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四十七、三峡升起紫色云雾(1)

四十七、三峡升起紫色云雾(1)

书名:枫落华西坝作者名:谭楷本章字数:1791更新时间:2024-05-28 14:57:17

采访手记

受访者:凯文,又名杨文,杨济灵的孙子。

金开泰,华西校史专家,参与编纂多部华西校史。

邓长春,邓显昭的儿子。

大红大紫的三角梅开得正盛之时,我敲响了金开泰老师的家门。

他来自三角梅开得无比绚丽的西昌,1960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长期在华西做人事工作,在华西坝工作和生活了大半个世纪,华西的百年校史已烂熟于心。我们谈到曾两度出任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院长的莫尔思时,不约而同地感觉到,莫尔思不仅是优秀的外科医生,也是具有诗人气质的思想家。

莫尔思对帝国主义迫使中国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非常反感,对中国人民的苦难深表同情。回顾校史,毕启校长对学生运动的让步,甚至认错,审时度势地让学校走向“本土化”即“中国化”的道路,显而易见是受到莫尔思的影响。

1928年,莫尔思出版了《紫色云雾中的三个十字架》一书,对十八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六十多年后,邓显昭教授读到这本书,翻译了主要章节。金开泰老师在《百年耀千秋》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莫尔思其人其事。

华西坝的“邓四哥”邓长春,是邓显昭之子,赠送我一本邓显昭摘译的《紫色云雾中的三个十字架》。于是,我走进了莫尔思的“紫色云雾”。

莫尔思能当好医学院院长,与启尔德启真道父子、杨济灵、胡祖遗、谢道坚、林则、米玉士等各科权威人士的鼎力支持分不开。

莫尔思在华西初建之时就富于想象力地创办了华西边疆研究学会,荟萃中外大家,对西部的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宗教学等人文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葛维汉的助手兼挚友成恩元教授,著有《华西边疆研究学会始末记》手稿,由其子易艾迪整理出版。易艾迪亦认为:毕启、启尔德和莫尔思,是创办华西协合大学的三根顶梁柱。

莫尔思写书的灵感,来自长江三峡。那是1927年1月。

船过三峡,在灿烂的阳光的照射下,谷底的水蒸气不断升腾,变成了很美的紫色云雾。

莫尔思的夫人触景生情,在甲板上画了一幅水粉画:一片从天穹洒下的阳光给高耸的峰峦戴上金冠,那阳光有从大教堂的穹顶倾泻而下的感觉。三只风帆高悬的大船,气度不凡地款款而行,那桅杆令人想起十字架——中国西部紧邻青藏高原,紫色的云雾模糊了天上人间的界限,有一种深不可测的神秘感。

莫尔思在想,十八年前,上帝让他进入四川,做什么?

相比沿海的省份,四川更闭塞、落后。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全省已有二十六家西医医院,一千余张床位,平均每一百万人才有十七张床位。

夫人的画笔蘸着霞光,抹着紫雾,完全是神来之笔,把眼前的美景浓缩在一块画板上。围观者纷纷叫好。此刻,莫尔思有了一种冲动,想写一本书。回到客舱,面对滔滔江水,他迅即写下几行字:

建校十七年了。

我们这所医学院的老师是来自五个不同教会中的志愿者,也来自至少五个不同的国家,工作中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但我们的目标和理想都是向前看的。

四川需要什么?华西需要什么?需要三个“十字架”,这就是和平、自由和独立。

这是莫尔思的切身体会:这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没有和平环境。战争、瘟疫、贫困一直折磨着广大的民众。而战争是谁强加给中国的?船身在剧烈地摇晃。长江上,随时都可以看到西方的轮船横冲直撞,掀起一排排巨浪,让躲避不及的中国船只岌岌可危。

他疾书道:

首先,到这里的外国人是掠夺性的投机商,他们用战争掠夺的行为使西方丢尽了脸。17世纪以后进入商业时期,从那时候起,按西方意图签订的一些条约是不堪一读的,使中国受到很大的损失……

跨越近百年,这段文字仍旧熠熠生辉:在帝国主义列强不断掠夺中国之时,莫尔思并未站在政府的立场说话,他在批判与反思。

从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到上海码头的苦力,从集市上卖儿卖女的穷汉到深宅大院中缠小脚的女人以及那些终日劳碌却不得温饱的农民,绝大多数中国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自由和独立,对于他们来说,实在遥远。既然人是生而平等的,自由和独立为什么不能属于中国人呢?

1928年,《紫色云雾中的三个十字架》在中国上海出版。

莫尔思在书中回顾:1910年,华西协合大学刚创办,就在辛亥革命的动荡中停课一年多。此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更加雄心勃勃,1914年居然创办了医学院!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烽火燃遍欧洲,美国、加拿大虽说前期是在隔洋观火,但注意力几乎全在欧洲。在中国西部创办教会大学的事,从做慈善事业的财团到教会本身,都不会怎么去关注,更不可能有太多投入。所以,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的第一个五年处于窘境之中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莫尔思写道:

1914-1919年是华西大学医学院先天不足、后天缺乏营养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