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章 渔歌亮号2
书名:最后一个寻宝人作者名:吉小仙本章字数:2016更新时间:2024-05-19 08:06:27
听到这我说道:“诶,有什么关联您给说说,那谭老板先前怎么没提呢?难道渔歌也是不传之秘?”
谭巧手笑道:“呵呵,倒不是什么机密,那小子比较沉稳,话不会说透,你要想学回来我让他教你,你的方法是渔歌引诱,肩海金关石花网捕捞?这方法我们试过,到时候那灵兽出水化烟,还是无迹可寻。”
我说道:“不,你们的老办法我会加上新的流程,我带来一个南方的女孩,她唱歌不错,而且我觉着女声的吟唱更能和这种水生动物相性匹配,您说说传说吧。”
谭巧手说道:“这和行动也有关联么?”
我摆手道:“没关联我就是单纯的想听。”
谭巧手点了点头,说道:“那我就简单说说,权当咱爷俩聊天”。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长岛一带自古就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出海捕鱼成为当地百姓的主要谋生方式,人与海洋和谐共存,在当地衍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渔业文化。
前文书提到,这里的帆船因为忌讳帆字叫风船,长岛渔号源于砣矶岛,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早在清末和民国时期,砣矶岛上的大风船多达数百艘,系风帆时代的庞大船队,这种以风为动力的大型木船一般大约由18个人操作,为集中号令、便于指挥,长岛渔号作为风帆时代海上生产的一种“渔令”应运而生。
长岛渔号是渔民长期从事海上劳动创造的歌,是风帆时代海洋文化苑中的一朵珍卉。长岛渔号无任何乐器伴奏,其号词简单、语调粗犷,号声豪放、坚定、有力,是团结一心的劳动之歌,是向困难和灾难宣战的豪言壮语。
民国年间,这砣矶岛后口村有只“大瓜篓”在烟台港抛锚,适逢有只天津的“大改翘”也在码头,这瓜改翘皆是船只代号,改翘正要掌篷出海,时值雨后,篷绠湿涩,船上十多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篷掌起来。
砣矶岛上有个“号头”,绰号“小鬼奶奶”,他即刻带领伙计靠了上去,一阵“掌篷号”,硬是把沉重的篷帆叫了起来,在港的各地渔民无不钦佩、争相学唱……
我听到这就问了:“小鬼奶奶?这名字有意思,这号子有多少曲目?号头顾名思义就是领唱么?”
谭巧手说道:“没错,至于曲目,《摇橹号》《拔网号》高亢急促,《起锚号》《竖桅号》《掌篷号》铿锵有力,而《发财号》《捞鱼号》平稳抒情、柔中带刚。可惜的是我只是听过,并不会唱,你也知道我大多干后勤工作,不过我兄弟们会,但是他们也已经去世,现下只有那些老村民会原汁原味的号子,谭万里也是会些皮毛,现在闯海很少用风船了,唉,这能让八股绳拧到一起的号子现下是用不上喽。”
我说道:“还是原汁原味的好,您给我介绍个老号头,别让谭老板教了,回来味道不正,这海咱也白闯。”
谭巧手道:“后口孙家的鱼号是唱的最响亮的,我可以把他们家人请来教你们,不过来得及么?要学这么多曲目怕是时间不够。”
我说道:“没事,能学多少是多少,有调子就行,还请您老人家给联系一下。”
谭巧手说道:“好,明天咱们去后口村,我早起先过去,你们中午到就成,孙家人很热情,他们很愿意把岛上的文化传承下去。”
转天我带着苏秋瑾去了后口村,谭巧手早在孙家等待,人家很热情,寒暄了几句,他们召集了村里的长者,开始教授阿秋这个闯海的渔令,那让人神往的海上信天游。
阿秋听的认真,老人们教的也有兴致,我看着坐在渔家长者中间的南方姑娘,是那么美丽动人,这画面让我有些出神。
长岛渔号各种曲调要时而二部轮唱,时而变化重复,要达到激人奋进、协调劳动、指挥生产,我听着有种破海踏浪的气势,像是海鸟高歌,又像是巨鲸鱼低吟。
顿顿桨,装大舱,装舱起吆,嘿吆吼,令词朴实,曲调优美,长岛渔号的美,不仅在于它那独特的音色和旋律,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情感和力量,它是长岛渔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与大海沟通的语言,是他们与命运抗争的见证。听到号声响起时,会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感动和震撼,仿佛被带入了那个充满原始与野性的世界,这种震撼的声音是自然的交响乐。
一个月来,我每天都带着阿秋在后口村学习,这姑娘有唱歌的底子,天赋也不错,到了最后几天,阿秋已经能领唱。
阿秋先领唱,嗨哟哟,嗨哟哟,我们驾船闯大海,风吹浪打何所惧,一心只盼鱼满舱。老人们合唱嗨哟哟,嗨哟哟,齐心协力把网撒,一网鱼儿跃水面,丰收喜悦心中挂。
她的号子让在场的老号头都赞不绝口。
学习完毕,之后就是准备船只,我们为了万无一失,准备驾驶现在已经是谭家封存为纪念品的老风船出海。
离着夏至还有三天,我们提前下了海,带好了一应物资,当然包括我从广东带来的那二十四件玉孔雀,就在谭万里照片里的海域下锚等待。
这海域其实就是锚地,水不深,也没什么风浪,停船下锚,就等着我大展身手。
这三天其实有些煎熬,谭万里和谭巧手爷俩亲自跟了船,他们很紧张,因为那迷信的癔症让他家族遭受厄运,这到了有希望破解的时候,时间越近,他们就越心神不定,仿佛这一次将决定他们一生的心愿是否能达成。
齐云燕看着海面,和我说道:“五哥,咱们又一次出海了,你还记得龙三角么?”
我说道:“记得,那火山么?我又不是痴呆,不到一年的事还能忘?”
齐云燕说道:“你说过欺山莫欺水,这次有把握么?上次咱们可是被吸到了反斗洞,九死一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