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219章 夺权

书名:大明:我的初恋是皇后作者名:老烟斗本章字数:2216更新时间:2024-07-13 22:09:36

 

科举之事,事关国家职能机构,本身就是大事。

因此事而发表意见,显然不需要崇祯这个皇帝赋予韩羽权力。

眼见周延儒被韩羽一番话怼得无话可说,王永光当即出言道:

“敢问侯爷有何高见?”

他原本是想周延儒直接将韩羽摁死的,不让韩羽有机会发表意见的。

可见得周延儒如此低级的话术,还被韩羽怼得满头是包,他知道韩羽已经占据了上风,此刻他只能顺着韩羽的话问下去。

韩羽闻声,笑着道:

“高见不敢当,只是有些小小的建议,还请王大人笑纳。”

接着,韩羽便将自己“小小的建议”解释了一番。

“首先,秋试是朝廷选拔官员的第一道关卡,在这里为考生设置极难的题目,显然没有任何意义,就算有考生能够写出千古名篇,那又如何?能够证明这个考生拥有为朝廷效命,为百姓谋福的能力与毅力么?”

“朝廷选拔官员的第一重标准,首先是考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为官品质,而不是所谓的学问。学问再好,没有为官应有的品质,最终也会如被罢黜的两江官员一般,用权贪腐,鱼肉百姓,横行乡里,致使民怨载道。”

韩羽要改变的是制度。

从第一点开始,改变秋闱的题目。

从选拔学问好的人才,变成选拔具备优良品质的人才,两者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学问只是为官的基础,并不是为官的必要品质。

科举考试也只是为了给寒门学子一个改变命运,进入仕途的机会,而非让寒门学子来彰显自己的才学。

才学重要,但为官的必要品质,更重要。

这是韩羽的第一个论点。

而对于这一个论点,东林党人听罢以后,皆是不怀好意的朝着韩羽讥笑了起来。

“若无学问,遑论为官?”

“自古以来考究学问便是为官的第一要义,若只论品质,岂非白头也能为官一任?”

“若当真如此,那我大明朝廷可就要留下千古笑话了。”

在他们眼中,学问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人品。

倒不是说他们对研究学问有着如何如何大的执念,对于学问好的人有着如何如何的敬意。

而是他们都是通过考研学问一步一步爬上来的,现在韩羽突然说科举不考研学问了,那他们当年寒窗苦读十多年,岂非成了笑话?

他们不是真的担心大明朝廷成为笑话,而是担心他们自己成为笑话。

听到这些人的讥笑,韩羽毫不客气的言道:

“嘉靖年间,海瑞海刚峰不过是个举子,但却凭其本身优良的品质,铁打的筋骨,硬生生活成了读书人这辈子想要成为的榜样,你说他的学问有多深?”

“成祖靖难成功,登基为帝,他老人家的军师姚广孝自小就没参加过科举,更没听说他研习过四书五经,但最终却为成祖打下了大明江山,封为国师。”

“再往前点,诗圣杜甫参加过乡试么?参加过。考中了吗?没有。”

“但你说说这位名传千古的诗圣有没有学问?”

“乡试考较学问并非不可,只是相较于个人的品质而言,乡试考较的学问并没有那么大的用处,反而是会试之中考较的学问才能彰显出举子的学问功力。”

“再者乡试录取人数众多,而且考试门槛低,若只考较学问,势必造成举子品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最终弄得官场一团乌烟瘴气。”

从乡试开始注重考生的品质,此乃韩羽进行改革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众人听到这话,皆是眉头一皱,周延儒更是将两撇眉毛拧成了一个“川”字。

王永光则是不假思索的道:

“即便他们在参加乡试时没有成功中举,那也不能说明他们没有学问。”

“学问总归是朝廷考验学子的第一要义。”

韩羽笑了笑道:

“嘉靖年间巨贪严嵩的学问如何?”

“此人弘治十八年考中乙丑科进士,二甲第二名,也就是全国第五名。”

“能考到这个成绩的考生,学问应当不差吧?”

“可结果呢?此人把持朝政二十余年,嘉靖一朝被他搞得官官皆贪,严嵩成为首辅后更是只手遮天,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专权擅权,无恶不作,实乃人人唾弃的奸佞之臣。”

“学问再好,人品不行,最终只会弄权误国,史册之上,比比皆是,难道王大人当真是一眼不看?一点不知?”

他的话音落下,王永光当即哑口无言。

韩羽举的这个例子说不上好,但贵在时代比较近。

从嘉靖四十一年至今,也不过才过去几十年而已,许多老一辈的人还曾经历过严嵩时代。

这就相当于是摆在众人眼前活生生的例子。

学问和品质到底哪一个更重要,此刻一目了然。

见得东林党这边不再反驳,崇祯这才开口道:

“品学兼优方位正道,只考验学问和品质,都显得片面。”

闻声,满朝文武当即纷纷点头称是。

韩羽也道:

“陛下说的是,品学兼优才是朝廷想要的人才。”

“所以此次秋试,臣建议题目应当改一改,不再只单纯的考验学子的学问,也要考验学生的品质,至于具体如何拟题,臣相信吏部和礼部的两位尚书,更有发言权。”

韩羽绕了一圈以后,又把这个担子扔回给了王永光。

饶是王永光一大把年纪,此刻也不由腹诽道:你说你的马呢?说了当没说,最终还不是要老子来干?

“此事便劳烦两位爱卿了。”

可崇祯发话了,王永光不得不急忙接下这个担子,满脸恭谦之色。

而这时,韩羽又道:

“因两江一百多个地方官被罢职之事,此次秋闱的执行,臣也建议不要再让个布政使接手,而是让各地区的总督与巡抚直接署理。”

“各总督与巡抚直属陛下管理,一旦出现问题,陛下也可以直接问责,不需要再进一步调查各地方官的责任。”

从东林党手中抢过主持秋闱的权力,则是韩羽的第二步。

而也就是在这时,东林党才猛然发现了韩羽的野心。

按道理,韩羽没权力插手主持秋闱。

毕竟他只是侯爵,兵部侍郎。

可一旦让各地总督和巡抚直接主持秋闱,那对韩羽而言,便等同于间接性接管。

因为此刻的陕西三边总督是洪承畴,两江总督是陈奇瑜,川黔滇三边总督是杨鹤,辽东总督是曹文诏。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周延儒心中清楚,韩羽的势力已经遍布大明。

让这些总督主持秋闱,就等同于当韩羽主持秋试。

而这,才是韩羽真正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