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detail.png)
![](/read/listen.png)
十九、先救鸦片烟鬼(1)
书名:枫落华西坝作者名:谭楷本章字数:1418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18
采访手记
受访人:鲍勃·基尔伯恩,启尔德的孙子。
黄玛丽,启尔德的外孙女。
马小驹,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医学史专家。
不久前,得到鲍勃·基尔伯恩病逝的消息,回忆这两三年间几次见到鲍勃,他身体越来越虚弱,明显感到时间流逝的速度之快。同时,获悉成都市要将四圣祠街区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来打造。现在的成都市二医院,将要恢复启尔德创办时取的名——仁济医院,马小驹副院长说起此事,异常兴奋。
无论是鲍勃,还是黄玛丽,说到祖辈的故事,如数家珍。
启尔德留下的《治病救人》,诠释着他贯穿一生的“仁济精神”。
“仁济精神”注入青铜,成为雕塑群像,这是历史真实的再现。
“成都教案”爆发不久就平息了。当年年底,启尔德夫妇回到了成都。
在四圣祠街,启尔德耗费了三年心血,还搭上了前妻珍妮一条命,好不容易创建的福音医院,却只留下了废墟、瓦砾、焦土、断墙!
如果另择新址重建,一来可避免睹物思人,以免勾起噩梦般的回忆;二来这里本是出租房,要扩大规模,修复不如新建。
痛苦之中,启尔德坚持原址重建。他认定,要在此最伤心最倒霉之地,树立中国西部现代医学的里程碑。
与此同时,在陕西街,美国医学博士甘来德也开始重建毁于“成都教案”的存仁医院。
1896年,启尔德在四圣祠街原址重建了福音医院,规模扩大到二十五张床位,且只收男性病人,成都老百姓称之为四圣祠男医院。与此同时,启希贤在附近的新巷子修建了女子医院,只收女病人,后来,这所医院迁至惜字宫南街,定名为“仁济女医院”,设有妇科、产科、小儿科,有七十张床位。
经历了“成都教案”之后,启尔德变得更沉稳。
启尔德认为:医学传教士要医治个体的中国病人,更要医治这个国家的沉疴。
春天,川西平原风光如画。急忙出诊的启尔德,还未来得及欣赏桃红李白,眼前的五颜六色就让他怔住了——这是好大一片罂粟花的海洋。如此大规模地种植罂粟花,压缩了谷物生产,使粮价飞涨,又埋下了饥荒的种子。根据英国驻天津总领事馆官员谢立山调查,当时四川省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产粮第一大省,如今成了鸦片生产第一大省——年产鸦片二十万担,销往外省十八万担。政府三令五申禁烟,为什么制止不住?
据启尔德统计,从三峡纤夫到朝廷高官,有接近一半的中国成年男人、近三成的中国女人吸食鸦片烟。
四川省内大小城市的街道上,都有鸦片烟馆。成都就有烟馆五百多家,重庆有烟馆八百多家。这些烟馆通常是普通的店铺,门向着大街,一张又旧又脏的布帘挂在敞开的门上。布帘一掀,会看见中间通道的两旁有两排床,一直排到房间尽头。地面是泥地,下雨时又溜又滑,天晴时尘土飞扬。所谓的床就是在简易的木架子上铺着谷草,用草席覆盖其上。“营业室”在通道的一端,放着一排排烟枪、烟灯、烟杯等吸烟工具。服务员站在柜台后边,随时准备好为烟客服务。
走在街上,经常能看见烟瘾发作时口角流涎、在地上乱滚的“瘾君子”,他们仿佛被魔鬼附体,嗷嗷乱叫,只要腰包里还有钱,爬进烟馆,吸上几口,即刻还原成人。
一个个勤劳精壮的汉子,染上烟瘾就会变得蓬头垢面、衣衫不整、脸颊焦黄、目光散乱。为了吸烟,可以谎话连篇、八方借贷、休妻卖子、倾家荡产。即使是富豪乡绅,也架不住烟枪突突地烧,良田上千顷,豪宅一大片,随着“极乐”的烟雾飘散,很快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戊戌变法失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签订《辛丑条约》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大清帝国变成如同毒瘾缠身的破落子弟,清醒时还想着自救。官办加民办,戒毒所开始在各地兴办,而最有成效的还是教会创办的戒毒所。
启尔德的医院向戒毒者敞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