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1)
书名:西南联大文学课作者名:朱自清 等本章字数:2236更新时间:2024-05-30 14:13:06
唐僧取经故事的流传与吴承恩的《西游记》
唐玄奘取经故事,大概在唐代就在人民中间流传。玄奘自己所著的《大唐西域记》是记述他经历西域到印度去求经的旅途见闻,是游记和地理书,也记载了西域各国的风俗以及佛教圣迹和故事。慧立、彦琮所写《慈恩法师传》记述玄奘生平及求法译经始末,中间写到玄奘经历沙漠,在沙漠中见到许多幻影,以及冒许多险难,到高昌国,高昌王信仰佛法,以玄奘为弟,等等。这两部书是记实的书,属于史地类。唐代寺院俗讲,可能已把唐玄奘故事渲染得更加生动。
《慈恩法师传》说,法师在蜀,曾见一病人,身疮臭秽,衣服破污。玄奘施以饮食衣服,病者授以《般若心经》,因常诵习。及玄奘西游,过莫贺延碛,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是时顾影唯一心念观音菩萨及《般若心经》。“逢诸恶鬼,奇状异类,绕人前后,虽念观音,不得全去,即诵此经,发声皆散。在危获济,实所凭焉。”至《太平广记》卷九十二,则谓玄奘西游,至宾国,道险多虎豹,不可过。玄奘见一老僧,头面疮痍,身体脓血,在房独坐,莫知来由。乃礼拜勤求,僧口授《多心经》一卷,令奘诵之,遂得山川平易,道路开辟,虎豹藏形,魔鬼潜迹,遂至佛国,取经六百余部而归云云。已加装点。又《太平广记》同卷,记玄奘在灵岩寺,手摩松枝,“曰:‘吾西去求佛教,汝可西长,若吾归,即却东回,使吾弟子知之。’及去,其枝年年西指,约长数丈,一年,忽东回。门人弟子曰:‘教主归矣。’乃西迎之,奘果还。至今众谓此松曰摩顶松”。今《西游记》第十九回有浮屠山鸟巢禅师授法师《多心经》故事。又第一百回长安洪福寺僧见松枝一棵棵头俱向东,知法师东回。宾国变成浮屠山,灵岩寺变为洪福寺。这两个故事都是唐代和尚们讲经说佛所流传的。
欧阳修《于役志》记载扬州寿宁寺有南唐壁画。唯经藏院画玄奘取经一壁独在,尤为绝笔。此壁画是画玄奘取经故事的。
小说起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残卷,南宋临安瓦肆所刊行。今存在日本。分三卷十七段。文中多夹杂诗句,故曰“诗话”。另是一体,颇像变文的嫡派。而唱酬多诗,文白夹杂,文章雅洁,内容新鲜。散文多,韵文少。
《诗话》中有唐僧、猴行者、深沙神等。猴行者是一白衣秀才,遇到唐僧往西天取经,他说:“和尚前生两回到西天取经,中路遭难,此回若去,千死万死。”法师云:“你如何得知?”秀才曰:“我不是别人,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当即改称猴行者。和尚借行者神通,偕入大梵王宫去讲经,梵王赐隐形帽一顶、金环锡杖一条、钵盂一只,三件齐全。猴行者说:“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又有深沙神,原是流沙河边的妖怪,吃过几次取经人的。其后经大蛇岭、九龙池危地,都赖行者法力,安稳行进。王母池边蟠桃,食之可寿至数千岁,法师使猴行者取桃,猴行者到王母池偷桃。蟠桃入池化为小孩形,亦即人参果的故事。又有经历树人国、鬼子母国、女人国等种种险难怪异。
这是把玄奘取经这一不寻常的事件神话传说化了,是受了佛经中本来有的印度文学成分影响而产生的中印文化交流的民间文艺作品。
这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很可宝贵的,是从变文发展到话本的过渡东西。足见南宋时代有说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也许是和尚们讲的。不过这个本子很简洁,同《碾玉观音》等不同,是可以根据来讲话,而不是说话体的成熟的小说。
元代戏曲中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一个剧本,今佚;但存《纳书楹曲谱》中《回回》一出。明初戏剧家杨景贤作《西游记》杂剧六本,今存。第一本是唐僧出身,乃《西游记》第九回江流儿故事。第二本是唐僧登程求法,木叉送火龙马的情节。第三本是孙行者出身,在花果山紫云洞做通天大圣,摄着火轮金鼎国王女为妻。他偷了西王母的仙衣、银丝长春帽、仙桃百颗,要给王女。天上派李天王和哪吒来拿他,又派二十八宿天神天将包围防守。天王与哪吒不能降伏,结果是观音出场,把他压在花果山下,要待唐僧西天取经,随往西天。此后是唐僧从花果山下经过,揭字放出,观音传与紧箍咒,收伏了他。孙行者又降伏了沙和尚。扫除黄风山妖怪,又遇鬼子母红孩儿的难,观音救了他们。第四本是猪八戒的事。第五本女王逼配。以及到火焰山与铁扇公主战斗事。第六本参佛取经,归东土,唐僧上灵山会朝佛结束。此杂剧仍以唐僧取经为中心故事,孙行者、猪八戒故事已有特写,与唐僧鼎足而三。
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六本二十四出,《西游记》故事已见梗概。这个剧本在《纳书楹曲谱》里存有《撇子》《认子》《胖姑》《伏虎》《女还》《借扇》。又《饯行》《定心》《揭钵》《女国》。
西游故事在元代逐渐发展,比之《取经诗话》更显得丰富,多幻想。
《也是园藏书目》又有《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一本。
元代除了戏曲外,已有粗具规模的《西游记》小说。佚文见于《永乐大典》的一三—三九卷,系魏徵梦斩泾河龙的一段。情节与今本《西游记》同,而文章比较朴素。
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是明代文学发展的高潮时期。推翻元朝统治之后,明初减轻赋税,解放手工业的大量奴隶,生产力提高,同时海外贸易也大大发展。在南洋一带,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即为了国外贸易。而欧洲人环行全球,东西交通发展也在明代。所以,在16世纪中国的商业资本很发达。在此情况下,刻书业也发达。明版书最多的是嘉靖、隆庆、万历刊本。文化出现高潮,古文家王世贞等后七子就活跃在这一时期,此后万历朝公安派、竟陵派抬头,笔记小说也发展起来。
《西游记》这类小说就产生于海外交通发达的时代,外国的珍闻异说,亦有如《天方夜谭》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