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争吵
书名:我当顽主那几年作者名:丑皮匠本章字数:2034更新时间:2024-05-24 22:24:19
胡主任没有正面回答张海洋,而是朝着周正阳过来了。
“刚才我就告诉你了,这件事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别跟着瞎掺和,我才是负责知青工作的,每人应该发放多少口粮比你清楚。”
转身又对张海洋说道:“我刚才不是跟你们说的很清楚了吗,这就是你们半年的口粮,我是按照规定发放的,现在公社里粮食这么紧缺,能给你们这么多已经很不容易了。”
“为了给你们知青口粮,公社里的同志们都得勒紧裤腰带省出来,我们容易吗,你说我们容易吗?
“你们小同志是从大城市来的,怎么一点阶级觉悟都没有?”
胡主任对着张海洋一顿批评,直接把张海洋说蒙了。
周正阳没管那一套,这些套话扣帽子的事儿见过太多了,几句话就想把大家给忽悠走,没门儿!
“那就请你把上面规定的标准拿出来看看,如果一致我们什么说的都没有,不过不一致……”周正阳十分严肃的说道。
胡主任没理他,再次指向张海洋:“你是知青代表,我现在就让你做一个表态,这些口粮要不现在拿走,要不就一斤都没有,你自己选。”
张海洋看了看周正阳,又看了看胡主任。
他跟周正阳是兄弟,周正阳又是在帮助自己,自然向着周正阳的,于是理直气壮的说道:“我哥们儿的表态就是我的表态,你必须把规定拿出来,我们领也要领个明白。”
胡主任调转方向,又问其他几个知青:“你们的意见呢,是不是跟他一样啊,我可实现说好了,我不止管你们的口粮,还有你们的下乡报告。”
“报告怎么写决定你们以后回城怎么安排,万一我不小心没写好,后果你们自己考虑一下。”
好家伙,直接威胁起来了。
知青办主任的权力看起来不大,但真能决定一个年轻人的未来,这一点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如果报告上有污点,后面能不能回城都不好说,谁也不想在这地方呆一辈子啊。
“海洋,要不我看算了吧,这些粮食够咱们吃一阵子了,先会寨子里再说,乡亲们不是还能接济咱们一部分吗?”闫芳扯了扯张海洋衣角。
另外两个女知青也纠结起来。
她们全都是大城市来的孩子,一旦未来回不了城,就得在这里嫁人生子,对于这个年龄的小女生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其他三个男知青也在犹豫,最后还是被胡主任这句话给吓住了。
张海洋其实是不怕的,毕竟大院子弟,背景强者呢,何时怕过别人威胁。
“不行,这件事一定要弄清楚,不能被别人占了便宜。”张海洋坚定的说道。
其他几个知青对了一下眼色,几乎同时表态。
“胡主任你别听他的,张海洋代表不了我们,我们愿意领这些口粮回去,保证以后不会影响您的工作。”
“胡主任,其实我们平时都表现挺好的,您写报告的时候要实事求是啊。”
“胡主任,没什么事的话,我们就先回去了。”
……
知青们说完,拉扯着张海洋离开了公社大院。
周正阳站在原地没动,看着知青们离开,对着胡主任竖起大拇指:“胡主任果然是个高手,看来这种事情你没少做过呀。”
胡主任冷笑一声,说道:“你不要血口喷人,不然我会去上面举报你,不要以为你是大城市来的就了不起,这里不是你的地盘,懂吗?”
“如果你再来搞事情,我就要联合人民群众斗争你,你自己看着办好了。”
周正阳笑了,“你放心,我一定还会回来的,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到时候看看谁才是做坏事的人。”
说完,哼着小曲,踩着节奏去追知青们。
回去的路上,张海洋几乎把所有知青都给骂了一顿,骂他们没骨气,骂他们胆小鬼,连自己吃的口粮都不敢争取,算什么革命同志。
一开始知青们还低着头忍着,但张海洋越骂越难听,终于闫芳忍不住了。
“张海洋你够了,你以为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有背景啊?我知道你们这些大院子弟很牛气,跟谁都敢顶嘴,天王老子都不怕。”
“可我们行吗?我们都是平民子弟,家里没背景没实力,只能跑到这种穷地方来插队,你以为我们愿意吗?”
“我们也想当兵进厂啊,在城里工作不好吗?可我们没办法啊,我们没有那么多关系,到了这种地方也只能忍着,不忍怎么办,留下来嫁人生孩子,一辈子都在大山里面呆着吗?”
闫芳把张海洋说得哑口无言,周正阳在旁边也没好意思插嘴,因为他们都知道,闫芳说的一点儿都没错。
这样的话何其熟悉,当初小混蛋就曾经说过类似的话,那些顽主们就是看不惯大院子弟的嚣张跋扈,所以才玩了命的跟他们对着干。
张海洋努力想反驳闫芳,憋了半天才说道:“你说的不对,现在咱们是平等的,虽然我是大院子弟,不也一样到这里插队吗,我也没有入伍和进厂嘛。”
闫芳撇嘴,“你以为我不知道啊,你们这些公子哥就是来玩的,搞不好哪一天就回去了。”
张海洋不服气,他自认不是闫芳口中的公子哥,想要反击回去,却被周正阳给拦住。
周正阳知道张海洋后面的经历,在这里插队一年后就参军入伍了,跟他的背景不无关系。
另外,这件事已经暂时告一段落,争吵下去毫无意义。
“好了,都别说了,待会儿去粮站买完粮食就回去,跟乡亲们准备过泼水节。”周正阳摆摆手说道。
提到泼水节,知青们立刻兴奋了起来,那可是跟过年一样的节日,听说非常好玩。
到粮站买了粮食,全都装在村里的牛车上,一群小青年唱着新学的山歌,气氛一下子就上来了。
知青日子苦,张海洋他们学会了苦中作乐,年轻永远是最值得骄傲的资本,无论在什么地方,哪怕有一丁点的快乐,都会被他们放大一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