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9章 聚珍美食
书名:最后一个寻宝人作者名:吉小仙本章字数:2318更新时间:2025-01-07 21:49:20
说话间我们从宜昌站下了车,坐长途小巴,往东途径枝江、百里洲,大概坐了有两个小时,到达了荆州市,在长途汽车站下了车,云燕说道:“五哥,现在这地方叫荆沙市,荆州,古称江陵,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两岸的江汉平原腹地,80年荆州地区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荆门市从荆州地区分离出来,成立了地级市,同时沙市也升格为地级市,并与荆州地区的其他部分规划在一起,形成了荆沙,但当地人还是叫这里荆州,毕竟刘备借荆州的典故深入人心。”
二呆说道:“哦,这还有这么多门道,咱们九个人找当地的馆子搓一顿呗,黑四大哥有日子没回国了,咱们哥俩喝点。”
黑四说道:“我祖籍江西人,家乡在宜春,幼年在那生活,离着这里不远,往南过了岳阳也就三百公里,风土咱很熟悉,我十五岁才跟着师傅响应号召去的五院。”
我看着地图说道:“咱到了荆州了,吃点当地的特色吧,然后再往东去天星观遗址”。
黑四说道:“我来这的时候还太小,但有一样东西咱记得清,那就是荆州鱼糕。”
我问道:“我听着这是个小吃啊,咱们这次人多,拉家带口的一帮人坐小摊也不方便啊。”
黑四说道:“嗨,席面上也要上的,走,我带你们去家老馆子,鱼糕就是招牌之一。”
王宝庆说道:“你是说聚珍园?咱不能公款吃喝啊,那的菜挺贵的。”
黑四说道:“我请客,用什么公款,这一年多我在国外不说津贴,美国佬给咱的外汇也不少,我个人出了。”
我问道:“对了,您在美国是和他们的秘密部门合作吧,我有个事情不明白,一会吃饭的时候问问您,就是这次我在南太平洋遇见的事。”
黑四说道:“吃饭时候边吃边说,走吧,咱打出租车。”
云燕说道:“我看这街面上也没有出租车啊,想必这还没成立出租车公司,这地方远么,要不咱坐小巴?”
我说道:“行,咱就公交车,我看这马路上的公交也是帆布铰接车,车上面还背着一个气包,挺有意思的。”
黑四说道:“小时候我跟师傅就去过,没记错的话在荆州城东门附近,光绪年间就有,是享有辽沈无双味,荆楚第一园美誉的老字号。”
王宝庆说道:“我听湖北的分部说过,但一直没机会来吃,听他们说过这饭店的由来,1902年满族人关焕海在荆州城东门附近开了一家小面馆。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代御厨肖代流落到荆州城,正当无处安身时,关焕海兄弟收留了他,从此肖代就在餐馆里做起了厨师,这位御厨做宫廷菜技艺娴熟,特别是散烩八宝饭颇具特色,小餐馆的生意日益兴隆,经营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大有聚山珍海味之意,所以关焕海把小餐馆更名为聚珍馆,后又买卖做起来改为聚珍园。聚珍园的菜肴色、香、味、形俱佳,一时间成了远近闻名的名饭庄,不少文人将佐也都慕名而来,到了现在发展更是到了顶峰,已经叫聚珍园大酒店,并开了酒楼、食品厂、宾馆、商场,成了集团企业。”
二呆说道:“荆州鱼糕、八宝饭,听着就好吃,咱赶紧买票坐车去尝尝。”
坐着手风琴公交车到了荆州东门,这酒楼确实气派,点了荆州鱼糕、八宝饭、千张扣肉,人家这都是招牌菜肴,叫荆州三宝,当地人也称聚珍三宝,配了一桌席面。
二呆吃了一口,说道:“哎呦这鱼糕我以为是年糕呢,没想到如此滑嫩,跟鸡蛋羹似得,还有鱼肉的味道,真不错。”
云燕说道:“好吃吧,这些日子我跟五哥查阅了不少荆楚文化的资料,这道菜可有来头呢,荆州自古盛产鱼,鱼糕作为荆州的八大名肴其历史源远流长,相传为舜帝妃子女英所创,在荆楚一带广为流传,春秋战国时开始成为楚宫廷头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御膳,据说乾隆尝过荆州花糕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
黑四吃了一口鱼糕,这张飞似得大汉故意文绉绉的说道:“当地人的传说有些不同,咳,怎么说呢?相传战国时期,楚都纪南城内有一酒店专门经营各种淡水鲜鱼。有一年夏天店主买鱼买多了,也不能放着发臭吧,便急中生智,把鱼刺鱼皮全部剔除,将鱼肉剁成茸,掺进鸡蛋加了豆粉,又倒了酒拌匀,倒入蒸笼内抺平、蒸熟,恰巧楚庄王打猎归来,路过此地闻其异香,便买了一些带回宫,一尝连赞好吃,尔后鱼糕便在当地流传开来,因此菜源于楚都,后人亦称之为楚糕。”
王宝庆也尝了一口,说道:“现代鱼糕越做越为精美,人们用鱼和肥膘肉做糕,再用猪肉、山药等制成肉丸,肉丸垫底鱼糕放在上面,最后以肚片、腰片烹炒盖帽,多菜共碗俗称花糕、杂烩丸子,是荆州一带红白喜事宴上的头道菜,荆州鱼糕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饮食习惯而积淀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
我问道:“八宝饭是聚珍园的宫廷菜传承自不用说,这扣肉也不错,不是梅菜扣肉,比那个薄,薄如纸,形如梭,也像是梳子,这有什么典故么?”
黑四说道:“小五你说的不错,这道菜就有个别名叫梳子肉,也是荆州八名肴之一,相传唐代有一个宰相,名叫段文昌,是远近有名的美食家,他经常品尝各类食品,对中华美食文化颇有研究,同时他也是一位烹调高手,他所做的菜肴虽烹制简便,用料普通,但色泽艳丽,美味可口。他经过多年的实践,自编了菜谱若干卷。千张肉这道名菜就是他首创的,唐穆宗年间,段文昌回老家省亲,当他宴请亲朋好友时,厨师做了许多菜,其中有一道形如发梳,称之为梳子肉,块大肉肥,一看就使人腻得慌,几乎无人食用。宴罢段文昌找到做这个菜的厨师,对他提出了改进的技法,他让厨师将肥肉换成猪五花肋条肉,将炸胡椒换成黑豆豉,并增加葱和姜等作料,然后段文昌亲自操刀做示范弄成薄片,数日后段文昌要离别家乡,再次宴请乡亲,厨师照他的指点重做了梳子肉,这时候这道菜色泽金黄,肉质松软,味道鲜香,肥而不腻,与上次的梳子肉大相径庭,一端上桌,客人们便争相品尝,不一会儿就被吃光了。人们纷纷问道,这是道什么菜,段文昌见此菜肉薄如纸,便随口取了个名字,便是这千张肉。于是这道菜便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和大小饭店,并经专业人员不断加以改进,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