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68章 勋贵升职记
书名:寒门贵公子作者名:太清公子本章字数:2070更新时间:2025-03-23 23:14:16
政务这一块,林耀祖没怎么安排,下面每个官员都是各司其职,自己这个巡抚的任务是调动各地资源,重新分配,让西南繁荣。
现在一切都在稳步前进,只需要更多地监管,就可以保证大金西南地区更快发展。
海正冲的重要性这个时候凸显,变得更加重要。
在安排好了海正冲之后,林耀祖独自跟魏国公会面。
这样的会面并非是第一次,但魏国公每一次见到林耀祖,都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什么话,自己九族就被安排上了。
真正接触到了林耀祖的核心,他才知道林耀祖有多厉害。
尤其是皇帝这个时候都被文官干死了,自己这样的勋贵没有靠山的话,也会被干事的!
他很怕死,更怕自己被人坑害,死无葬身之地。
“下官徐鹏举拜见总督大人。”
“魏国公快快免礼,此番本官找你是为了一件事情,对你而言很重要的事情。”
一开始,林耀祖有想过让魏国公徐鹏举去京师作为自己的人掌控京营,但现在的话,这样做虽然有好处,但功利心太强了。何况林耀祖不准备掌控更多军队,军队要花钱。
现在的军队已经是无底洞,不断吞噬财富。
若非大金盐税都在自己手中的话,林耀祖还真养不起这么多军队,在两个战场横扫千军,打的突厥人,西南叛军嗷嗷叫。
现在接手京营就得负责,肩负起大金所有军队的粮饷,这里不是小数目,而是天文数字。
只好林耀祖短时间内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主意。
“总督大人请吩咐。”
魏国公做出一副高兴的样子,很期待林总督给自己多安排一些事情做。
“本官谋划许久,准备消耗突厥人的实力,眼下计划即将开始,本官却要前往京师述职,分一些权力。这个时候西南事务繁多,政务可以送到京师,本官处理。但军队不行,总督应该换一个人。”
“你很不错。”
林耀祖看向魏国公,西南总督的头衔他并不怎么在乎,权利只要在,头衔有没有,其实都一样,他不在乎。
但对魏国公来说,那就不一样了。
他心中有野心正在滋生,他的目光更是多了一抹渴望。对林耀祖来说不重要的东西,对他来说却是分外重要。
魏国公自己已经到了顶,想要更进一步就得封王。但大金没有异姓王爵。
他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就只能抱紧林耀祖的大腿。
若不是自己早早地投奔了林总督,那自己有什么资格担任西南总督?
这个位置就算是十年后,一百年后,都轮不到一个勋贵。大金勋贵虽然掌控军队,但却没有一个总督是勋贵担任。
总督一直都是文官担任,是文官垄断的职位。
“总督大人说笑了,下官身份低微,又是勋贵,不合适吧。”
魏国公虽然心动,但也知道自己想要获得这个位置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金若是按照往日规矩,自然是不合适。文官不能让勋贵担任要职,将全力从他们手中夺走。但眼下局势跟往日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大金要改革,新得年号,新的皇帝,以及新的规矩!”
林耀祖冷笑一声,压根不把朝廷放在眼中。别说是西南总督,就是兵部尚书,他也有想法:“若是此番改革成功,你做出点成绩,依我看,日后可以担任兵部尚书。六部当中,兵部尚书应当不分文武,而是有才能者居之。”
“不过眼下还不合适,你且做出成绩,若是做不出成绩,定远侯宋襄,武定侯萧非,或许会比你快一步爬上去。”
林耀祖意味深长的看向魏国公徐鹏举,若是唯才是举,徐鹏举真没什么优势。因为魏国公的天赋点都点在了军事之外的地方,他真的不会打仗。
“啊,下官不会打仗啊,总督大人。”
“行军打仗你还能亲自去厮杀?”林耀祖看着瞪大眼睛,一脸惊悚的魏国公徐鹏举,没好气的道:“依我看,你的性子还不够稳定,不知道自己所长。我大金缺会打仗的人,但更缺为军队利益为主,会调动军需,管理后勤的人。日后兵部尚书可以会打仗,但更重要的是会管理军队,训练军队,负责后勤物资。”
“真要打仗的时候,兵部尚书顶了天也只是推荐几个良将去领兵作战。”
听到这话,魏国公徐鹏举的脸上多了一些喜色。他的确不会打仗,但其他的东西,他都会啊。就算不会,他也能让下面的人去做。
大金最不缺的就是官员,能做事的人。
作为六部尚书,最重要的是知人善任,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眼下最紧要的矛盾在哪儿,这次俺是六部尚书的职责。
真要让他们事无巨细的管理,累死他们,他们也忙不过来。
“下官多谢总督大人指点,等到总督大人去京师为天子牧天下时,下官在西南,必定会以总督大人马首是瞻,将这一仗打漂亮!”
“打仗的事情我倒是不担心,只要按部就班的横推就行了,后勤这一块有西南贸易公司修的路,只会越来越顺畅。等到牛马数目足了,后勤也不成问题。”
林耀祖说的直白,这一次攻打高原,那就是稳赢的局面。吐蕃人跟突厥人人心不一,双方兵力相差无几。
更重要的是西南主要任务是牵制,只要拖住吐蕃人突厥人就算赢。
“行了,本官已经让海大人写了调令,将在镇压西南夷的军队抽调回来三分之一,增派到高原地区,交给定远侯指挥。”
魏国公徐鹏举连连点头,就算没有林耀祖的吩咐,他也会抽调一支军队加强宋襄的人马。
免得上了战场,宋襄没有足够的熟人,都不好指挥进队。军队是小社会,也是人情社会,没有熟悉的将领,空降的将领根本指挥不动下面的军队。
大宋就是因为他们的最大作战单位是营,一营五百人而每一次都是调动一定数目的营作战。
这也就导致了四五十个营的人马互不认识,主帅也是新人,打败仗很是常见。
如此一想,魏国公忽的发现,自己好像也不是对军事一窍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