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邹海帆与夏良才(2)
书名:枫落华西坝作者名:谭楷本章字数:1608更新时间:2024-05-28 14:57:24
1946年,夏良才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颌面外科硕士。这个“光脚板儿”,“跑”得真快,一年半修完了两年的课程。1948年,经林则牵线搭桥,夏良才的妻子廖蕴玉获得了赴美国深造的机会。夫妻俩团聚,勤奋学习,取得了职业牙医资格,这意味着优渥的生活在等着他们。
然而,1950年9月5日,夏良才与廖蕴玉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轮船离开美国,迎着太平洋的风浪投向祖国的怀抱。
同船的有上百名中国人,大多是学业有成的留美留加学子,新生的共和国急需的人才。夏良才和廖蕴玉还记得那个普渡大学博士,二十六岁的邓稼先,刚拿到博士学位才九天就展翅“飞”了。
终于回到了华西坝。而林则、吉士道等早已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中国。牙学院主办了一个盛大的欢送会,对林则来华四十三年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林则见到了夏良才,欲言又止。
很巧的是,几天之后,夏良才去重庆开会,而林则一家人也到了重庆,等待着飞往香港,然后永远离开中国。
面对山城灯火与滚滚长江东逝水,夏良才终于有了充分的时间,与恩师林则长谈了。他们谈了些什么?一直是个谜。
1953年,经全国院系调整,华西牙学院改为四川医学院口腔系,夏良才的师兄肖卓然先任院长后任系主任,前后四年;1955年至1960年,夏良才做了五年系主任。
1960年,夏良才、廖蕴玉夫妇听从组织安排,被调到湖北医学院去筹建口腔系。他们离开了生活了三十年的热土华西坝。
到了湖北医学院,夏良才才知道这个写在文件上的“口腔系”,地无一块,房无一间,拨款未到,不足十人。
夏良才,开始了“光脚板儿”创业。
有一张夏良才肩套绳索拉架子车的老照片。夏良才居中,是老牛的位置,年轻人围着这头年过半百的“老牛”,一边拉车前行,一边说说笑笑。坚强、乐观,这是整个团队的形象。
1962年,破旧道观里诞生的湖北医学院口腔医院,由仅有的一座二百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和芦席棚改建而成。
四川医学院党委书记孙毅华来了。他看到了井井有条的管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激动地说:“你们开创了经济困难时期勤俭办学的先河。有了这种精神,你们将很快走在我国口腔医学的最前列!”
正当埋头创业时,“文化大革命”爆发,夏良才这个“反动学术权威”遭遇了灭顶之灾。他被关进牛棚,生不如死。1974年,邓小平复出后,力挽狂澜,大搞整顿。夏良才恢复工作了。他眼含热泪,不断地重复感谢的话,逢人便说:“感谢党,第二次解放了我;感谢组织,继续信任我。过去七八年,耽误了太多的时间,我一定把耽误了的时间夺回来!”
他满怀热情地走上讲台,手把手地教学生操作;夜以继日地编写教材,翻译资料。在人生的最后日子,他不要命地狂奔。
早上六点,上罢厕所,他发现蜂窝煤炉子熄了,便将炉子搬到院子外生火。他一个劲儿地扇着扇子,廖蕴玉见他闷不作声,问他怎么了。他把扇子递给廖蕴玉说:“头痛,有点不舒服。”说罢,一个趔趄,倒在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
夏良才运动健将的身体,怎么没有任何预兆就倒下了?廖蕴玉清理他的办公室抽屉时,才发现两张条子,一张是一个多月前夏良才去上海出差时,突然头晕目眩,经过急诊,上海的医生开的“早期脑溢血,全休半个月”的病假条,另一张是夏良才要求参加巡回医疗队,给党组织写的申请书。还有一沓医院的同事打给夏良才的借款条子。
夏良才对同事、朋友非常大方宽厚,对自己却十分抠门儿。1950年从美国带回来的一打便宜衬衣,二十五年来穿烂了七件,还有五件舍不得穿。再细看那穿过的衬衣,是他自己动手飞针走线补过的。多次缝补过的衣领,细密的针脚,让人几乎看不出补过的痕迹。
廖蕴玉将病假条、申请书和借款条子全烧了。六十四岁的夏良才,一切都交给了火焰。
火尽薪传,进入新时期,湖北医学院口腔系迅猛发展。如今,湖北医学院的崛起已将中国口腔医学的华西、北医、上二医、四军医大“四大家族”格局变成了“五朵金花”。
若问林则离开中国,那晚在重庆给夏良才说了些什么,夏良才早已向组织交代过了。那就是,林则嘱咐学生要继续努力,总有一天,让中国的口腔医学走在世界的前列。
难道林则的期望有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