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十八、历史“随意”埋下伏笔

十八、历史“随意”埋下伏笔

书名:枫落华西坝作者名:谭楷本章字数:1997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18

1911年10月29日,辛亥革命之火烧到山西。阎锡山率领新军千名,冲进巡抚衙门,杀了拒不投降的巡抚陆钟琦。在一片混乱中,阎锡山被推举为都督。此后三十八年,山西姓“阎”。外省人叫他“阎老西”,实际上是手握军政大权的“山西王”。“阎老西”与云南的蔡锷、四川的尹昌衡同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见识过“东洋”,深知日本的“先进”都是从欧美师父那里学来的,其眼界不同于冥顽守旧的大清官员。“阎老西”治下的山西省,曾是中国的“模范省”。对兴办洋学堂,“阎老西”也是积极支持的。

1936年初秋,一个被父亲亲切地叫作“随意”的女孩子,从山西孝义东乡农村,考入了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汾阳铭义中学。这在方圆数十里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

铭义中学为“随意”展开了一个全新的天地:有采光充足、窗明几净的大教室,有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标本室,有图书馆、大操场、大礼堂,还有供暖气的宿舍以及能吃白面的两餐,加上衣着整洁、彬彬有礼的中外教师——对于从贫穷农村来的孩子,简直可以说过上了天堂般的好日子。

第一天住进学校,“随意”就失眠了。后来,她在八十岁写的回忆录《随意》一书中诗意地写道:

我看见窗外有月光,就爬上窗台,坐在窗沿上,背靠着墙,双手抱着膝盖发呆。月光下,簇簇花木泛着幽幽的银光,阵阵凉风袭来,风中飘着淡淡的花香,很是惬意。但我心里也有些紧张,一是黑暗中害怕有鬼爬上来,二是怕自己万一睡着了会掉下去。我虽然才离家,但此刻真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觉……我就这样胡思乱想着,彻夜未眠,一直在窗台上坐到天亮。

接着,是快乐而严谨的学校生活。

她记得,初上英语课,大个子美国老师听不懂地方话“二不愣”闹出的笑话;她记得,参加童子军,跋山涉水,学习做野炊、救护伤员的实用技术,在后来的革命征途中派上了用场;她还记得,第一次走进西医产科医院,看到外籍医护人员一身雪白的衣服,有条不紊地为产妇和婴儿服务。那些婴儿,洗得干干净净,红红的脸蛋,头戴白色软帽,睡在白色的襁褓里,实在可爱极了……

铭义中学的学习,影响了“随意”一生。她在回忆录《随意》中写道:

来到汾阳铭义中学上学,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也是我第一次打开眼界,看到外面的世界。加之日后我在这所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受到的良好教育与锻炼,使我一生受益匪浅。

由于抗战爆发,铭义和铭贤两所名校合并,南迁至四川金堂。1938年,十七岁的“随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从此投身革命。“随意”,就是马俊之。

经四十年风雨历练,1978年,马俊之被任命为四川医学院院长。1985年,四川医学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恢复了“华西”的名号。各个高校都在做校史的编纂工作。摆在马俊之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是,如何书写从1910年以来的这一部校史?

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来了。他坦诚地与华西校史编写组的老同志谈自己的看法:我们过去所面对的英、法、美、日等各国政府,代表垄断资本的利益,恃强凌弱,压榨中国;而传教士们带着宗教情怀,来中国办教育办医院,像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等,为中国带来了现代医学,为中国人民做了不少好事。我们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摆事实,写史实,而不是从概念出发,为了证明概念而歪曲事实。历史终究会露出真相。你们要学习太史公司马迁写《史记》,客观、公允、秉笔直书,写出来的校史,要经得起检验。

马俊之对于钱部长的谈话心领神会。她组织了编写组,特别邀请了精通英语的谢桐教授,查阅了大量资料、档案,反复核对,力求准确。1990年,一部较为客观、公正的《华西医科大学校史》,终于完成了。

比如,有关大学的筹建,固然有加拿大、美国、英国教会协同办学的积极性,更是中国历史潮流推动的结果。《华西医科大学校史》写道:

当时的中国,一方面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一方面维新变法失败后又兴起了革命。“废科举,兴学校”是社会经济政治变革的必然要求……大学的筹建,曾得到中国政府和地方当局的许可和支持。

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但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变革的需要出发,又欢迎外国学者来华办学介绍科学技术,这正是华西协合大学能够创办的一些重要历史因素。

这样写,就把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办大学,历届政府与地方官员支持办大学,五个差会有办学积极性客观、准确地陈述清楚了。

一直以来,人们都误以为对于“教会办的大学”教会有无边的权力。其实,早在1926年,在“收回教育权”的爱国热潮中,五个差会就开始让步,从教育大纲到管理层面,均开始中国化。

“中国化”有三条硬指标:一是中国人当校长,校名冠以“私立”;二是按教育部颁发的大纲行课;三是信不信教由学生自愿选择。1933年9月23日,四川省教育厅转来中华民国教育部“准予立案”的消息,华西协合大学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成为教育部管辖的私立大学,而以中国人为主的校务委员会握有实权。

这部《华西医科大学校史》,对毕启、苏道璞、启尔德、林则等建校的重要人物都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历史,就这样“随意”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