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53章 利益输送
书名:寒门贵公子作者名:太清公子本章字数:2231更新时间:2025-02-27 13:45:39
对付士绅,林耀祖手到擒来,他知道这些人想要什么。士绅求得无非是权利,还有钱。基于大金官场的屎山代码,士绅都不愿意在做官上面投入太多。
做官这个东西不是投入越多,回报越多的。而是有大佬罩着,才能事半功倍。
没有大佬,送钱都没地方送,更别说捞到肥缺了!
大金的紧要部门,知府,都是固定那么几个势力掌控,外人根本插不进去。
就算有新的势力崛起,那也是建立在老的文官势力衰弱之后。
大金朝堂上只有平衡两个字,皇帝想要平衡,宰相也想要平衡。
这也就造就了大金官场看似人才辈出,实则都是那么几个地方的官员把持。固然父子相传的不多,但联姻让一个个姓氏紧密相连,结党营私。
别说四川了,就算是大金北方的读书人也不被江南人放在眼中,被他们踢出核心圈子。
四川等地的士绅想要往上爬,更是无比艰辛。
哪怕是有才干,也没用。
大金从来不缺有才能的人!
现在他一个大饼砸下去,士绅当然眼热,变成了翘嘴。
“听老夫一言,林总督此番谋划,远远比咱们想得更远,更周密!”
苏越娓娓道来,说出开拓高原的时候,士绅们已经目瞪口呆,下巴都掉地上了。
几个对高原有想法的士绅更是微微眯眼,他们知道林总督的手段,也知道林总督麾下的军队悍勇。
若是高原多出一支大金军队,还是支持开拓的林总督的人,那高原上面的麻烦都会变得不麻烦。
那些吐蕃人可不会傻乎乎的跟大金开战,他们渴望来自于大金的货物,更渴望跟大金合作。
只要自己抓住机会,就可以狠狠赚一笔。
但话又说回来,开拓高原是林总督的任务,林总督还想要跟突厥人开战。这可不是小事,不是他们可以参与的事儿。
他们心中有千般思绪,一时半会儿还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下去。
......
跟士绅一样,大金官员们对林耀祖开拓高原的想法也感兴趣。开拓代表进取,代表更多的土地,更多的人口,更多地官位!许多成都府官员都跟聂志远走到一起,变成自己人。
这些人在眼下的变革时期,都想要更进一步。
若是高原可以被纳入大金,那自己暂时负责一块地区的筹备,做好了升一级没关系吧?
在府衙当中,他们知道自己这样的人很难做出成绩,想要往上爬千难万难。
高原虽然凶险,但也是机会,只要抓住就能扶摇直上!
年轻人们最不怕的就是凶险,他们宁愿凶险一点,也想往上爬,当人上人。
他们不想循规蹈矩,十年如一日的过下去,他们想过上一点不一样的日子。
他们都在悄悄跟自己的大腿请战,大腿们也有自己的考虑,一路找到聂志远,都想要分一杯羹。
结党营私是坏事,但有人的地方就无法避免拉帮结派。
林耀祖乐意看到这些人良性竞争,看着他们积极进取!
他跟聂志远反复商量,羁縻高原这件事情牵扯很广,朝廷必然会支持,但只是支持,钱粮一概没有。
他们顶多批准调动军队进入高原地区,在边远地区建立军事城镇,扩大大金在地方上的影响力。
西南辽东两场连绵不绝的战争还未结束,大金迫切的想要听到好消息,他们想要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越是这种时候,聂志远越是担心。
他是人越老,想得越多,胆子也就越小。
“贤侄,这一次朝廷不会下拨钱粮,四川经费有限,更不可能用在西边,一切都得拜托你了。”
“这是自然,就算叔父不说,小侄也会将此事安排妥当。”
聂志远看向自己的好贤侄,以及财神爷,声音比平常更加低沉。
他不委屈,他单纯是无奈。
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人力物力都要林耀祖提供,自己的任务是组织好后勤,以及不断批复军队所需。
军队指挥仍旧是军队负责,聂志远只是挂名。
林耀祖真不敢让聂志远指挥军队,这是单纯的门外汉,没带过兵的人。
术业有专攻,让聂志远谎报军情,贪墨,给人穿小鞋,阴谋陷害,结党营私,他是门清。
但军营有几个门,他都分不清楚。
更别说带兵打仗,聂志远他自己都不敢带兵。
现在大金连战连胜,自己不沾染,有锅也是别人背。但要是自己查收进去,一旦遇到问题,黑锅就有自己一份。
他不傻,分得清楚风险跟好处。
现在插手军队是风险大过于好处的事情,自己做好了,大金上下都觉得是应该的,自己做不好的话,那就死定了!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林耀祖忽的说道:“我有一些股份要出售,以市场价出售,两年内不能转卖,叔父可以将这些股份分出去。”
“如此太好了!”
聂志远面露喜色,是真的高兴了!
他不看重股份,但他看重这个机会。只要有人需要股份,自己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源。
但对林耀祖来说,股份是另外一码事。
两江的股份价格不断上涨,林耀祖却不准备太多干涉。若是有人真的蠢死了,那就让他死了好了。自己又不是救世主,不需要物种的多样性,不在乎这些蠢货的死活。
至于接盘的人,那自然是自己跟市场上的人。
除了接盘之外,当下他还准备将一些股份让给各地士绅,增加士绅对自己体系的参与。到时候股价上涨,下降,他们虽然能够参与,但念及香火情,多少也会收敛一些。
还是那句话,佛不渡傻逼。
他才不介意几个傻逼炒股炒死自己。
股价可以波动,但不会下跌太狠,更不会影响市场。甚至他会将一部分资金用来扩张。
以前大金工厂不扩张是因为辐射区域不够大,哪怕是漕运也有上限,海运短时间也增加不了多少。
大金海运最大的问题就是运力不够,下南洋,前往辽东的海船太多,占据海船的九成。
加上大金丝绸铁器,瓷器是南洋卖的最好的,北方最缺的是粮食。
两淮的工业品在这个时代的效率走海运的份额不大。
只有等市场做大,竞争增加,海船翻倍之后,两淮的工厂才能进一步扩建。
此时此刻,他准备在成都府以及重庆府修建工厂,辐射整个西南以及高原。
别看后世高原似乎不属于西南,但从文化经济以及口音,都被四川影响。现在在成都府生产的货物运输到高原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合作才能共赢,有了利益输送,那大家都是自己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