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89章 三个传说2

第89章 三个传说2

书名:最后一个寻宝人作者名:吉小仙本章字数:2078更新时间:2024-05-06 19:27:02

原来渔民出海打渔,小风船上要有三五个人,大风船上至少十几人。

这些渔民中有船老大就是现如今的船长,二老大就是大副,大师傅是做饭的炊事员,其余船员统称伙计,又称艄公,其中最有经验的一、二名称为大艄公、二艄公,少年登船未久,称为小艄公。

听叫又是什么呢?追鱼下网时有人贴耳于船底听鱼叫即能发现鱼群的,此人称为“听叫的”赶上人工声呐探测了;

另有人骑坐大桅杆上望远即能发现鱼群,眼力好,此人称为“渔眼”。“听叫的”以长岛县北五岛最著名,渔眼则以掖县三山岛一带为主,能人居多,堪称千里眼顺风耳,这二位生长在旧社会,和谭巧手一般,以师承和外号为名,叫谭目明、谭耳聪。

  这些资料有的我本就知道,有的就在那一厚沓纸上记载,也算民俗趣谈,但这谭氏三兄弟后来遇到了一桩怪事,也和那些照片有关。

  那些照片拍摄于八十年代,再早相机可是稀罕物,很难得,改开后小日本的相机价格高,国产的以天津照相机厂和上海海鸥为主,56年天津照相机场成立,第一款国产相机是幸福牌,到现在三十多年,也算一种杂项古玩了。

  海鸥比较贵,新款的要好几百块,普通人家根本玩不起,看这资料,这个爱好者也不一般,也是谭家的人,算是这三兄弟的子侄辈,在当地改革后承包了厂子,作海产加工,生意不错,出口日韩欧,给国家创汇,是个成功企业家,叫谭万里,这第一个故事的资料大多是他的访谈记录。

  我看着资料说道:“大伙我来简要说一说这第一个传说故事啊,就是这耳聪目明大巧手三兄弟有一趟出海发现了一件怪事,后来耿耿于怀了半辈子,这子侄辈的谭万里也记着三位叔伯的心愿,加上自己是摄影爱好者,就在那传说的地方见天照相,结果分别在四年的夏至那天照到了几个黑点,就这意思。”

  二呆问道:“这第一个传说是嘛呢?哥你跟着背景介绍呢?这哥仨在六几年遇到了什么事?我知道了,准是全体遇难,后辈谭万里成了大款,之后奋发图强要报仇,天天追查,这个神秘事件,是这个意思吧。”

我摆手道:“没遇难那么严重,不过确实遇见点蹊跷的事情,我大概讲讲,你们要嫌讲着浪费时间也可以自己看,传阅一下文件。”

云燕托着下巴说道:“哥,我就爱听你讲故事,不看了,您接茬醒木一拍,说书吧。”

  我说道:“我成说书人了,这不管是西河门还是评书咱都接触的不多,哪会那手艺,你们爱听我说我就大概讲一讲吧。”

接着我把资料放在一旁,讲述了这第一个传说故事,这故事也是三个传说中篇幅最长的,当然我也加了一些润色,而且这本就是谭万里的口述,确实更贴近评书叙事。

 六十年代初,灾害刚过,谭巧手是个手艺人,在生产队修船,打鱼那时候也算工分,谭家三兄弟本事高,每次出海都能抓到不少海货,在当地有些威望。

  尤其谭巧手更是技艺精湛,造的渔船又稳又快,是生产队的后勤主力。

 耳聪目明二位更是生产队的干将,生产队的船队一出海,相当于带着千里眼顺风耳,那是事半功倍。

  当时生产队吃的是大锅饭,能者多劳,也就多几个工分,也多不了多少,但你有本事,自然不管村里还是队上都敬重。

 单说这一天,队里收了工,二位出海的能人回了岸,招呼村里人搬货卸船,自己奔着老哥哥谭巧手家吃酒。

谭巧手干的更是技术活,修补检查完船只,每天的事情不多,就在家里歇着,二位兄弟前来自然是打酒炒菜不提。

 三位围坐耳聪目明二位说出了这么一桩事,要和老哥哥商议一番。

 说是他们俩乘头船带队出了海,整个船队都是他们这打头的旗舰带领找地方下网,收成量就指望着他们这领路人。

  一切如常,两个能人由目明自桅杆远观,发现了海浪异常,驱船转舵,到了指定区域,耳聪到了底舱,耳听船底,找到了鱼群的位置,船队下网,满载而归。

  可在返航到了锚地的时候有了意外,就在返航途中,目明在桅杆上看见了一些不常见的东西。

 其实鱼群基本不再临近海岸线的地方出没,尤其他们村子的近海,多年来早就被无数的渔船进进出出探索的比陆地都熟,锚地是做什么的呢?按现如今来说,海港中的锚地分为港外锚地和港内锚地。

港外锚地设在港外,供船舶在进港前停泊等待引航或接受海关、边防检查以及检疫等用。在有天然掩护条件的港外锚地可进行部分减载的过驳作业,使吃水较深的船舶能够进入水深不足的港池,不然大船进小港容易发生搁浅事故。

港内锚地一般设在有掩护的水域,主要供船舶等候靠泊码头或进行水上过驳作业用。停泊在港内锚地的大船如遇台风,一般驶到开阔的港外锚地去应付台风。

  小渔村的锚地可不是现在的大型海港,说白了就是停船避风的地方,离着海岸不远。

这种地方对于谭家兄弟来说比自己家炕沿子都熟悉,根本不会有大型鱼群,可谭目明的眼不会看错,水文显示那里应该聚集了不少鱼。

 长岛蓬莱水域的黄姑鱼、鲅鱼都是名产,鲜美异常,老渔民辨风识海,春分到清明,各种鱼群从黄海洄游到了威海卫外的成山头一带,如果遇到了大北风或者东北风,鱼群就逆风拐进了渤海湾;如果遇到了大南风,鱼群就顺风直接进入了朝鲜海。渤海湾的春天怕大南风,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渤海湾春天的渔汛来得最早的就是黄花鱼,而整个夏季秋季,黄姑鱼都是在庙岛海峡、蓬莱与长岛之间的水域产卵繁殖,是夏秋季节的最佳品种。

  但不管是黄花、皇姑,哪种鱼群也不会在锚地游弋,这是什么呢?谭明目赶紧吹响了哨子,用哨语表示有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