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2章 不变定量
书名:最后一个寻宝人作者名:吉小仙本章字数:2311更新时间:2025-01-21 15:12:31
我跟二呆去搀扶云燕,云燕摆手示意无碍,我问道:“怎么了云燕,这是黑水文?”
云燕说道:“是的,我起了感应,现在能翻译这文字,上面写的是……唉,怎么说呢,五哥有你的名字。”
二呆说道:“那不奇怪,我哥不是什么预言里的破局人么?林老怪也点名邀请他,给我哥雕刻个坟头墓碑也在情理之中。”
我问道:“云燕说说什么意思,刻我名字不奇怪,但刻成黑水文就有点超纲,就算林前辈有黑水至宝,也不至于懂这难解的象形,难道融合了整个黑水之心后,他对黑水文字融会贯通了?”
云燕说道:“有可能吧,没想到除了我时间还有能解读这文字的人。”
王宝庆摇头道:“小齐同志,你念一念吧,写的什么?林南星还能称为人么?”
蓝玉儿说道:“对,林南星这些本事在过去会被称呼为神、仙,怎么和人都搭不上关系。”
云燕说道:“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往复,其际不可终;疑独,其道不可穷。这是小字所写,大家应该知道出处和意思,后面落款是,小五,你觉得呢?算是个反问句。”
二呆说道:“什么生生化化,这是化学是么?我可不知道出处”。
我说道:“列子八篇的天瑞篇节选?列子又叫冲虚真经,道家延老庄哲学的一种特殊解读,堪比逍遥游”。
王宝庆说道:“这段节选的意思是有生死的事物不能产生其它事物,有变化的事物不能使其它事物发生变化。没有生死的事物能够产生出有生死的事物,没有变化的事物能使有变化的事物发生变化。有生死的事物不能不生死,有变化的事物不能不变化,所以这些事物经常生死,经常变化。经常生死、经常变化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生死,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阴阳是这样,四时也是这样。没有生死的事物无与伦比,没有变化的事物循环往复。循环往复的事物,它的边界永远找不到;无与伦比的事物,它的道理不可以穷究。”
二呆说道:“我好像明白一点了,就是生死变化的都被归类了,无死无生的才是一切轮回的原始动力。”
云燕摇头道:“可真有无死无生的东西么?西方科学研究到了极致,包括各种学说,就算宇宙都有诞生和终结,日月星辰也有寿命,不说咱这种行星,就是恒星、太阳也有终结的一天,虽然这终结的过程很漫长。”
王宝庆皱眉说道:“上面不是问小五么?小五你怎么看?”
我说道:“我用眼看,咱这文化有限,哪研究的了日月星辰,看看风水堪舆就不错了,云燕,这天地宇宙那么大,终归有不死不灭的东西吧。”
云燕苦笑道:“可能还真没有,宇宙本身都被西方估算出了寿命,至于天体就更别说了,不说太阳,咱就算特殊的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一个静态球对称星体实际半径小于一个与质量相关的定值,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连光也无法逃脱。这个定值称作史瓦西半径,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一位科学记者安尤因在1964年的文章中称为黑洞,随后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采用并迅速推广开来。”
王宝庆说道:“对,这史瓦西半径很有名,那黑洞说是预言中的天体,它应该算无始无终的吧?”
云燕说:“任何具有质量的物质都存在的一个临界半径特征值。在物理学和天文学中,尤其是在万有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中,史瓦西半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表示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被压缩到这个半径之内,没有任何已知类型的力可以阻止其进一步压缩成一个奇点,但特殊的也有,比如银河系中间,那种巨大能牵引整个星系的引力无法比拟,就算普通恒星塌缩,吸收再多的物质也很难形成,可就算那样的天体,也有寿命。”
接着云燕讲了讲目前的最新发现,这都是国外科技杂志刊登的,比如根据黑洞的霍金辐射理论,是理论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发现,它是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以及热力学的结合产物,1970年霍金突破性的提出面积定理,指出黑洞的表面积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增大而不会减小72年贝肯斯坦提出,黑洞是一个热力学系统,黑洞的表面积就是黑洞的熵,因此黑洞的视界表面积与黑洞的熵成正比,74年霍金利用弯曲时空的量子场论,从理论上证明黑洞具有热辐射,即著名的霍金辐射,并给出了黑洞的温度,霍金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黑洞并不是一个死了的恒星,它正它正在演化,是一个热力学系统,为了讨论其统计起源,85年提出了计算黑洞熵的砖墙模型,这是最新的科学前沿,比较晦涩难懂,但这足以证明,它也有寿命,也在进行所谓的运动和变化。
二呆说道:“说了半天,这世间万物大到黑洞都再变化,哪来什么无死无生的物件?”
云燕说道:“这问题应该是找亘古不变的定量,大的咱说了,小的也一样,那是量子力学的范畴,甚至观察和不观察都有变化,完全随机,不在讨论之列,最小的基本粒子变化万千,如夸克,6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盖尔曼博士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便是夸克之父,夸克一词是盖尔曼取自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其中的词句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无非是指一个质子中有三个夸克。另外夸克在该书中具有多种含义,其中之一是一种海鸟的叫声。他认为这适合他最初认为基本粒子不基本、基本电荷非整数的奇特想法,同时他也指出这只是一个笑话,这是对矫饰的科学语言的反抗。当然也可能是出于他对鸟类的喜爱吧。”
我笑道:“科学和文学还是相通的,芬尼根的守灵夜这书是二战时出版的吧,爱尔兰作家写的,我在书摊看过,但都是英文没有译版,就没买。”
二呆问道:“大小都不成,那么还有什么能永不变?”
我说道:“我想到了一样东西,无坚不摧,唯快不破,那便是光,我再不学无术也知道,爱因斯坦老仙师说过一句,光速不变,这应该是符合列子天瑞的唯一事物吧,云燕你翻译一下,在这石门上按黑水文刻在那反问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