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的诗词与散文
书名:西南联大文学课作者名:朱自清 等本章字数:2903更新时间:2024-05-30 14:13:08
顾炎武和归庄
顾炎武不单是热烈的爱国主义者和积极的社会活动家,不单是一个把书本知识联系现实政治的学者,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顾炎武很重视诗歌的政治作用。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认为“可谓知立言之旨”。他又说:“近代文章之病,全在摹拟,即使逼肖古人,已非极诣,况遗其神理而得其皮毛者乎!”因此,他主张诗应该有思想内容,贵独创,“诗以义为之,音从之”。这一点,他和公安派不同,公安派只主性灵,最后走向趣味,而顾炎武认为诗的“义”应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作诗的原则就是这样,而他的诗歌是实践了他的原则的。他反对以文辞欺人。其诗受杜甫、陆游影响最深。他的诗的现实性表现在:(1)描写起义和反清的事;(2)反映农村情况;(3)发表他自己的政治和经济的主张,有议论;(4)以诗明志,以示不屈忠贞之节。他的一部分诗歌直接描写了反清的斗争,有名的就是《秋山》二首。这两首诗写的是昆山的战事。战斗很激烈,“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接着描绘战士们的抗敌义愤和英勇牺牲,“旌旗埋地中,梯冲舞城端”。虽然失败了,但复仇的种子不会死亡的,“楚人固焚麇,庶几歆旧祀。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叹息思古人,存亡自今始”。诗中也写了清兵对江南人民的残杀和掠夺,“可怜壮哉县,一旦生荆杞。归元贤大夫,断脰良家子”,“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吴口拥橐驼,鸣笳入燕关”。
顾炎武更多地写自己对故国的怀念和自己对反抗斗争的坚持。如“中年早已伤哀乐,死日方能定是非”。他在山西和傅山相见,在《又酬傅处士次韵》一诗中有“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的诗句,足见其虽暮年仍壮心不已。他在北方奔走,并不感到疲累和厌倦,更没有悲观绝望,他说:“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
顾炎武的诗雄劲有力,在当时诗界别有风格。沈德潜称其诗“风霜之气,松柏之质,两者兼有”。其诗以古体最好,魏源学他的诗。
归庄,一名祚明,字玄恭,江苏昆山人,归有光之曾孙,是顾炎武的同里好友,明末“复社”成员。当时归、顾在复社时,人以奇怪目之,故后即称“归奇顾怪”。因其重实践、反空谈,有唯物思想,接近劳动者,且博学,是正派知识分子,所以在当时被视为特殊人物。当时复社文人不免尚空谈,重实践的归、顾被视为奇怪人物是必然的。归庄的诗文留存不多,但都有思想内容,很有气节。他对于大地主、大富翁、帮闲文人、虚伪的道学家都予以揭露和驳斥。汪琬学究气很重,归庄文集中有二封《与汪苕文书》,极尖锐地骂他。季沧苇是当时极富之人,为富不仁,归庄在《与季沧苇书》中痛骂之。
清兵南下,归庄曾参加抗清义军。明亡后,与妻子隐居。归庄夫妇晚年居于祖坟旁土屋中,有联云:“妻太聪明夫太怪,人何寥落鬼何多。”他的诗如《卜居》反映了作者亡国之痛,“环顾六合内,踯躅将安归”。另一首《万古愁》极为痛快,甚至骂孔子为万古罪人。但他对于明末的农民起义认识不清,认为明亡于“流寇”,此其缺点。
吴伟业及其他散文家
吴伟业,字骏公,晚号梅村,江苏太仓人。少年时,文章就写得很好,十四岁时,张溥发现他,“因留受业于门”,参加复社。崇祯十年,充东宫讲读官,十二年,为南京国子监司业。崇祯死时,他三十六岁,“先生里居,闻信号,恸欲自缢,为家人所觉”,其母责之,谓父母在不宜死。福王立,授官,“先生知事不可为,又与马、阮不合,乃谢归”。在乡十年,清廷征博学鸿词,以山林隐逸不就。顺治十年九月,“招入都,授秘书院侍讲……寻升国子监祭酒。时先生杜门不通请谒,当时有疑其独高节全名者。会诏举遗佚荐剡交上,有司敦逼。先生控辞再四,二亲流涕办严摄使就道。难伤老人意,乃扶病出山。”郁郁不得志,过一年,托辞继母卒而归家,以后即不出。情绪一直是很苦闷的。梅村孝过其气节。
梅村诗写得很好。长于歌行,色泽鲜艳,又沉雄有力。梅村颇似庾信,他的身世与庾信相似,风格也有类似之处,早年风华,老而老成。他晚年出山后,情绪很苦闷,发而为诗歌,有苍凉之气。在被征期间,他说:“误尽平生是一官,弃家容易变名难。”他离家北上,和他的弟弟分别,曾写道:“云山两岸伤心里,雨雪孤城泪眼中。病后生涯同落木,乱来身计逐飘蓬。”他对自己的出山,一直是很悔恨的,“世应嘲仆仆,我亦叹栖栖”。他在京城时,告诉他的弟弟说:“万事愁何益,浮名悔已迟。”他叫弟弟告诉家里,以后教儿女们“勤识字”“学躬耕”,不要出来做官,不必管什么虚名,不要学他的样子,“似我真成误”,这都是非常沉痛的。
在他未出来前,侯方域曾写信给他,要他不出来,但他未能如约,后来回想起,感到很惭愧:“死生总负侯嬴诺,欲滴椒浆泪满樽。”
这件事一直成为他一生的悔恨,很多事都能触动他,使他悲痛。他读了佛经,也会无端地哭起来,“《楞严经》读罢,无语泪痕深”。
中年以后,他的家庭也接连发生不幸。母亲去世,后来妻子也故去,几个女儿也先后死去。这对于他的打击都是很大的。他的《哭亡女》曰:“诀绝频携手,伤心但举头。昨宵还劝我:‘不必泪长流。’”情感是痛切抑郁的。
吴梅村写了很多歌行,这些歌行大都写古迹以及明人旧事,多吊古情调。一想起古代汉族历史故事和故明遗事,在在都使他伤怀。《永和宫词》写田贵妃,《后东皋草堂歌》是为明末爱国作家瞿式耜写的,中自叹曰:“斜晖有恨家何在,极浦无言水自流。”《鸳湖曲》吊吴昌时,皆感时抒怀之作,有的还可作为有爱国思想的作品。其《琵琶行》写崇祯十七年以来先朝旧事,以至想起唐朝的安史之乱,想起李龟年的流落江南,“龟年哽咽歌长恨,力士凄凉说上皇。前辈风流最堪羡,明时迁客犹嗟怨”。其有名的诗作《圆圆曲》,虽咏叹颇有色彩,但思想模糊。
吴伟业反映现实的诗作,有《捉船行》《马草行》《芦洲行》等。
《王郎曲》《楚两生歌》《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等为写友谊交情之诗。
出仕清朝期间,有些应酬诗极无聊。
在清朝初年,散文中有所谓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父为明末忠臣。宏光朝出来,为阮大铖辈所压制。才气纵横,惜中年早卒。其散文代表作有《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李姬传》《宁南侯传》等。有《壮悔堂集》。
魏禧,字冰叔,号裕斋,江西宁都人。与兄弟二人称“宁都三魏”,禧居中。于文主多变化,于变化中有法则。山以不变为法,水以善变为法。文章风格,不能千篇一律。亦写不少野史材料,如《大铁椎传》。有《魏叔子集》。
汪琬,字苕文,号钝庵,江苏长洲人。侯方域、魏禧在当时地位均不及汪琬。汪为统治阶级所捧。有《钝翁类稿》等。
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人。乾隆进士。在翰林院做过官,不肯趋奉宰相,受排斥,回乡。在浙讲学,又不为地方官所重,遂离乡至蕺山端溪书院讲学。一生穷愁多病,死无以葬。
有《鲒埼亭集》。全氏为史学家,不喜发空论,专写传记,尤重明末贞节之士。从全氏文集中,我们可以得到不少亲切而明确的明清之际的史料。如《亭林先生神道表》《阳曲傅先生事略》等,皆能以简洁短文而概括人一生事迹。他对于钱牧斋、李光地等则深恶痛绝,毫不留情。为人狷介,民族意识最为浓厚。
全祖望虽为历史家,而散文文笔甚佳,亦可谓文学家。
此外,史可法《复多尔衮书》、邵长蘅《阎典史传》,为清初之有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