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05章 恢复名誉
书名:寒门贵公子作者名:太清公子本章字数:2274更新时间:2025-03-06 11:26:13
内阁当中,宰相以及六部尚书先后到来,他们在此处等待了一盏茶的功夫,便看到身着赤色衮龙袍,头戴乌纱翼善冠,腰系玉带,着犀牛皮靴的太子亦步亦履的到来。
这叫几个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缄默,松了口气。好在太子没有飘,仍旧是身着朝服,而非是私底下的四爪金龙杏黄色的龙袍,而是赤色衮龙袍。
这也就意味着太子现在还是太子,还没有贸然登基,自称皇帝。
太子的野心他们一清二楚,但现在太子忽然发动军队拿下紫禁城,他们才发现自己还是小瞧了人死之前的魄力。
在绝望当中的太子,倒是一个颇有干劲儿的人。
只是不知道太子爷的干劲儿能够持续多久,他能靠着政变夺权,但政变这一套对文官毫无作用。
皇帝随便换一个人就可以担任,但朝廷文官却不是谁都可以担任的,太子就算是想要更换,也换不了。
权利不止来自于上面,还来自于下!
现在太子隐忍,他们也乐得轻松。
但心里面,他们也知道自己这辈子大概是没机会见到大金皇帝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微臣李若甫拜见太子!”
宰相开口,身后的六部尚书纷纷开口。
“诸位大人快快请起!”
太子并未改变自己的态度,此刻他还是沉着脸,看向任何人的目光都带着一抹笑意。
现在大权在握,他从未感觉这么好过。
“多谢殿下。”
一行人纷纷落座,太子站着,不疾不徐的道:“宰相大人,这几日宫里面宫外面都有人弹劾刑部尚书唐学敏唐大人,此事您知道吗?”
“微臣有所耳闻,但许多消息都是捕风捉影,未必是真的。”
宰相李若甫缓缓起身,浑浊的目光只是看向桌面的纹路,而非是不远处的太子。
“唐大人,您如何解释?”太子没有废话,直接从身后太监手中将几本奏章拍在长桌上面,怒气腾腾的看向唐学敏。
此人是皇帝李成宏最近提拔起来的,跟朝堂上下许多人都没有太多联系。
说白了就是靠山不够硬!
熟知吃柿子要吃软柿子的太子自然将其当做是自己的目标,此刻直接发难。
当然,十一皇子可能跟禁军有所联系才是他对唐学敏发难的根本。
他自信自己拿他开刀朝臣不会站在唐学敏一边,至于要何人取代唐学敏担任京师刑部尚书,他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唐学敏不动声色的将一份奏章拿起来,翻看起来,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奏章上面的内容并不多,基本是捕风捉影,以及污蔑陷害。
甚至其中还有一些自己远房的侄子仗势欺人也算到了自己头上。
但现在,唐学敏却是不敢忽视,而是格外重视。
说到底,大金眼下的局面对自己很不妙,人家需要的是自己滚蛋。这不是自己想要留下来就能留下来的。
“臣有罪。”
唐学敏叹了口气,从善如流:“还请殿下免除下官官职,准许老臣告老归乡。”
听到这话,太子反而要推辞一下:“唐大人说笑了,这些奏章大多都只是捕风捉影,孤王现在已经派人下去严查了,若无意外,三五日内定能够还唐大人一个清白。”
三五日还我一个清白?唐学敏苦笑连连,若无意外的话,三五日时间足够太子把这些捕风捉影的传闻变成铁证如山,把自己送到天牢当中。
“还请殿下恩准老臣请辞,纵容族人为非作歹,老臣心中有愧。”
“此事不可,唐大人乃是我大金的重臣。”
那唐学敏见说,当下缓缓跪在地上,道:“老臣教导族人无方,还请太子殿下派人查清楚此事,微臣这几日在家中闭门思过,等待太子裁决。”
“既然唐尚书都这样说了,那就先歇息几日吧。”
太子虽然拒绝了唐学敏立刻滚蛋,却不想将唐学敏送进天牢,而是三请三辞的套路不能乱了。人家就算是要走,也要走程序,等到明天唐学敏上书,自己自然会挽留一次。
如此三次,唐学敏自然会滚蛋。
这三天足够自己交换利益,填补空缺,增加自己的势力。
唐学敏走了,六部尚书变成五个,太子的手段让在场的几个人没啥情绪波动。
朝堂上人走人留他们见多了,唐学敏作为皇帝的人,十一皇子的舅舅,这两个身份足以让他被干掉。
现在他们好奇的是太子想要让谁担任刑部尚书,以及一系列任选调整,太子有什么安排。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现在囚禁皇帝李成宏,自然要给朝廷换血。
六部尚书可以换掉一个,六部侍郎等人也会被更换,甚至一部分地方大员也会被清理。这都是官场上的潜规则,谁让这些人跟皇帝不清不楚。
“宰相大人,孤王想要为武定侯萧非证明,不知此事您怎么看?”干掉一个尚书之后,太子脸上多了一抹自信,虽然智囊不在身边,但她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萧非的名誉必须恢复,把锅丢出去,交给自己人背。
同时,他准备留下萧非的嫡系在大同镇守,萧非则是带领一部分军队回到京师,拱卫自己。
他现在深深忧虑,觉得大金军队还是太少了,自己身边的嫡系更是少得可怜。
宰相猜到了太子的意思,此番政变的军队都是京营出身,跟萧非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就连他都没想到皇帝李成宏平衡政治平衡了大半辈子,结果被一群谁也看不上的废物军队打破平衡,直接软禁起来。
太子变了,不好糊弄了啊。
“萧大人在辽东惨败,损失惨重,因此被夺爵,关押天牢。此番奉命收复大同,功劳不小,若是殿下念其有功,倒也可以恢复萧大人武定侯的爵位。”
“那就定下来吧。”
拉拢萧非是太子的第一步,他早早便有了准备,准备在此事上面大做文章。
此时此刻,他已经意识到有一支听命于自己的军队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若不是突厥人给了自己机会,自己未必有这样一支军队可用。
随后,太子的一系列人事任命,以及要钱,宰相都从善如流,并未反驳。
一个是勋贵,以及百户这种官职的人就算是晋升,也是微末小官,不值一提。另一个是太子还不是皇帝,要的钱还是不多。
太子开口只要一万两白银。
皇帝李成宏那一次开口不是要一百万两白银!
更重要的是,要让太子知道,自己跟他是一条心的,只要要求合理,自己不会反对他。
临末的军事调动,文官们更是没有意见。
大金皇帝就算手持利刃,也不会杀自己。
宰相李若甫担心的是,太子要什么时候才登基,现在劝进会不会太早了,要不要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