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自在,恋恋家园(1)
书名:图说大熊猫作者名:四川省林业厅本章字数:1623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18
大熊猫,独特而神秘,它体态圆滚,四肢灵活,喜欢漫步,也喜欢攀爬,享受高处的阳光和宁静;它大隐于林,食竹为生,不惧严寒,也不惧孤独,以黑白之道存在于天地之间。
大熊猫,自然的瑰宝,茫茫林海是它的家园,延绵至横断山边缘。金丝猴、羚牛、小熊猫、红腹角雉伴其左右,红豆杉、珙桐、冷杉、桦木处处妆点。
守护家园,让大熊猫自然繁衍,续写生命华章;守护家园,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守护家园,让我们共同的地球生生不息。
大熊猫形象独特 身姿潇洒
黑白色的基调,在茂密的森林里和严寒的雪地中,既能起到隐蔽作用,也有利于它们之间的相互识别。
圆乎乎的脑袋,有着紧密结实的头骨、发达的颧弓与矢状脊,附着强大的咀嚼肌,整个面颊显得很饱满。牙齿不具肉食动物的裂齿,齿冠有着复杂的磨面,齿根长,咬切、咀嚼粗糙的竹子不费吹灰之力。
长着“黑眼圈”的小眼睛,瞳孔似猫,呈纵裂状,有利于调节通光量。它们生活在深山密林中,环境阴暗,尤其当夜幕降临后,在微弱的光线下也能照常活动。
一对黑色的耳朵又圆又大,听觉灵敏。黑色耳朵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吸收热能,加快末端血液循环,减少热量的散失。
嘴唇酷似兔唇,有利于剥竹青。唇外侧大部分覆盖着皮毛,唇的游离缘无毛。
吻鼻甚短,鼻垫似猫,呈黑色,鼻腔很大,以适应高山稀薄的空气。嗅觉灵敏,进食先闻后吃,即使在夜间也能嗅出竹笋、竹茎和竹叶的老嫩,优先食用可口的部分。
颈部粗短,肌肉发达,足以支撑大且沉重的头部。
粗壮的四肢支撑着笨重的身躯。四肢向内撇,行走蹒跚。前掌似手,能握物、采食和进食。前后掌都被有黑色粗毛,可在冰雪之上稳健行走。
被毛厚密,富含油脂,既能起到机械的保护作用,利于在竹林间穿行,也是一层热屏障,保持体热不易散失;还能防潮,适应潮湿的自然环境。
不冬眠,坚持采食,维持能量摄入。
大熊猫前肢结构对食竹的适应
由于大熊猫特殊的食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理机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它的前肢腕部出现特化,桡侧腕骨极为发达,因附着有着生在拇指上的肌肉而十分灵活,呈现伪拇指状,有助于像人类的手一样,轻松地抓住竹子。“伪拇指”使得大熊猫与其他食肉动物不同,能用“手”握物、采食和进食,以获得最大的食物能量。
大熊猫以竹为食 食物特化
大熊猫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中,经历了由食肉转变为食竹的极不平凡的适应过程,成为以竹为生的“素食者”。竹子在气候适宜的地方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营养成分稳定,一年四季常绿。大熊猫可以全年获取竹子为食物,而且同域分布的竞食动物较少,能保证其稳定的食物来源。
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结构不同于草食类,单胃,不反刍,肠道较短,没有盲肠。由于所采食竹类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不能消化,因此大熊猫在摄食行为上采取了两种对策:一是大量进食和快速消化;二是根据季节的变化觅食和优化食谱,择食营养含量高而纤维和木质素低的竹笋、幼叶、青竹。
当竹子开花导致食物匮乏,或漫长冬季不易寻找食物时,大熊猫会偶发性地食用其他植物性食物,或捡食动物尸体。此外,大熊猫还会偶食山野的木炭,进入村舍舔咬金属器皿等。
大熊猫食谱中99为竹子。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内,大熊猫取食的竹种有7属32种,分布面积192.6万公顷,占全省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的94.98。竹类植物属于多年生一次性开花植物,按周期性开花结实。而竹类一旦开花则意味着生长衰退,竹株在开花后不久即死亡。20世纪70年代岷山山系缺苞箭竹等,以及80年代邛崃山山系冷箭竹的大面积开花,曾引起相关地区大熊猫的饥荒和死亡。但远古大熊猫在竹子花开花谢的生命轮回里依然顽强地繁衍到了今天。科学家的研究证明,避免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竹子的大面积开花就不至于给大熊猫种群带来严重的生态后果。
在野外直接观察到大熊猫实体十分困难,而一团团粪便却能告诉我们来自大熊猫身体的信息。科研人员通过对粪便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大熊猫的活动规律、饮食代谢及遗传特征等情况
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中大熊猫取食竹面积最大的前五种竹种分别是冷箭竹、缺苞箭竹、短锥玉山竹、八月竹、青川箭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