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23章 四种釉色1

第123章 四种釉色1

书名:最后一个寻宝人作者名:吉小仙本章字数:2099更新时间:2025-01-27 23:14:14

蓝玉儿、王宝庆、黄姥姥也依次落座,四个人坐在茶桌前,大眼瞪小眼,就等着有什么变化,等了约么十几分钟,还是无事发生,二呆按捺不住道:“你们在这等吧,我先往下走一次试试,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吧,这里眼睁着没有机关,咱别自己吓唬自己。”他说完也不等我阻拦,跨步下了阶梯。

我赶紧喊道:“黑四大哥,看着点二呆,别出什么事。”

黑四大哥点头跟随二呆,可二呆刚下了一节台阶,就跟触电似得被弹了回来,在阶梯口坐了一个屁股蹲。

二呆气的拍了拍身上的土,说道:“哥,跟有个看不见的弹簧墙一样,一碰楼梯就给咱弹起来了,看来不等着老林派人来出题还真下不去。”

我说道:“正好等着也是等着,老林那豆腐块还真解饱,吃了几个直撑得慌,跟压缩饼干似得,不愧集合了那么多营养食材,我给大伙说说面前这几套差距和瓷器吧。”

云燕说道:“王大哥和黑四大哥都是五院的领导,对于文物应该了解也不少,五哥,你我和两位大哥一人解释一个吧,我就说蓝姐面前这一套。”

我点头道:“好,一会就由黑四大哥说说黄姥姥面前这一副,还是我先来,毕竟咱坐了个主位么,我面前这套茶具釉色为金彩,其是指一种采用黄金色釉上彩作为装饰的制瓷手法,古代以金彩装饰瓷器,一般认为是始于宋代,其中尤以定窑金花瓷器最负威名,宋周密《辛酉杂识》续集上卷载,金花定器,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入窑,永不复脱。传世品有黑釉、酱釉金彩定器,明洪武初,景德镇始有金彩瓷器的烧制,清代达于极盛,但其使用金彩的方法却无法与定窑相比,逊色许多,我虽然鉴定技术比不上齐老板,但基本的眼力还是有的,面前这套虽比不上定窑,到代不了宋,也应该是明永乐的景德镇官窑金花。”

云燕说道:“确实应该是永乐的青花金彩,玉骨描金,典雅又不失华贵,官窑无疑。”

我端着茶碗说道:“从茶壶到茶碗盖盅,都是同样的青花莲塘纹金彩釉,看茶碗口部外撇,深弧壁,矮圈足,胎体轻盈,装饰技法更是匠心独运,以青花和金彩相结合,呈现出一种华丽而不抢眼的美感,内口沿下绘有青花斜方格纹,碗心装饰了一圈锦纹图,内含一幅生动的莲塘景致,内壁以金彩绘出缠枝花叶纹饰,精致而富有层次感,再看外壁口沿下绘有青花小方格图案,方格内贴金,外壁则绘有缠枝花卉纹饰,花卉描绘精细,边框以细小网格装饰,碗的外底圈足内还绘有金彩雪花款识,与碗身的纹饰相得益彰,这种白瓷青花金彩的典雅韵味当真难得,难得啊。”

王大哥说道:“周老弟经营古玩店眼力真是长进了,佩服,我也来说说这孔雀绿釉,孔雀绿亦称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釉色有深浅二种;深者色葱翠,釉内有细碎片纹,而且衬有酱白釉底,釉色鲜明艳丽;浅者主要在彩釉中配合使用,如茄皮紫等釉器,常加上孔雀绿。若将孔雀绿敷盖于青花上,则青花色调变黑,颇有宋代磁州窑孔雀绿黑花的效果。清代景德镇烧制的孔雀绿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它在外观上有三个重要特征,第一个重要特征是釉色青翠亮丽,在中国古代陶瓷釉中极为少见。中国古代以铜着色的绿色釉彩品种很多,例如唐三彩、邛崃窑以及长沙窑的绿色釉彩等,它们的色调各不相同,但没有一个能够和孔雀绿釉相比。有些孔雀绿釉绿中带蓝,你们古玩圈称之为孔雀蓝,一般认为蓝色是钴的作用,可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孔雀蓝多数与钴无关。第二个重要特征是釉层清澈,很少气泡、析晶和未熔釉料,例如民国时期著名的收藏家胡惠春的暂得楼展出的清康熙孔雀绿釉带盖梅瓶就是一例,第三个重要特征是釉面密布鱼子纹大小的细密开片,很有特色。”

云燕点头道:“我哥哥也知道胡先生,暂得楼的名字来源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表达了胡先生对收藏品的喜悦和满足,还带着谦逊的意境。他的收藏不仅限于瓷器,还包括书画、文玩等,且多为成双配对,追求完美。胡惠春在解放初期积极参与国宝收购工作,将大量文物运回大陆,并在1949年后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使其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重要展品,暂得楼便是胡惠春先生为自己的收藏斋起的堂号,在香港、纽约均设有分馆”。

  王宝庆说道:“确实,胡先生非常爱国,上海博物馆的很多展品就来自暂得楼的捐赠,咱接着说回孔雀绿釉,孔雀绿釉是绿釉瓷中的一种,先前说了,绿釉瓷最早出现在我国汉代,是以铜为着色剂的一种色釉瓷,大体分为高温绿釉和低温绿釉。清代时高温绿釉主要有郎窑绿、鹦哥绿,低温绿釉瓷主要是瓜皮绿和秋葵绿。为什么不说孔雀绿釉呢?因为在后来的进一步研究中,专家认为孔雀绿釉严格来说应该是中温釉,这是为了使得它的定名区间更准确,因为孔雀绿釉的烧成温度应当在1000~1150度,成色范围狭窄,哪怕差异在十几度,烧出来的成品颜色都不对,所以严格意义上它属于中温釉范畴。”

我不解道:“这真长知识了,为什么温度高了或者低了就不能叫孔雀绿了呢?颜色深浅定的有那么细致?”

王宝庆说道:“在元代以前,孔雀绿釉瓷器的烧造多是直接在生坯上施孔雀绿釉,然后入窑以低于1000度的低温一次烧成,这种工艺带来的结果那就是部分瓷器的发色偏蓝,时人又将其称之为孔雀蓝,当然这里的孔雀蓝与由钴作呈色剂的蓝釉瓷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这种温度过低烧出来的瓷器颜色不纯正,元代以后人们又尝试先拿高温将瓷胎烧成白釉瓷或涩胎,再给瓷胎施孔雀绿釉,然后入窑二次低温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