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320章 回村

书名:重生80年代:开局迎娶女知青作者名:一生为了咸本章字数:2251更新时间:2024-08-28 09:06:47

回去的路上,两人把这份兼职的工作在车里随意地敲定了下来。

“那么按照你们说的,有事儿了才找我,没事儿我就不用专程报道了呗。”

“对,”沈秘书的表情早已不复刚才的无奈,转而盈盈一笑,“到时候如果有任务的话,会提前和你进行沟通。”

“那就好,频率怎么样?”

“估摸着一两年可能有一次,但平时工资也是照发的。”

...

送走了沈秘书以后,方卓就准备着手回到青磁村看看了。

这一趟出去三个月,临走前还许出去好几件大事呢。

正好这次回来,找个时间一道儿办了吧。

方卓心里打定了主意,生意方面的事情他可以电话沟通,其实也不用沟通什么过多的内容,现在的运作流程已经非常成熟了,比如物流方面,虽然偶尔还是会出现一些竞争对手,但是难度都不大,底下人就被办了。

等到他再回来,那个时候应该就是按功行赏了,按照他的贡献来算,翘几个班还不是简简单单?

别说翘几个了,就是常年不来上班,估计都没有任何问题。

等到方卓收拾好了行李以后,门外几个关系好的纷纷前来送别,方卓也没在意,就回去一个月而已,说来也快。

陈莲生倒是依依不舍,泪珠在眼眶里面打转,像是即将失去了什么最宝贵的东西似的。

“行啦,别哭啦,妆都哭散了。”

方卓象征性地安慰了陈莲生几句,没再多留,而是一屁股坐在那辆许久未见的宝马车上。

伴随着一阵发动机的轰鸣,一团团烟雾从宝马车后的排气管内冲出,随即一脚油门便冲了出去。

方卓把玻璃摇到最底,尽情享受着眼下平静的生活。

就是车程有点长罢了。

一天一夜后,方卓回到了青磁村。

“下次高低不能再这么着急了。”

他都不用多想,自己这个状态肯定是疲劳驾驶了,可为了尽快回到村子里面,他最终还是没打算多休息。

当他把车开到村子门口的时候,老支书不知从哪得到的消息,早就组织好了村民对准方卓回来的路上弄起了夹道欢迎的戏码。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男女老少但凡有点空闲的,皆跑来看起了热闹。

方卓同样被欢迎得愣在了原地,连觉盹都被打了回去。

“不是,我说老支书,你这大张旗鼓弄得什么呀这是。”

方卓放下车窗,颇为无奈地问道。

“听说你要回来了,我这不是拉着一寸老小,特意过来看看你嘛。”

老支书脸上的气色照比之前红润了不少,应该是村子整体逐渐步入小康的缘故,外加最近操心的事情不多。

不过能看到老支书的身体一天一天更好,方卓倒是很欣慰。

犯错误不可怕,错而不改才可怕。

村子内外,现在对于老支书的风评一致很好,就连那些曾经被排挤的外姓,现在都得摸着良心说上一句公平。

老支书已经彻底的将青磁村看成了一个整体,并且在不少村民当中,村支书的位置,他依旧当之无愧。

“下次可别弄得这么大了,到时候传到别人的耳朵里面去,我这个村长就没法交代了。”

“十里八村的,谁不念你一个好。”老支书根本没把这个当回事儿,在他眼里,现在周围几个村子都要靠着方卓吃饭。

就那个物流,还有药厂,不知道解决了多少就业方面的难题;真要是方卓哪天出事儿了,这几个村子恨不得都要联名写个请愿书上访。

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放到现在这个时代,同样可以沿用下去。

“那也不行,太张扬了,快把大家伙儿遣走,快快快。”

方卓在车上急得够呛,他可是怕被扣上个恃才傲物的帽子。

得亏现在村里人还不知道青蒿素这档子事儿,万一知道了,不知道要怎么往下传呢。

“行,就你小子心思多,我去招呼他们一声,你先回村吧,没多远了。”

老村长笑骂一句以后,便将各村民遣散离开这里。

等到几人在村子里见面时,方卓已经困得不行,但他还是强打精神问道:

“村子里面最近发展得怎么样?”

“一切照旧,只不过这两天的药厂订单好像多了不少,以前本市的药根本卖不出去,都要卖到很远的外市,还有其他省才行。”

老支书对于方卓药厂的情况可谓一清二楚,毕竟他的手里握着年底的一成分红权利。

方卓听完则是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看起来有人的消息也很灵通,远在帝都的自己刚干了这么一档子事儿出来,那伙人就已经收到消息了。

想想也是,谁敢难为一个可能会被提名医学界最高奖项的年轻人,那才真是太岁头上动土,活腻歪了。

“还有什么事儿吗?”

“我想想,哦,后面刘座药山上的第一批草药应该熟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很长的一段儿时间内,我们都可以自采草药进行加工了。”

“这是好事儿,”方卓再次点了点头,草药的成熟周期有长有短,方卓都是错峰进行种植,这一批短的好了以后,下一批也就快了。

像是加工行业,最忌讳的就是断货。

货卖不出去都没关系,一旦跟不上订单的话,那就会十分有损一个企业的形象。

“还有别的消息吗?”

方卓继续追问,目前的这两件事都有利于他,但他还是比较担心这段期间有没有给谁捅个什么篓子出来。

“别的也没什么了,对了方卓,你之前答应给村里的学校和医院,准备什么时候正式动工啊?”

老支书话锋一转,开始问起了集体村民都在关注着的一点。

学校意味着孩子是否能够走出农村,医院则是治病救人的关键所在。

以村子里面的卫生情况来看,连个头疼脑热恐怕都看不了。

镇里又太远,如果等闲遇到个着急的病,恐怕人没到呢,就折在半道儿上了。

“这个啊,我这次回来,有一半是为了专程办这两件事情来了。”

方卓回答得十分干脆,虽然也要投资进上百万进去,但他依旧非常愿意花这个钱。

“等到学校建成以后,还是按照原计划负担孩子们的一切费用,直到他们考上大学为止。”

“医院还是按照进货价的模式进行销售就好了,村子正在欣欣向荣的重要阶段,还是以减轻村民的负担为主,等到我们真正富裕的时候,再开始按照市面上医院的收费标准收取费用好了。”

这正是方卓的愿望之一,他既然有了钱,那就势必要造福家乡。

但他也有原则,那就是救急不救穷,要不然的话,他在村民眼里就不再是企业家,而是怨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