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1章 石花海柳
书名:最后一个寻宝人作者名:吉小仙本章字数:2031更新时间:2024-05-07 22:11:27
这三兄弟自然也知道眉目,他们虽没读过什么书,但神话传说祖祖辈辈口耳相传还是听过的,在船上被吓了一跳,靠岸后一琢磨也懂了个大概,当即寻找材料,准备行动。
谭巧手说这是个灵兽,现于海边很不常见,老年间说巨鸟投海方能现世,要用石花海柳网去捕捉,不然此物吞云吐雾变化莫测,根本摸不到端倪。
耳聪目明二位自然欣喜,按老哥所说去准备材料,石花海柳网是海木匠门内一种十分精巧的工具,主体用丝、麻络掺棕和人发,由两根丝线加捻后扭绞编织形成网状,麻是割野生的苎麻经加工纺线。
苎麻茎杆长到约一米高、大拇指般粗时,开始收割。将青褐色的苎麻收割回家后,用形似漆匠刀的钝刀、刮麻刀逐株剥去表层外皮。然后,一小捆一小捆地打成结头,沉到河塘。“烂”过六七天后,苎麻转色,由绿变白,这时就将泡去浆汁的苎麻捞起,平摊在石板上用捣衣槌或木榔头敲瘪,将麻骨也就是苎麻蕊子抽出,再用刮麻刀清理掉其表层内的木质,剩下的就是洁白光泽,拉力和耐热力都比较强的纤维层茎皮,称为麻络。
鼓捣好了,把麻掰成手指宽的一绺绺,像农家晒粉丝似的理直并挂在竹竿上晒燥。
晒燥的麻络搁在木台上,上压香火堂或香炉、压麻斗石料,然后用手指一根一根地抽出来,根据织不同渔网的不同需求,掰成粗细不一的麻丝,抽和掰麻络的同时,手指还不时地沾点砻糠灰,使麻丝起滑不粘连,然后将梳理好的麻丝用纺麻车纺成麻线,掺和人发和棕丝坚韧光亮,这东西有个响亮的名字,肩水金关。
这还只是主体,重要的是挂海柳钩,资料上没写海柳的事儿,但这材质我懂,也给大伙说了说。
海柳其实是一种珊瑚,常常用来制作烟嘴,其质地坚韧,颜色鲜艳,光泽柔和,抗火烧水浸能力强,是制作各种艺术品的上乘材料,以其制成的烟嘴,对尼古丁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吸烟时凉喉爽口。
说道这云燕举手道:“五哥老师,这东西我知道,海柳制品以福建东山岛的最著名,在那里挖掘的宋代古墓,从棺枢里找到一些用海柳加工的手镯、戒指及酒杯等物,这些东西均完整无损,足见海柳质之坚韧耐腐。”
马老师也喝了口茶,说道:“海柳有几十个品种,常见有血柳、红柳、赤柳、乌柳、石柳、藤柳、珊瑚柳和金丝柳等,其中赤柳、乌柳常见,血柳、红柳相对稀少,金丝柳属极为稀有的品种。金丝柳,色似黄金,呈金丝镂状,发育变彩和呈现猫眼效应,异常精美。加上海柳密度大、质硬,有水渗不腐、火焚不损的特点。故又有海底神木的尊称”。
我摆手道:“诶,二呆不打岔你们俩这开始了呢?知道你们知识渊博,别嘚瑟了,我接茬说这三兄弟抓大蛤蜊的事儿。”
就说这海柳钩当真难得,倒不是马老师所说要用什么难得的金丝柳,常见的乌柳就成,材质常见,但能用的并不多,怎么呢?要用使唤过十年以上的老乌柳烟嘴制作,说是烟火破雾,至少收集百十个,挂在肩水金关上,这石花海柳网算完成了八成,因为石花这东西还要张罗。
海石花是一种海藻,也能入药,以广东南澳、闽南漳州的出产为主,要等到潮水褪去,去礁石上刮采,夏季的时候采集晒干,因为富含藻胶和矿物质,经过长达数小时熬煮➕小半天儿冷凝,变为冻状,被誉为海底燕窝,是滋补美味。
这玩意渤海黄海也有,海柳钩和肩水金关编织完毕,要用十斤海石花干货熬胶冻,涂抹其上暴晒七天,这道工序叫锁烟,这才算完成。
谭巧手早年间制作过这种网子,海柳钩也是齐备,就差熬石花冻这一道工序,所以这渔网很快便做成了。
谭巧手一般不出海,但这事他有兴趣,耳聪目明又借了一条船,让他改造修复完整,但之后数年,巧手跟船多次出海均一无所获。
数年后,文化运动,很多事情便搁置了,这件事也成了哥仨的一个未了的心愿。
一直到改开后,他们的侄子谭万里赶上了政策东风,承包海产品养殖发了财,这哥们是个摄影爱好者,也知道三位叔伯的心愿,这几乎成了他们家族的传承,但他可没三位长辈的本事,只能在当年遇见蜃的附近承包了海场,连续几年间在那里摄影,想找到当年的蛛丝马迹。
这第一个故事的资料说完,二呆问道:“所以那夏至出现的黑点就是大蛤蜊?”
雅丽说道:“应该是,所以这是一条线索,但这蜃在另外两个故事里也出现过,那两个传说比较短,但能佐证。”
云燕问道:“所以五哥说沈前辈所言的蓬莱无根墓关联南镇眼的所在,而找这无根墓和这灵兽有关?”
雅丽说道:“当然,不然王大哥给咱这资料干什么?要找无根墓,必然要寻这灵物,而且五院的批条我也带来了,这次行动由五哥全权指挥,各地秘密部门联络站都会配合、海事、公安、都会接到通知。”
我说道:“这次咱是国营探险,找到了东西还能作价给五院,条件真是不错,可这靠这虚无缥缈的传说能行么?”
雅丽说道:“那两个短故事的当事人也都建在,可以走访,包括谭万里,对了,谭家三兄弟只剩下谭巧手还建在,也已经年近八十,耳聪目明都过世了,不然也能请这两位老手艺人出海,可惜了。”
我笑道:“没事,论眼力耳力咱后院蓝姐姐也不差,就是不会看水文,咱们可以到地方咨询一下,带着蓝姐就成。”
二呆说道:“那俩小故事呢?哥你也给说说吧。”
我点了点头,又开始跟大伙讲述,另外两个传说虽然短,但离奇程度绝不输谭家遇蜃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