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22章 西夏黑莲3

第22章 西夏黑莲3

书名:最后一个寻宝人作者名:吉小仙本章字数:2269更新时间:2024-07-02 09:31:30

梁伯说道:“生意嘛,先讲明报酬最好,其实算起来,进高街病院一共有三次,一次是我年轻时,一次是罗师傅和刘兄弟共同进去,最后一次是我得到嘎巴拉碗后,罗师傅拿着最后一次进入,之后……唉,罗师傅出来便油尽灯枯,我使出浑身解数也救治不得,没过一年半载,老师傅就仙逝了。”

  他有些惋惜,讲述了相隔多年的三段探索经历,每段都匪夷所思。

 时间回到五十年代,当时的香港治安很乱,帮派林立,俗话说乱世吃英雄,这也是创业者的土壤,正值青年的梁伯开始大展拳脚。

 国民党反动派败退,新中国成立,战争导致逃跑的反动派将领、资本家带着家当跑到了这里,很多好东西就是那时候流入了香港的文物市场,往大了说,五十年代领导人重视国宝回流,派专员在香港购回唐代韩滉的《五牛图》,郭昭俊抵押在汇丰银行的《中秋帖》《伯远帖》,国家文物局从寓居香港的钱币收藏家陈仁涛手中回购陈氏所藏全部钱币,五代董源《潇湘图》,元代方从义《武夷山放棹图》,包括购买一百二十六种宋元版古籍,包括《昌黎先生集》《河东先生集》,更有潘氏书斋宝礼堂全部一百一十一部宋元版古籍藏书捐赠国家,传为佳话。

从香港回流的字画古籍、泉界大珍就能窥得端倪,流入香港的文物数量是多么巨大,那时候青年梁伯,额,不对,不能叫伯,那时候还年轻么?梁伯还是梁仔,他大名叫梁安杰。

  梁安杰比较有商业头脑,就像他开始说的,初期确实洁身自好,只收一般的货品,赶上孤品或者上级别的,也联系爱国商人和国家文物局的专员,都是上交捐赠,口碑还算不错,得道多助,他的买卖做的越来越好。

 有好就有坏,买卖做的风生水起自然引来了记恨,这时候就有人作局,把他引入了套。

 这套是这么做的,有人买通了他的一个朋友,说有大生意,然后请他看货,梁安杰年轻气盛,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买卖是多多益善,就跟着朋友去了一个地方。

 那地方在大澳,清代时候以葛洲山中分为界,东属新宁,西属阳江。英国人来后叫蛋家村,早年间是阳江疍家人的村落,现在移民居多。

说到疍民,这不是少数民族,只是因为长期在水上生活形成独特习俗的群体。普遍观点是,疍民为岭南地区古越族的后裔,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有陆上人群加入、融入,形成了这特殊的居民群落。

大澳有天天开市的大集,加上移民众多,有不少的好东西,民间有十三行尾的叫法,意为媲美广州十三行。

  当时很多货在那里集散,梁安杰也经常去那里收货,也算比较熟悉,没多想就跟着朋友去了那里。

 交易看货的地点是一个海边废弃的民房,对方是一个老人,老人已经很老,走动都费劲。

 梁安杰起了恻隐之心,防备就松懈了,那老人把一个木匣子打开,他和朋友看见匣子里的物件都傻了眼,那是一朵花,一朵黑色的莲花。

 年轻的梁伯看着那朵花出神,这是一个墨玉的雕刻品,技艺精湛栩栩如生,甚至连花瓣的纹理都有表现。

  朋友也在旁边添油加醋,说了一堆好话,反正这玩意在行内叫仙丹,意思是绝对的上品。

  梁伯像得了宝贝似的,也是利欲熏心,用大价钱收了这个黑莲,当天夜里独自在家,挑灯仔细观察。

   他爱不释手,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越看越高兴,可就在他观瞧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这朵莲花竟然慢慢融化,变成了一股黑烟,这时候梁安杰才知道上当了,可一切为时已晚,屏气跑出了房门也不顶用,他触摸过黑玉莲花的双手已经开始发青。

  说到这我已经明白了,问道:“梁伯,没猜错的话这根本不是玉,而是用尸油供养的黑莲,配方源自黑水城遗迹,清末俄国人拿走了图鉴和制备秘方,这是开放在尸体上的地狱之莲。”

 梁伯问道:“哦?那周老板如何知道的这么详细?”

我说道:“觅宝门有识天下万宝的秘书,仙宝录,是我从神农太平军反五行阵中得到,修复过程中遗失,不过复原的三分之一上有这黑莲的记载”。

  梁伯点了点头:“后来我自知中毒,去找那位朋友,他早就不知所踪,又找了大奥的交易地点,刚到地方就发现那都被大火烧成了灰烬。”

二呆说道:“釜底抽薪?这是把证据都灭了,给你做的这局叫绝户局,无迹可查。”

梁伯说道:“人在江湖怎能没刀剑,我明白这是中了套,可当时我并不知道这黑莲为何会忽然消失,看了医生,检查了身体,并没有什么异常,所想不过是被骗了一些钱钞,也没在意,日子就这么过,接着干生意喽。”

我说道:“西夏黑莲尸油练成,制备方法咱先不提,就说毒性,这是种慢毒,不会让你立刻有反应,要七七四十九天之后,这毒性才会显现,到时候神仙难救,而且极难根治,如果你说的是真的,现在您又不是鬼魂的话,必然有高人帮了你。”

梁伯点头道:“确实,当时咱不以为然,以为检查完了就没事了,直到我有一次在收旧货的时候遇到了罗师傅。”

他接着讲述,当时黑莲化雾,年轻的梁安杰去了医院,没看出所以然,就把这事先搁下了,生意还是照做,当时流入市场的古玩遍地,跟满街捡钱也差不多,这可不能耽误,直到有一次,他在深水埗收货的时候遇见了一个人,就是那茅山高人罗师傅。

深水埗一带位于界限街以北,属于新九龙地区,到了1898年才由英国管治,当时区域内主要有九华径、长沙湾、深水埗及九龙塘四个主要聚居地,早年也就几千人口,居民主要靠务农、种花、捕鱼及航运维生。

当时这地方货运繁忙,原住民人口不多,可来往集市的生意人越来越稠密,设有一个码头将货物转运到香港岛,深水埗便因该码头而得名。

二十年代起,因发展旺角一带,其北部的深水埗及长沙湾一带也相应沾光,被建设的不错,加上当时海外华侨的投资,使该区成为二战前九龙的主要工业区,设有纺织、制衣、五金及搪瓷工厂。

到四十年代末,大批难民踊入香港,当中不少人在深水埗区内兴建木屋,53年石硖尾大火,使很多灾民失去家园,令香港在该处兴建香港第一个公共房屋石硖尾邨,梁安杰和罗师傅第一次相见就是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