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名将的陨落:兴文抑武国策下狄青的命运(一)

名将的陨落:兴文抑武国策下狄青的命运(一)

书名:问宋作者名:问宋本章字数:2705更新时间:2024-05-23 23:00:48

“虽古之名将何以加此”:平定侬智高之战

“庆历和议”后,宋夏战事告一段落。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狄青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北宋中前期,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执掌文、武大政。枢密院长官原本文臣、武将参用,但从宋太宗开始采用更多措施打压武将后,武将在枢密院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下降,至仁宗朝,武职出身者在枢密院完全处于被压制的局面,其人数和任职时间都远远低于文臣,行使职权时更是碌碌无为。狄青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再次招致文臣集团的反对,御史中丞王举正言狄青出身兵伍,恐怕引起四方对朝廷的轻视。左司谏贾黯甚至提出“五不可”:如此,四裔将有轻中国之心;小人闻风倾动,翕然向之,撼摇人心;朝廷大臣耻与为伍;不守祖宗成规,而自比五季衰乱之政;狄青未闻有破敌功,失驾御之术、乖劝赏之法。但宋仁宗已对只知夸夸其谈、在宋夏战争中表现拙劣的文臣们失望至极,仍坚持己见。宋仁宗召见狄青,准许狄青用药除去脸上黥文,狄青回答:“陛下擢臣以功,不问门地阀阅。臣所以有今日,由涅尔,愿留此以劝军中,不敢奉诏。”然而狄青没有想到的是,他越是这样坚持自己的出身与身份,越是为文臣士大夫所不容。

皇祐四年(1052)五月,广南西路广源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反宋,建立大南国,攻城略地,连破横、贵、浔、龚、藤、梧、封、康、端诸州,又兵围广州,两广几乎为其所有。宋朝命广西经略安抚使余靖和广南安抚使孙沔率军阻击,但二人不懂军事,宋军战事不利,侬智高势力日益坐大。宋仁宗向宰臣征询意见,庞籍推荐狄青,狄青也上表请行:“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益以禁兵,羁贼首致阙下。”文臣刘敞不甘心让狄青单独统兵,建议派文臣从军监督。庞籍进言:“向者王师所以屡败,由大将不足以统一,裨将人人自用,故遇敌辄北。刘平以来,败军覆将,莫不由此。青勇敢有智略,善用兵,必能办贼。”“青起于行伍,若以侍从之臣副之,彼视青无如也,青之号令复不可得行,是循覆车之轨也。”宋仁宗听从庞籍的规劝,命狄青为宣徽南院使、荆湖南北路宣抚使、提举广南经制贼盗事,岭南诸军皆由狄青节制。

狄青统军奔赴广南,行军途中就清楚地显出与文臣的不同。他并没有驱策军队倍道而行,而是规定每天行军不超过一驿,每到一州就休息一日。立军纪、明约束,行止皆成行列,挑运粮草、设岗守备都分工明确,有专人负责。住宿不准大声喧哗,行军不得交谈打闹。每到一地,四面派兵戒备,每门皆设司使二人,不许随便出入。狄青所居四周更是陈兵数重,所将精锐列布左右。

皇祐五年(1053)正月,狄青会合孙沔和余靖,到达宾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狄青在行军途中听到前线宋军失利的消息,下令诸将不得擅自出战。广西钤辖陈曙受余靖驱使,在狄青到达前率军与侬智高战于昆仑关,结果殿直袁用等三十二人临阵脱逃,军士伤亡惨重。狄青到宾州后第三天早晨,召集诸将到帅府,命陈曙等立于庭下,历数其违抗号令招致失败之罪,将陈曙与袁用等三十二名将校皆推出军门斩首。孙沔、余靖大惊失色,不敢仰视。余靖离席下拜道:“曙失律,亦靖节制之罪。”狄青回答:“舍人文臣,军旅之责,非所任也。”其余诸将皆股栗,提刑祖无择回到住所后“便溺俱下”。从此以后,军中纪律明肃,再无人敢违抗狄青军令。

侬智高反宋后,交趾王李德政几次表示愿出兵入宋,联合宋军讨伐侬智高。余靖信以为真,以为交趾是善意,请求接受李德政的提议。宋廷于是下诏给缗钱两万助兵费,等侬智高平定后再赏三万,余靖也备好了粮草。然而狄青深谋远虑,看出李德政目的并不单纯,上奏道:“李德政声言将步兵五万,骑一千赴援,此非情实;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以一智高横蹂二广,力不能讨,乃假蛮人兵。蛮人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愿罢交趾兵勿用,且檄靖无通交趾使。”事实上,正如狄青所言,交趾出兵的真实意图并不是帮助宋朝平叛,而是“欲因此乘势以邀利”,既可除掉侬智高,又可乘势掠夺宋朝领土。如果依余靖之言准许交趾军入宋,等于引狼入室。

狄青在广南再次展现出超人的军事才能,他到达前线后并未急于与侬智高交战,而是施展缓兵之计。这时已近正月十五元宵节,狄青令军营中大张灯烛,设宴款待从军将士。第一天欢饮至天明,第二天到夜里二鼓时,狄青忽然称身体不适返回营寝,令手下代其劝酒。可是一直到天色放亮,狄青都没有出来,正当众人疑惑的时候,忽然有人传报:是夜三鼓,狄青已率军夺下天险昆仑关。

夺下昆仑关后,狄青军直取邕州城东北的归仁铺,与侬智高的“标牌军”正面对峙。早在出军之前,狄青就已经对前线军情了如指掌,制订了完备的作战计划。曾公亮曾问狄青,侬智高的标牌军勇不可当,应如何应对。狄青回答,标牌军是步兵,以骑兵来冲击,其标牌的威力就难以施展。为此,他特意调遣陕西缘边精锐骑兵五千人,一同赴广南作战。归仁铺地势平坦,正好为骑兵往来冲突提供了条件。布阵时,狄青令步兵居前,将骑兵藏匿于后;而引诱侬智高将骁勇的标牌军置于前阵,羸弱者殿后。双方交战,狄青手执五色旗站在高处,指挥骑兵从左右两翼冲击,来回奔突,标牌军阵脚大乱。同时,宋军先锋张玉、左将贾逵、后军孙沔、余靖也率军围攻,侬智高军大败。狄青令骑兵乘胜追击,生擒五百余人,死者以万计,一举歼灭了侬智高的主力,收复了邕州城。宋军入城后,发现城内有尸体身着金龙衣,众人都以为是侬智高,要上报朝廷。狄青阻止道:“安知非诈耶?宁失智高,不敢诬朝廷以贪功也。”事后果然传来消息,侬智高乘乱逃到了云南,后为南诏所杀。

广南之战中,狄青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曾巩后来称赞他说:“青先为(曾)公亮言立军制,明赏罚,贼不可得见,标牌不能当骑兵,皆如其所料。青坐堂户上,以论数千里之处,辞约而虑明,虽古之名将何以加此,岂特一时武人崛起者乎?”这次胜利从头到尾由狄青全权指挥,作为一个案例,它清楚地反衬出“以文驭武”统兵制度的荒谬,宋代史家王称评论:“为将之道有三,曰智、曰威、曰权。”“盖有智矣,必俟乎权可以施其智;有威矣,亦必俟乎权可以奋其威。观狄青之讨智高也,可谓能施其智而奋其威,以取胜于当世者矣。然青之所以能若是者,由仁宗专任而责成之也。”正如王称所言,没有了不通兵机的文臣牵制,狄青才得以自由地发挥其军事天才,取得最后的大胜。作为文臣代表的余靖,近距离观察到狄青表现出来的职业将领的素质与才略,真切地感受到文人纸上谈兵与优秀的职业军人之间的巨大差距,感慨地说:“智高之谋,十余年间招纳亡叛,共图举事。十余月间连破十二郡,所向无前。夫岂自知,破碎奔走在于顷刻之间。乃知名将攻取,真自有体哉!”战争结束后,余靖撰《大宋平蛮碑》,为狄青歌功颂德,狄青去世后,又应其子狄谘请求撰写墓志铭,对狄青倍加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