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970章 百姓的日子好了

第970章 百姓的日子好了

书名:寒门贵公子作者名:太清公子本章字数:2201更新时间:2025-03-23 23:14:17

小小队伍不断向南的时候,成都府的百姓们还被林耀祖的说震得久久不语,他们这些人从未见过天底下居然有一个官员会祝福自己。

从古至今,有这样的官员吗?

哪怕是过去对林耀祖十分佩服的大金百姓,在此刻他们也多了一抹莫名的情绪。

许多人都在心中暗暗发誓,想要成为林总督希望的人,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林耀祖要的是海外扩张。

不管怎么说,短短时间,大金西南的士绅实力不断增加,他们的产业不只是工坊,还多了许多茶园,药材田。

原本的山岭,也被开垦,种上茶树,药材或是树木。

人才在这个时候变成最为难得的资源,大金会种地的人不少,会种茶,种药材的人却不多,许多东西都是祖传的,一脉单传的技术。

人家就靠这一份手艺吃饭,自然不可能将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一一道出,让别人把自己吃饭的东西学走。

后世人说当代人藏私,但现实是人家一家老小都靠这个吃饭,不藏私的话,吃什么?

说到底还是大金技术垄断才是主流,没有专利法这样维护发明者的东西,任何技术一旦被发现,就有被扩散的风险,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大金上下自然人人都藏私。

不过眼下,这种风潮逐渐没落。

成都府龙泉县中,一处民宅里面,一个身着棉衣的男人站在一家老小面前,笑呵呵的说道:“老张,这是一个机会,我家老爷很希望你能够为他老人家做事,咱们也不需要太久,契约十年起步,老张你没培养出一个学生,就有三十两银子的赏银。”

“我知道你是担心自己老了,子孙怎么办。我家老爷还说了,若是老张你愿意的话,你儿子也能跟在你身边做事,每个月的钱粮跟寻常下人一样,若是出师,俸禄跟你一样。”

“至于再往后,你我都什么岁数了,哪能管着后代那么久。不如抓紧时间多攒一些钱粮。”

棉衣男子是府城的杨家的管家,他奉命来劝说更多懂得中药材的老农为自己老爷所用,待遇也是颇为优厚。

那老张心中纠结并未持续多久,他也知道对方抱着诚意来的,自己要是一直不答答应的话,人家就真的去找别人了。

这几日也有人来找自己,但眼前的管家开出的待遇最好,也考虑到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他很心动。

“行,俺这一条命就交给管家您了。”

老张犹豫半天,知道别人给不出更多的价码,杨家有钱,土地众多,跟林总督也有合作。人家只需要有产出就有白花花的银子进账,根本不考虑给下面的人多了还是少了。

究其根本还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增加,士绅权贵们都不在乎下面的人是不是想要藏私,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是这些人愿不愿意粉给自己一些好处,把技术传给自己指定的人选。

寻常百姓面对权贵哪有反抗的能力,对方就算是不给钱,他们还得赔笑,欢送别人。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他们不管是否愿意,都得面对大人物的盘剥。

许多时候,大人物都不会记得下面的小人物,但他们需要的时候,这些被驱赶到角落当中,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就会被揪出来,付出他们的一切。

而大人物所需要付出的仅仅是一张大饼。

画饼固然老套,但在这种时候,有用就行。

而且相对于漫长的利益,这些有一定技术能力的老农们短时间内地位上升,也多了几两散碎银子,以及分成的画饼,他们自然是愿意做事。

士绅权贵们都不是傻子,他们也懂画饼,知道胡萝卜加大棒,而非是一味地压榨。

当然,百姓们都心里面门清儿,这是林总督检查各地不法,不平才有的好事儿。若非有林总督派海大人盯着,他们这些人早就被一口吞了。

“老大,你年纪大了跟着我做工了,等老子教会两个徒弟,加上你攒的钱,也够你去读书了。若是你不是这块材料的,读半年就回来去工坊做事。让老二老三他们去读书试试。”

老张对孩子们的期望很大,他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们继续跟自己一样中只要踩,不是不赚钱,而是士农工商的大金,人人都知道佃户是底层的底层。若非是人家用的上自己,自己也没什么活路。

日后杨家日子过得如何他不知道,但他只希望儿子当中就算读书不成,也能做工。

身为一个种药材的老农,他本身就比大多是佃户日子好过,儿子们虽然读不起书,一年也饿不了几天。

每年他还能跟外地商人聊聊,消息并不闭塞。

淮西的工厂是现在是许多商人都羡慕的新鲜事物,老张听说之后,对工厂没什么兴趣,倒是里面一个工人一个月的俸禄不低,这叫他羡慕的不的得了。

若非家里老大才十三,余下的都不到十岁,干不了什么活儿,分担不了多少农活,他都想让老大跋涉数千里,去远方做工。

就算淮西工厂的待遇只是商人嘴里面的一半,他也觉得不错。这年月包吃包住,还有月钱的,少之又少。

哪怕大户人家的小厮,也是签了卖身契,为主家做事五年十年之后,才会提升待遇,给予一定的月钱作为补助。

若是在商铺做事,更是如此。

五年都不够学徒出师,十年出师也未必能够担任掌柜,坐稳高位。

现在有了林总督的命令,他发现自己的日子正在肉眼可见的变好。大金粮价虽然低了,看似百姓日子不好过了,但佃户从来都不是靠粮食赚钱,而是靠粮食吃饭。

大金没有一条鞭法,实行的是实物税。

换句话说就是每个人缴纳赋税都是缴纳自己的货物。

种地的自然缴纳土地当中的粮食作为赋税,商人入城要么给钱,要么缴纳一部分的货物。

这些都是规矩。

只有一条鞭法之后,大明才从实物税变成了缴纳白银。这也导致大金百姓再度被盘剥。粮价最低的时候,百姓被迫将粮食出售,缴纳赋税。

士绅商人囤积粮食,等到青黄不接的高价出售,反复收刮佃户口袋里面本就不多的铜钱。

一次两次三次,时间长了之后,这些佃户愈发贫穷。

但在眼下的大金,实物税还在,百姓每年缴纳的数目都是固定的。粮价便宜,跟种地的没关系,他们买不起粮食,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出售。

但对小市民来说,这就是利好,他们总算能够吃饱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