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鄂州之战与宋蒙“议和”

鄂州之战与宋蒙“议和”

书名:问宋作者名:问宋本章字数:4120更新时间:2024-05-23 23:01:10

蒙哥汗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发生长达四年的内战,蒙古局势一时非常混乱,暂时放松了对南宋的进攻。此时的南宋政府不仅没有抓住宝贵的机会休养生息,积极备战,还陷入内耗的局面,日趋衰落,最终被蒙古灭亡,其中权臣贾似道应该负有一定责任。

嘉熙二年(1238),贾似道科举中第。科举出身的外戚身份,使贾似道的政治前途颇为可期。不久,宋理宗便下令任命贾似道出知澧州,在地方任职。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贾似道任湖广统领,始领军事。淳祐三年(1243),加户部侍郎。淳祐五年(1245),以宝章阁直学士为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西路安抚使,再迁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得便宜行事。淳祐九年(1249),加宝文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大使。淳祐十年(1250),以端明殿学士移镇两淮。宝祐二年(1254)加同知枢密院事、临海郡开国公。宝祐四年(1256),加参知政事。宝祐五年(1257),加知枢密院事。宝祐六年(1258),改两淮宣抚大使。

在地方任职期间,贾似道表现出了一定的军事和政治才华。如嘉熙二年(1238)二月,贾似道针对南宋后期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无忌,提议通过严惩赃吏来改善政府财政状况。淳祐元年(1241),在总领湖广财赋时,贾似道成功地对湖广会子进行收兑,保持了当地物价的稳定。出任沿江、京湖、两淮等地军政长官时,贾似道大兴屯田,不仅解决了当地军队粮食问题,甚至还有余粮支援其他地区。此外,贾似道在军事方面还表现出一定的才华,所到之处注意屯田,修筑城池,一时间名声大噪。

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蒙古大举攻宋。贾似道几乎身负抗击蒙军全权指挥,从扬州领兵增援峡州(今湖北省宜昌市),可见朝廷对贾似道的重视程度。

九月,忽必烈率领的中路蒙军进攻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另一路由兀良合台率领的蒙军从云南北上攻入广西,直逼湖南潭州。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向士璧组织军民,奋力防御,蒙军攻城未果。

蒙军渡江,让南宋朝廷大震。宋理宗一面加强杭州地区防御,一面调集淮东、沿江地区军队应援鄂州。九月二十八日,宋理宗下诏命贾似道节制江西、两广人马,指挥救援鄂州行动。十月,贾似道由汉阳进入鄂州城内督战,宋理宗派人即军中拜贾似道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加重其权力。蒙军攻城势头甚猛,贾似道依靠南宋将士浴血搏斗,坚守城池。

在贾似道的指挥下,鄂州城牢不可破,南宋各地援军开始不断赶来增援,形势向着不利于蒙军的方向发展。为了防止蒙军进入江西地区,宋理宗下令贾似道组织第二道防线。看到鄂州局势缓和,贾似道突围前往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指挥宋军布防,南宋军队士气大振,坚守更为有力。而围攻鄂州的蒙军长期屯兵于坚城之下,后方补给不足,再加上军中疫病流行,战斗力减弱。后来,蒙哥汗在四川去世的消息传来,蒙军军心动摇。忽必烈妻派遣使臣来,密报蒙哥弟阿里不哥在漠北图谋汗位。对蒙古大汗之位图谋已久的忽必烈自然不能坐视阿里不哥与自己抢夺汗位,在与将领、幕僚密谋后,忽必烈决定立即班师,北上争夺大汗之位。

由于不了解蒙古的内部情况和准确信息,再加上对前一段蒙古军队猛烈攻势的忌惮,贾似道做出了一个可能让他后悔终生的决定,即派手下与蒙古人接触,试图用和议来缓解蒙古人的攻势。宋蒙交战以来,以和议为目的的接触有过数次,由于双方都缺乏诚意,往来使者的级别也比较低,很多时候这种接触只是战场指挥官的私下行为,并未成为正式的官方行为。贾似道在抗蒙前线数年,位高权重,一直是坚决的主战派,朝野上下一直把他视为擅长军事指挥的文臣,很难相信他迅速地变成了主和派,因而很多人以为,和议只是临时的战术策略而已。

闰十一月,正当忽必烈准备离开鄂州北返时,贾似道派遣使臣向蒙军求和。忽必烈急于北返,归心似箭,贾似道的策略可谓是正中下怀,利用和议稳住南宋,以便集中力量争夺汗位,无疑是当下对南宋的最佳策略。因此,双方很快达成了停战和议的口头协定。虽然后来蒙古方面声称贾似道答应了许多对南宋来说十分屈辱的条件,如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的赔偿等,但是事实上,贾似道当时并无如此大的决定权,也不太可能答应这种严重影响自己声望的条件。同时,蒙古在鄂州之战开始时虽然占了一定优势,但是在攻城战中并未占到多少便宜。忽必烈对贾似道的才能还颇为称赞。当时蒙军久攻鄂州不下,一些武将提出,应该采取传统的屠杀政策来威吓宋军,而不是采取汉人幕僚不乱杀人的建议,忽必烈就此申斥部下说:“鄂州守城的只是一个儒生贾似道,你们十万人围攻了这么长时间还不能取胜。鄂州城攻不下来,是你们无能,怎么能说儒生没用呢?”简言之,被后世称为“鄂州和议”的这一口头协定,实际上只是双方战场指挥官一次心照不宣的停战协议而已,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内容。

成功挫败蒙古大军对鄂州的包围,贾似道功不可没,他在给宋理宗的捷报中大大夸耀了自己的功绩,故意隐瞒了曾经向蒙古忽必烈求和的事实。宋理宗看到贾似道的捷报,大喜过望,厚赏守城将士,甚至还说贾似道的功绩可与北宋名臣赵普、文彦博相匹敌。赵普辅佐宋太祖赵匡胤立国,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称。这种异乎寻常的评价对于一个大臣而言,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客观而言,钓鱼城之战是此次战争的转折点,但对于不甚了解蒙古内部状况的南宋朝野而言,鄂州之战才是扭转乾坤之举。如果排除忽必烈主动撤军的因素,鄂州之战的形势确实异常危急,鄂州若失守,忽必烈和兀良合台两军会师,虽然不一定可以灭宋,但是由于长江防线被突破,就会切断南宋各防区之间的互相联系,这对南宋的巨大威胁是不言而喻的。贾似道作为鄂州之战的南宋军队统帅,并无失职的表现。但是作为临时策略的和议之举,显然成为这份天大功劳的污点,志得意满的贾似道将这些对他不利的影响尽可能地加以消除。

景定元年(1260)四月,风光无限的贾似道奉诏回到临安,此时他的身份是少师、卫国公、右丞相兼枢密使,更有宋理宗无限的信任,贾似道踌躇满志。其实,贾似道入相之前,理宗早已不理朝政。鄂州之战后,赵宋王朝转危为安,理宗对贾似道的信任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将军国大政都托付给他,自己则变本加厉地开始追求享乐。

作为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贾似道不喜欢与他人分享权力,他决定利用自己鄂州之战的声望和理宗的信任,排挤一切可能阻碍他掌握权力之人。

贾似道运用权术,将之前作威作福的宦官和外戚全部制服。对于朝臣中不肯服从他的文臣、武官,贾似道毫不手软,坚决打击。如潭州守将向士璧,保卫潭州有功,多次得到宋理宗称誉、嘉奖。贾似道大为嫉妒,再加上向士璧对贾似道并不虚与委蛇,贾似道便找寻机会将向士璧贬官。太学生群体自北宋后期成为抨击朝政、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一个活跃的群体。赵宋统治者有优待士人的传统,对太学生比较宽松,使太学生很快成为南宋政坛上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势力。贾似道采用笼络收买、威逼利诱等手法,将太学生群体控制,使其不敢再对朝政发表议论。通过这些手段,贾似道独揽朝政。

南宋建国初,内忧外患不断,战争频仍,国家财政收入经常入不敷出。宋理宗朝后期,宋蒙战争爆发,军费开支陡增,贪官污吏横行无忌,更加剧了国家财政赤字。如何整顿国家财政,增收赋税,成为很多臣僚不断探讨的问题。贾似道多年在地方任职,深知财政收入之紧张,也一心想解决这一难题,于是他采纳临安知府刘良贵、浙西转运使吴势卿建议,决定采用回买公田之策,就是根据官员品阶,计算其应得之田,超过之田数,由官府购买充公田,再交由佃户耕作,收获后以田租作为军粮。回买公田的目的是抑制兼并,同时满足军粮供应,实际上只是把土地集中到政府手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由于此项政策关系到众多大小官僚的切身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宋理宗也担心触及面过广,有些犹豫。贾似道十分强硬,用辞职来威胁宋理宗,无奈之下的宋理宗只好下诏肯定回买公田的好处,在境内推行。为了顺利推行回买公田,贾似道以身作则,首先献出自己在浙西的一万亩田地作为公田,接着一些朝廷重臣、诸王纷纷献田,回买公田开始推行。随着政策推行,品官逾限之田不足以充公田之数,回买范围开始扩大到普通民户。

回买公田随着贾似道倒台被废止,前后推行十二年,暂时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困难。虽然这一政策被很多人批评为敛财之术,但对军粮供应、稳定物价起了一定作用。只是由于贾似道本人被否定,加上回买公田中的一些不当措施问题,使这项政策受到后人无情的抨击。

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三月,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宣布继承汗位,定年号“中统”。至元元年(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经过四年的战争,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稳固了统治地位。

在与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大汗之位期间,忽必烈为了减轻来自南宋的压力,曾派遣翰林侍读学士郝经为国信使使宋,商议和议。宋理宗原本对郝经到来表示重视,但贾似道过高地估计了南宋的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担心自己鄂州围城期间与忽必烈和议的事情败露,就鼓动宋理宗反对和议,并将郝经一行使者拘禁于真州仪真。后来忽必烈多次派人责问南宋政府郝经之事,贾似道都不予理睬,直到德祐元年(1275)二月,南宋败亡之势已定,在忽必烈再次强烈责问南宋拘禁郝经之罪时,贾似道才匆忙下令将拘禁长达十六年之久的郝经厚礼放归。但此举对于宋蒙关系改善和郝经都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郝经于同年七月染病去世,南宋不久灭亡。

长年拘禁郝经使宋蒙之间失去一次议和的机会,也给了蒙古进攻南宋更多的口实。贾似道在对蒙古政策失误的同时,对内由于推行“打算法”,严重损害了武将群体。南宋建立以来,将领多克扣军饷,贪污国家财富,因而很多臣僚要求严格限制武将。贾似道利用这一理由,要求审理武将军费开支,追缴赃款。在这一冠冕堂皇理由下,贾似道在武将中立威,排斥异己。打算法造成的结果是,在抗击蒙军入侵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向士璧、曹世熊下狱而死,徐敏子、杜庶等下狱并被追赃,武将群体人人自危。在这种情况下,孟珙部将、曾经在抗蒙战争中屡立战功的南宋四川骁将刘整为避免受到迫害,于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六月,率泸州等十五州郡、三十万户向蒙古投降。刘整骁勇善战,其本人所统水师十分精锐。刘整的叛变不仅使南宋失去了一员能征惯战的大将,且刘整受到忽必烈重用,起到了一定示范效应,使得后来许多将领在形势危急时选择投降。可以说,刘整的投降加速了南宋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