使我感到如此愉快。我看到一个淳朴的女性形象,因而重新燃起了渴求爱情和家庭的欲望。”
廖静文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