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苏轼的诗(2)

苏轼的诗(2)

书名:西南联大文学课作者名:朱自清 等本章字数:2210更新时间:2024-05-30 14:12:57

二、能达。苏轼以为文学要“达”。他说:“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能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诗歌纵横曲折,无不能达。正如赵翼谓:“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就是说他的诗能够爽快达意,达他人所不能达者。苏轼云:“某平生无快意事,唯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东坡虽然在说他的文,也可以论到他的诗。他的诗也是笔力曲折,无不尽意,大概以散文的风格写诗。用散文的作法写诗,是宋诗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远从韩愈开始,配合古文运动的发展延续下来。所以宋诗多议论、多说理。苏诗以说理、议论畅达见长。不过诗到底和散文不同,散文纯用论辩逻辑达意,而诗之达在“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并不只是形似,而是要表达出其精神实质,所以他吟咏山水、人物,都能表现出神韵与动态。他以为最善者能体贴物情、畅达物情,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寥寥数字,生动有致,可谓善于体贴物情,是一种达。“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十四字达尽感慨之情,深入浅出。“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借用修辞手段写水一泻千里奔放之势,也是一种达。达不只是达意,不但在说理方面。在抒情、描写方面都求达,即是表现力。即以语言作为工具而表现物象、表现情绪、表现思想的意思。

三、多妙悟。苏轼诗多妙悟,含哲理,有理趣。他以诗人的眼光、诗人的感受能力观察世界,了解人生生活,有许多妙悟。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山景的形象描绘中寄寓着耐人寻味的理趣,实精辟妙悟之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以鸿飞来比人生之际遇,这就并非诉诸感情,而是托于哲理了。苏轼主张自我解放,游于物外。他对于艺术包括诗的见解,不以求形似为满足,而要“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推崇吴道子,更赞扬“摩诘得之于象外”。得于象外,便能够自由解放。沈氏所谓“等于天马脱羁,飞仙游戏”,即是诗意不受题材拘束,能求得象外的真理,而妙悟也须如此。宋诗使人悟理,唐诗动人感情。我们读苏诗,获得许多智慧。“自言静中阅世俗,有如不饮观酒狂。”“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凡此均似得道言者,其所谓道,即象外、物外,超旷之道,亦即庄子之道。而此道与诗相通,与书画艺术亦相通也。

苏轼观物之妙,求物之妙,于日常现实生活的小事物中,发挥其人生哲学,于诗中往往发出其对事物的妙悟,也就是深微的理解。苏诗亦多议论,并不干枯,而是高超旷达的。他用艺术家的态度,爱好人生,摆脱功名富贵的追求,引导读者爱好自然与艺术。

四、善比喻。苏诗长于比喻,且立意新奇,不落前人窠臼。前述《题西林壁》以观庐山整体设喻,寓发新意。《和子由渑池怀旧》以“雪泥鸿爪”喻人生境遇,已成千古绝唱。苏轼有许多写西湖诗作,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十分通俗、亲切,千百年来成为吟西湖的定评之作,再如“春风如系马,未动意先骋。西湖忽破碎,鸟落鱼动镜”“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有静看,有动观,山如马,湖如镜,晴云如絮帽,初日如铜锣,喻义贴切,栩栩如生。再看《百步洪》诗中“长洪斗落生跳坡,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蹉磨。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诗中一连串的生动比喻也令人赞叹不已。

五、诙谐。有人说苏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的人生观是达观主义的,他襟怀旷达,写起诗来“触处生春”,妙语诙谐。石苍舒喜欢写字,筑醉墨堂,日夕学书,草书颇有成就,请苏轼作诗论书法。苏轼送他诗曰:“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借项梁告诫项羽书不足学的故事幽默地开了头,诗结尾说“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绸”。又很风趣地说,不须像张芝那样在绢帛上苦练书法,可以用绢来作被褥。苏轼以花甲之年谪居海南之儋耳,难得肉食,人很清瘦,得知同遭贬谪的弟弟人也很瘦,于是作《闻子由瘦》一诗云:“海康别驾复何为?帽宽带落惊童仆。相看会作两臞仙,还乡足可骑黄鹄。”达观坦然,机趣横生。

六、多用典故。苏轼读书极博,作诗“我诗写我口”,譬如说话一样。因其书卷功夫深,谈吐自雅,多用典故,长人知识。苏轼博学多才,历史掌故、博物知识在诗中运用自如,有书卷气,正如赵翼所谓“胸中书卷繁富,又足以供其左旋右抽,无不如志”。

宋人多读书,因此作诗善用典故,而摆脱声色,即宋诗比唐诗朴素,不尚声调铿锵与对偶工整、色彩绚烂的风格,同时却以书史典故充实其间,使不浅俗。苏黄此类作风尤甚。

东坡不能饮酒,所以和李白的醉酒高歌不同,和陶渊明也不一样。同时因为多谈时事怕遭祸,所以他的诗与杜甫的又不同。没有杜甫结合时代大事的忧愤牢骚,也没有李白那样放浪。他的诗在平凡的生活里,触发许多人生的智慧,契合人情,此所以对于后人的影响特大。

苏诗也有缺点:一、说意太尽,缺乏含蓄蕴藉之致;二、议论多,诉诸理智,则感情不足;三、用典太多;四、多步韵诗,连篇累牍,太轻易。有佳句,不能全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