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十三、赫斐秋晋见李鸿章

十三、赫斐秋晋见李鸿章

书名:枫落华西坝作者名:谭楷本章字数:1796更新时间:2024-05-28 14:57:02

沿长江顺流而下,简直像坐滑梯一样快速而刺激。

1895年夏天,“成都教案”引发的动荡平息了。站在甲板上的赫斐秋并没有胜利者的得意。清廷如何赔偿教会的损失?天主教、基督教的各个差会都提出了索赔清单。在赫斐秋看来,有的教堂完全夸大了损失,目的是尽可能地让清廷多赔些银两。

在上海,赫斐秋换乘了海轮,日夜兼程,一路北上。7月的海上,炎阳喷火,海风灼热,许多乘客都站在甲板上,指指点点。看,船头左舷方向,就是刘公岛!

北洋水师余部在此覆亡。那时,日军已将刘公岛团团围住,丁汝昌将军拒绝了日本伊东祐亨的诱降,选择了自杀殉国。

船过刘公岛,在汽笛的悲鸣声中,甲板上的中国人个个表情痛苦,有的还流下热泪。

赫斐秋想起了何忠义私下说的话:“这个老大帝国,远看像一根参天巨柱,表面光鲜油亮,气势不凡,走近仔细一瞧,早已裂了缝,而且被虫蛀空了。只要一场风暴,一点外力,它就会轰然垮掉。”

应该说,这一场大海战尚未开打,胜负早已确定。大清帝国,输得太惨了!

船泊大沽,天津在望。比照二十五年前的“天津教案”,“成都教案”完全是“天津教案”的翻版!

“天津教案”起因于“传教士迷拐幼童,用来取眼挖心做药引”的谣言。愤怒的民众将望海楼大教堂包围。冲突中,直接导致二十名外国人死亡——其中法国人十三名、俄国人三名、比利时人两名、意大利人和爱尔兰人各一名。

这是清末最重大的教案。清廷不得不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前往处理。

一边是发誓复仇,炮口已对准中国大门的气势汹汹的列强,一边是认定洋教士取眼挖心而怒不可遏的千万国民,曾国藩深知“开战”肯定是下下之策。他立下遗嘱,亲赴天津,力求一个“和”字。

在一片乱哄哄的呼叫声中,数百“证人”举着状纸,拦轿喊冤。曾国藩不为所动,厉色问道:“哪一位亲眼见过洋教士取眼挖心?你、你、你,还是你,何时、何地亲眼见洋教士取眼挖心?”

跪了一地的上百号“证人”,没有一个亲眼所见之人。

曾国藩完全弄明白了“天津教案”是怎样发生的。他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力辩外国无挖眼剖心等事”。

“天津教案”的处理结果:处死为首杀人的二十人,充军流放二十五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四十六万两白银,并由崇厚率使团至法国道歉。

结果一出,朝野大哗,坚信传教士取眼挖心的人比比皆是。有人将高悬于京师湖广会馆的曾国藩题匾拔落烧毁,一代名臣之声誉,竟毁于“天津教案”!

那不是一个摆事实讲道理的时代。在闭关自守、迷信盛行的国度,哪有科学的立锥之地?

面对海河,京城在望。想起大清昏官满朝廷,罕有的明白人曾国藩早已溘然长逝,赫斐秋不禁一声长叹!

完全出乎意料,经朋友搭桥,曾国藩的弟子李鸿章李中堂大人亲自出面接见赫斐秋。

刚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替慈禧担着千古骂名的李鸿章,精瘦老迈,白髯飘飘,按西方礼节,跟赫斐秋握手为礼。

赫斐秋感到那一双手冰凉而无力,不禁心生悲悯。

李中堂眼皮已松弛,一双极其疲惫却又强睁着的三角眼,颇有礼貌地注视着赫斐秋,表示他一直在细细倾听。讲到“成都教案”的过程,李中堂只说了一句:“为首的作恶者肯定要给予严惩。”

分歧是很明显的。李中堂对罗马教廷深为不满,赫斐秋的解释也显得缺少说服力。谈到赔偿,双方意见一致。李中堂表示:“这不是赔,是把损失的东西从坏人手中夺回来。”

谈话使双方变得亲切,李中堂让赫斐秋坐得更近一些,让赫斐秋给他看看脸上的枪伤。原来,这就是李中堂接见赫斐秋的另一个重要目的。

四个月之前,李鸿章在日本商讨《马关条约》时,被刺客小山丰太郎开枪击伤左脸,血染官袍,当场昏倒在地。所幸子弹没有击中要害,但全世界舆论大哗,日本立刻陷于被动。李中堂挨这一枪,使日本将索赔的银两从三亿两减少为二亿两。

李中堂害怕伤口里的铅会引起感染。赫斐秋仔细看过后,认为伤口愈合较好,没有感染,请中堂大人放心。

接着,李中堂请赫斐秋去他家赴宴,并请他欣赏慈禧太后赏赐的那些令人惊叹的财宝。

那天晚宴,赫斐秋兴致很高。他看到李中堂左眼下的伤疤,因兴奋而隐隐发红。由此想到,在这儒、释、道三教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如何传播福音呢?直截了当地发展教徒,收效甚微。在卫生状况糟糕、流行病猖獗、婴儿死亡率极高、当时人均寿命只有三十五岁的中国,从平民百姓到统治阶层,亟须现代医院;在文盲充斥、积习深重、闭关自守的中国,亟须现代教育。

坚持从医学和教育入手,待取得了中国民众的信任之后,才有可能放手去传播福音。这就是赫斐秋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