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一次宋蒙战争

第一次宋蒙战争

书名:问宋作者名:问宋本章字数:1608更新时间:2024-05-23 23:01:09

“端平入洛”的失败给了蒙古入侵南宋的口实。端平元年(1234)秋天,蒙古军队南下攻宋,先后占领了应天府、徐州、邳州(今江苏省邳州市)、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宿州、亳州等地。蒙古军队的犀利攻势让刚刚由于“端平入洛”损兵折将的南宋朝廷惶恐不安,宋理宗下诏令孟珙与蒙古议和。蒙古军队此次进攻原本带有试探性质,兵力并不是很多,在接到南宋的议和请求后,开始从两淮地区后撤。蒙古军队的撤退并非放弃进攻南宋,而是准备积聚力量,一举消灭南宋。因此,从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至淳祐元年(1241),蒙古大汗窝阔台率数路军队从四川、荆襄、江淮地区大举进攻南宋。

端平二年(1235),蒙古窝阔台汗以南宋背约为名,兵分三路,大举攻宋。东路由宗王口温不花率领,主攻江淮地区;西路由次子阔端率领,从秦(今甘肃省天水市)、巩(今甘肃省陇西县)进攻四川;中路由三子阔出率领,进攻襄阳。三路蒙古大军号称百万,雄心勃勃,试图一举灭亡南宋。

西路蒙军进展迅速,连下河池(今甘肃省徽县)、巩州(今四川省珙县南),招降汪世显部。同年十二月,蒙军攻占沔州(今陕西省略阳县),南宋守臣高稼殉国,四川形势一度岌岌可危,幸亏曹有闻、曹万兄弟喋血奋击,将蒙军击退。阔端不得已暂时将主力撤出四川。中路、东路蒙古军队对南宋京襄、江淮地区大肆蹂躏,在遭到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后,于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也陆续后撤。

蒙古军队的后撤让南宋君臣放松了警惕,尽管李鸣复等有识之士敏锐地察觉出蒙古军队有再次大举进犯的征兆,但是南宋朝廷对边防仍然不予重视。端平三年(1236)秋天,休整后的阔端率领蒙古大军再次进攻四川,曹有闻兄弟壮烈牺牲,蒙古军队长驱直入,连破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潼川府(今四川省三台县)、成都府等地,四川制置使丁黼力战身亡。蒙军在四川地区烧杀抢掠,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

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蒙军将领塔海率数十万军队再次攻入四川,占领开州(今重庆市开州区),沿江而下,直抵夔峡,南宋名将孟珙率部迎敌,至嘉熙四年(1240)初,大败西路蒙古军,取得大垭寨大捷,并收复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两路围攻南宋的蒙古军队全面受挫。

蒙古军队两次入蜀,对四川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阔端猛攻四川的同时,阔出率领的中路蒙军自河南出发,经唐、邓两州向京湖地区大举进攻,兵锋直指重镇襄阳。在蒙军的迅猛攻势下,均州(今湖北省均县西北)、邓州、光化军(今湖北省老河口市北)相继投降蒙古。端平三年(1236)冬,蒙古军队进抵襄阳城下,城中那些归正人出身的守军发动叛乱,襄阳陷入蒙古军队手中。不久,随州、郢州等皆沦陷,南宋京西南路除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市)外全部丧失。十月,阔出病死,中路蒙军在塔思率领下,继续南下,在遭到南宋孟珙军队的阻击后,中路蒙军进攻势头减弱。

除了四川、襄阳,两淮地区也是宋蒙激战的重要地区。两淮地区江河纵横,其地理形势不利于蒙古骑兵发挥优势,再加上南宋政府在此投入重兵,因此,蒙军在两淮地区的攻势受阻。端平三年(1236)十月,蒙军将领口温不花与塔思合兵攻入淮西,南宋政府派遣史嵩之、赵葵等前来救援,宋蒙双方反复激战,蒙军无法继续南下。蒙古军队围攻安丰军,被知军、南宋著名将领杜杲击退。不久,进攻江陵等地的蒙古军队也被孟珙率领的南宋军队击退。接连在淮西受挫后,蒙古军队开始逐渐撤离淮西。

进攻淮东地区的蒙古军队虽然一度攻破六合(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围攻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但在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下,不仅未能攻破两座城池,反而遭受重创。随着淮西蒙古军队的逐渐后撤,进攻淮东的蒙军陷入孤军深入境地,为了不被全歼,也被迫向北方撤退。

不甘心失败的蒙军稍作休整后在嘉熙元年(1237)至二年(1238)期间,继续向京湖、淮西进攻,但在南宋孟珙、杜杲、余玠等优秀将领的指挥下,蒙军始终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淳祐元年(1241),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西路蒙古军队从四川撤离。至此,长达六年的第一次蒙宋战争,以蒙古的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