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76章 朝堂争论
书名:摊牌了,我是天下第一豪门作者名:红薯本章字数:2175更新时间:2025-03-27 17:40:44
庞惑直接甩袖走人。
这一幕,是马六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同样也是周茹成事先没预料到的。
等庞惑走后,两个人大眼瞪小眼,对视了许久。
“今天或许并不适合谈这些事,本官家中还有其他的事情,就先告辞了。”
周茹成也不知道要如何面对马六,面对一个他完全不了解的人。
至于礼部的官职……
没有庞惑帮忙出主意,周茹成自己根本不敢轻易做决定。
毕竟已经不止一次犯过类似的错误,他现在对于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深深的怀疑。
马六:“……”
等周茹成也离开后,马六叹息一声:“这个周茹成啊!明明有这么好的朋友一路扶持,怎么就不知道好歹呢?”
可惜,这番话,终究是无法传入当事人的耳中了!
……
早朝。
王林本以为今天会是平平淡淡的一天,结果倒是有些令他意外。
朝堂上竟然有许多官员跳出来,表示反对关于书籍、报纸等物制定相关律法,严格规定。
“陛下明鉴!臣闻‘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周厉王禁谤而失天下,前车之鉴犹在。今若以律法苛察文字,恐不利于江山社稷啊!”
“陛下,圣贤之道本在教化万民,各种古籍能流传至今,都经历过无数次磨难。若尽数归朝廷裁定,地方书院何以辩经?士子寒窗苦读,若因一字之疑而获罪,岂非寒天下士人之心?”
“此举乃是暴政,恐有损陛下圣德之名啊!”
“陛下,州县地广,官吏良莠不齐。若以‘认证’为名,地方宵小或借此勒索书商,反成贪腐温床。此律一行,恐非弭祸,实为招乱!”
官员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
大道理堪称一套一套的,连历史都讲上了。
总结起来就一个意思,关于书籍审查的相关律法,他们反对,而且态度强硬。
如果王林不能接受的话,想必他们还会拿出更多的理论来佐证他们的言论,同时王林也丝毫不怀疑,这帮文官可能还会搞出更大的动静。
如此,应该就是蔡冒组织起来对于他之前出招的反击了。
王林心中默默地想着。
这反击的手段,一点都不高明,甚至可以说相当明显。
但若是一个不好,引起百官甚至是民间的动乱,王林这个皇帝自然也会有些头痛。
“众卿忠直,朕心甚慰。然卿等只见其表,未窥其里。”
王林面上没有丝毫的变化,就像是稳坐钓鱼台一般。
将君王的喜怒不形于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殿中的群臣,尤其是蔡冒、高德光等人,见到王林竟然如此淡定。
被这么多人质疑他的决定,还能如此心态平稳,心中都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该不会,陛下早就有了应对之法吧?
“尔等之前提出的话,虽有道理,但今律非为堵民之口,实为清邪说、正视听。昔有乐东教以妖书惑众,致三省流民作乱。
前朝时期更有《盗圣》传盗匪之术,使草莽效仿者众。若容诋毁纲常、煽动民变之书横行,岂非纵火于社稷?”
王林侃侃而谈。
群臣一粟。
的确,现存世的书籍当中,可不仅仅是那些经史典籍,以及名家之言。
因为历朝历代在这方面都没有明确的管控,所以各种各样的书籍都曾经出现过。
就拿王林刚刚提到的《盗圣》来说,那其实是一本话本子,内容主旨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因为不满朝廷的不作为,凭借出神入化的偷盗技巧行侠正义的故事。
在前朝曾经流传过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当时还有不少年轻人追捧和效仿,引起了不小的动乱。
这样的书籍存在,的确对于朝廷的统治不利。
对于民间的百姓,也算是祸端一般的存在。
王林看着下方都安静下来,在苦思冥想如何反驳的臣子们,心中冷笑。
早在制定这一律法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到了会有人反对,又怎么可能一点准备都没有呢?
“朕所禁者,非孔孟正道,乃异端耳!今设监正司,正为辨忠奸、别正邪。凡合六经大义者,当广印天下。
悖逆伦常者,方付之一炬。此非毁书,实为护道!”
王林的一番话,堪称是慷慨激昂。
也让一些想要反对新律法设立的人,彻底陷入了沉默。
因为王林这番话的主旨都在阐述很重要的一点,那些圣贤书并不会因此被禁止。
那么对于朝堂的官员,对于民间的学子而言,他们的学习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真正受到影响的是什么?
是民间那些试图宣传反动言论的书籍,以及那些官员们为了让自己流芳百世,随意编写,根本不符合实际的传记以及话本子。
“陛下,据臣所知,《华国周报》当中也存在类似的故事。如果因为这是朝廷的制作的报纸,而导致民间有百姓效仿,是不是应当将《华国周报》也一并禁止?”
蔡冒上前一步,目光灼灼的盯着王林。
按照陛下的说法, 律法想要禁止传播的其实是那些与事实不符,甚至有挑拨言论的妖书。
那么,若是《华国周报》也出现了类似的内容,是不是也该一并禁止呢?
王林看着蔡冒,没想到他竟然为了这件事,不惜主动跳出来。
只能说,最近对于礼部的打压,给蔡冒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让他终于不得不主动跳出来,站到王林的面前,以身入局。
王林淡淡笑着点点头:“蔡侍郎所言不错,如果《华国周报》的内容不符合事实,甚至有宣传不利于朝廷的言论,朕自然也会一并处置。”
“那……”
蔡冒还想说什么。
但王林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但是,蔡侍郎,《华国周报》在刊印前,必然要先送到监正司审核后才能获得批准。
既然《华国周报》已经顺利的制作并售卖,就证明其中并不存在这些问题,蔡侍郎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开玩笑!
监正司也好,报社也罢。
那都是王林一手操办,也就是说,监正司同意与否,也需要看他这个皇帝的意见。
王林点头的事,那么就算是其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也是合理的。
何况,王林又怎么可能给自己制作的报纸当中,留下这么一个巨大的漏洞?
报纸中虽然也有类似话本子的故事,但故事的内容一定要是那些江湖侠盗吗?
谁说读书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参加科举甚至是当上朝廷大官的故事,就不能吸引百姓的眼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