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先南后北”,底定帝国

“先南后北”,底定帝国

书名:问宋作者名:问宋本章字数:2578更新时间:2024-05-23 23:00:41

从五代到宋初,文臣群体的地位有了显著提升,他们也在磨砺中有所成长,在国家事务中争取着更大的发言权。至太宗即位,时局的稳定太平使他有条件进一步“兴文教、抑武事”,大量通过科举出身的文臣士大夫进入仕途,取代了此前的五代人才,完成了一代人才的转换。至北宋中叶,几乎各个方面的重要职务都由文官担任,终于完全形成文臣治国的局面,成就了宋朝“与士大夫治天下”的特质。

纵观中国历史,像宋太祖赵匡胤这样,靠一次“陈桥兵变”便黄袍加身的例子并不多见。即便是在五代这样纷乱的时期,赵匡胤夺得天下的过程也显得过于容易。五代时安重荣曾说:“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兵变前,赵匡胤不过是一名禁军将领,连兵强马壮的藩镇都算不上。整个兵变过程,只杀了一个韩通,这样的顺利也着实少见。得天下容易并不意味着坐天下也容易,相反,因为之前太顺利了,在当皇帝后反而更加于心不安。一是得天下容易意味着失去也容易,所以宋太祖登基之后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收兵权”。二是做皇帝前自身的地位、声望都不足,面对之前的同僚和上司,心中难免会感到侥幸,因而皇帝也做得战战兢兢。王夫之在《宋论》中就说:“夫宋祖受非常之命,而终以一统天下,底于大定,垂及百年,世称盛治者,何也?唯其惧也。”正是这样的心态,使得宋初的帝王们殚精竭虑地治理天下,避免了宋朝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代”,开创了之后的长治久安。而宋初几代帝王的做法也被其后来者奉为“祖宗家法”,视为立国的根本。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祖宗家法”,并不是一套明确的制度,而是由一系列原则和做法组成的相对模糊的概念,这一概念随着时间的流逝还在不断被改造和重新阐释。“祖宗家法”确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所谓“宋制”形成的过程。一个王朝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制度会立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宋初尤其如此。新的制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应对政局变化的过程中逐渐总结、改变而成。

“先南后北”的策略

宋太祖受禅登基后,面临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割据局面,宋朝能实际控制的领土非常有限,只有以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为中心的大部中原地区,南部有南平、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等政权伺机而动,北面则有北汉和辽虎视眈眈。

有关宋朝统一策略的制定,史书中的记载非常有戏剧性。隆冬时节的一个晚上,大雪纷飞,宋太祖和弟弟赵光义相约至赵普宅第,围坐火炉商讨统一方略。宋太祖假意声称先攻打北汉,赵普反对说:“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边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彼弹丸黑子之地,将何所逃?”太祖听后大笑,说:“吾意正尔,姑试卿耳。”

这就是后世所说的“雪夜定策”,宋朝就此确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事实上,事关千秋大业的重大国策,不可能像上面说的那样谈笑之间就可以仓促决定,必然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论证。宋太祖本人对“先南后北”的策略解释说:中原自五代以来,兵连祸结,帑藏空虚。一定要先攻下巴蜀,次及广南、江南。这些地区比较富庶,攻下它们可保国用富饶。北汉与契丹接境,若取之,则契丹之患将由宋朝独自承担,姑且留下它以为屏障,等到国家富强再取未晚。这一策略把南方作为战略突破点,取得南方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源后,再集中力量对付北面的强敌。

财政方面的考虑,显然是太祖确定“先南后北”策略的重要依据。五代宋初,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开始显现,但还并不明显,并非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这样的变化并加以利用。以南唐为例,其地跨江淮,是南方头号大国。南唐烈祖李昪和中宗李璟时期,正值国力鼎盛,而北方则经历着政权更迭的动荡,形势对南唐极为有利。但南唐国主仍把关中、河洛看作“风气聚会”之所,恪守汉高祖刘邦和唐高祖李渊率先占据关中进而夺取天下的经验,不合时宜地把“西取关中”“直趋河洛”作为事业的开端,反对“游兵江南”,结果一事无成。一代英主后周世宗曾三征南唐,夺取了淮南十六州的“财富之区”,但却未能乘势而下,反而很快转头北上。作为五代时期的杰出政治家,柴荣、李昪等人都没有觉察到世易时移的微妙变化,没有意识到江南地区的重要战略意义。而宋太祖则不然,他的“先南后北”策略因应了“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客观趋势,因而得以事半功倍,最终完成统一大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宋太祖的战略眼光远远超越了与他同时代的其他政治精英。

统一的进程

赵宋王朝的统一战争从荆湖地区的武平和南平政权开始。乾德元年(963)正月,宋军在慕容延钊、李处耘的率领下出征,南平国主高继冲投降,武平政权也很快灭亡。宋军初战告捷,极大地提振了士气。荆湖地区“南通长沙,东距建康,西迫巴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宋朝吞并荆湖后,将势力扩展到长江以南,占领了长江中游战略要地,切断了后蜀和南唐之间的联系。从此,宋朝可以左顾南唐,右瞰后蜀,南通南汉,为以后攻灭这些地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宋军占领荆湖,后蜀东、北两面均处在宋朝威胁下。乾德二年(964)十一月,宋太祖下令攻蜀,仅用时六十六天,后蜀孟昶就奉表请降,后蜀所辖四十五州、一百九十八县归入宋朝版图。宋朝继而以四川、湖南为基地,形成进攻南汉的有利形势。南汉辖区包括今广东全省及广西东部,国主刘鋹在诸割据政权中最为昏庸残暴。开宝二年(969)九月,宋太祖命潘美、尹崇珂、王继勋等率军进攻南汉。刘鋹走投无路,身着素服到宋军阵前投降,南汉灭亡。

随着南汉的灭亡,宋朝不仅拥有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江北地区,又占领了珠江下游,对立国于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南唐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开宝七年(974)九月,大将曹彬统兵讨伐江南。临行前宋太祖告诫曹彬:“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烦急击也。”宋军一路攻城拔寨,于开宝八年(975)二月陈兵金陵城下。南唐国主李煜派学士承旨徐铉至汴京,请求宋太祖缓兵。宋太祖按剑斥责:“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当年年底,宋军攻破南唐都城,李煜率群臣投降,南唐灭亡。

经过十余年的征讨,宋太祖依次削平荆湖、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只有北汉、吴越和割据漳、泉的陈洪进尚未纳款。开宝九年(976),太祖壮年而逝,接下来的统一大任,便有待继位的太宗来完成。太平兴国二年(977)和三年(978),宋太宗先后将割据漳、泉的陈洪进和吴越国主钱俶召至汴京,二人上表献土,福建漳、泉二州和吴越十三州并入宋朝版图。宋太宗不费一兵一卒,剪灭吴越国和陈洪进政权,紧接着将目光投向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