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7章 年味儿
书名:让岁月在记忆的长河里流淌作者名:侯占龙本章字数:2854更新时间:2024-04-29 19:15:12
说不尽的西游记
第七集:载誉归来
我佛如来认为,他们所遭受的磨难不到九九八十一难,是不能够功德圆满的,所以便又降一难,迫使他们降下云端,徒步行走。还让那通天的大河拦住了他们回归大唐的去路。就是因为这一难,才有那段渡河晒经的千古奇谈。也就是有了这一难,才能够真正的诠释了“世界上本无完美的事物” 这一千古不变的真理,也印证了残缺也是一种美的说法。
在玄奘西行求经过程中,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的翻开《大唐西域记》,来看史书里是怎样记载的吧!
当玄奘法师历经千难万险,冒着九死一生的生命危险,终于来到了他心目中理想的目的地~印度那兰陀寺。在这佛经的王国里,他虚心学习,四处游学,讲经说法,没过多久便成为世界一流的佛法大师了,并且在印度佛教界的影响极大。
学成回国,造福大唐黎民!这个决心时时刻刻的在玄奘法师的脑海里永固。他拒绝了印度各国的挽留,依然回归大唐。当他踏上大唐的这片沃土时,十九年的离别之情由然而生,竟然让这堂堂的七尺男儿也黯然泪下,泪流满襟。
玄装法师回到大唐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翻译,来自印度的梵文经卷,从此就过上了早起晚宿的翻译佛经的生活。
唐太子李治为母行孝,在国都长安城南的慈恩镇,修建了一座皇家寺院,它的名字就叫大慈恩寺,玄装法师也就是这个寺院的第一代主持,院内那具有印度风格的藏经塔就是亲自建造的,这座佛塔就是闻名国内外的大雁塔了。
神话小说《西游记》中,以取经归来为圆满大结局,而历史上并未结束,繁重的佛经翻译工作,伴随着他的中年和晚年。晚年的玄奘法师,回到了他的故乡洛阳的白马寺,在那生他养他的故乡,安度他的晚年生活。
唐朝的玄奘法师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如今又回到了这里。就是这生他养他的白马寺,圆寂了这位得道高僧。一代佛学宗师,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烟波浩渺之中,他那用自己的一生心血,翻译而成的印度佛经,永远存留在大雁塔内,成为永恒的佛学不朽著作!玄奘法师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丰碑!
腊月里说腊八儿
在中国的旧历(农历)当中,最末的一个月(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当时节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年忙忙碌碌的做着精心的准备工作。
进入腊月的第一个与年有关系的民俗节日,就是腊八节了。腊八节顾名思义就在腊月初八的那一天举行的民间民俗活动。
记得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我童年所生活的那小村庄里,家家户户都非常重视这个叫做腊八节的日子。老人们也常常给我念叨着“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儿”,可见天气的寒冷劲儿有多么的厉害了。
老人曾不止一次的嘱咐着我们,只要能够在早餐上,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八宝粥,耳朵就不会被冻坏,还说是神仙在保佑着我们。当时我就知道这是迷信,可老人家爱孩子的心没有错呀。
我们家的老奶奶,为了能熬好这顿八宝粥,可费尽了心思。在刚刚进腊月的时候,就开始亲手用厨房里的菜刀,把秋天从自家的自留地儿那棵老枣树所打下来的本地肉枣儿从中间一分为二,然后洗净晾干。等到熬粥的时候,再和花生米、大米、黄米(俗称小米)还有高粱米掺和在一起,统称为八宝粥熬制的必所用料。
做八宝粥,按照老人的做法,那是相当的讲究。在腊月初七之夜,就得去村口的那盏以砖石相砌的人工井里,打上来井嘛凉水然后倒进锅里,随之把剖开洗净晾干的肉枣儿放了进去,这个做法叫做浸枣儿。
泡上枣后,老人们就开始等,等那零时的到来,只要零时一到便开始煨粥了。意思是说过了零时就是腊月初八了,这天第一时间做出来的粥才是真正的腊八粥。
熬这八宝粥,老人们时时刻刻都很机警,只要一到凌晨六点,便准时的把那些辅料一股脑儿的倒进锅里,然后打开火门,进行常规火的熬制,这样熬出来的粥,那是最地道的乡土味较浓的八宝粥了。
当我们这帮孩子们迷迷糊糊的从梦中醒来,一睁开那睡意蓬松的双眼,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八宝粥,便端到了我们的面前,随之而来的是一把把热气腾腾的湿毛巾递了过来,然后为我们擦拭着小手,小脸儿。
这可是我们当孩子的,所独有的特殊权利呀,想着想着,我的眼里含满了热泪。如今我的奶奶已经永久的安息在那永恒的天堂之上了,我的脸上仍能依旧还能感觉得到,奶奶那枯瘦的双手,为我擦拭含泪的脸庞 。
说年
作者 侯占龙
年儿这个节气,在我们众多的民间习俗当中,它的占有份额是最大的,人们的期盼度相对来说也是最高的,它是我国人民过得最隆重的中华民俗之一。
每到大年除夕之夜,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们都在阖家欢乐的喜度这一重大节日,所以说就拿我们国家元首们来说,他们也都相当的重视。
在我们的神州大地上,新年儿的度过,它依旧象征着一年之初,四季元始,也是自然界的万物复苏,春回大地之生机勃勃的意思。为了让春天的气息更加的浓郁,我国各地民众均有闹春的习俗。
关于春的闹法,各地均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啦,并且种类繁多。就以我的老家,河北省南和县的闹春习俗为例吧。南和县,它的地理版图虽说没有多大点儿,可这一块儿和那一片儿的习俗都是不一样的。
县城西北部的河郭乡一代,从很久很久以前的远古时代,就流行着特殊的闹春习俗,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个民俗就是远近闻名的抬皇杠(又名抬玉皇),而县城东却颇为流行的是那踩高跷和扭秧歌儿,还有一种叫做玩大头的,很能烘托节日的气氛。
在我国的各地,年儿的叫法各地各有不同的名字或称谓,但是它在全国通用的名字为春节。就我的家乡整个邢台市来说,他们都亲切的称作年下儿。祖国各地虽然对年的叫法不同,可过年的基本步骤却大同小异。不过各地都渗透了各地的地域文化,大家过起年儿来,是各有各的味道,所以说,年味儿这个东西是最耐人寻味的了。
关于年的传说,我们当地民间是这样流传的。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远古时代,天地间突然诞生了一个叫做年的凶猛怪物,它的诞生似乎跟神话故事里的孙悟空的出生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也算是天地之间一灵物了吧。
但是,它与孙悟空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孙悟空是正义的化身,而他却是灾祸的象征。因为它经常在人们防不胜防的的时候,出来祸害人类,给大家平静生活,增加了几分不平静,所以人们都视之为灾星。
正是因为大家的牲畜常,经常被年儿这个怪物无端被咬死或掠走,所以人们对之十分的痛恨,于是乎大家就聚在一起想办法,准备想个好的办法赶走年这个大怪物,以求能够还他们的平静生活。
可是,大家伙儿从早晨想到了中午,又从中午想到了黄昏,也没有想出有效的能对付年儿的良好办法来。大家都知道,冬季的夜晚是最寒冷的,也是年这个怪物活动最猖獗的时候。正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年儿这个怪物突然从天而至,它毫无顾及的又来祸害老百姓啦。
在寒夜里,大家为了取暖,便从竹林里抱来了他们弃之不要的杂乱竹子,准备升起野火,来对抗年儿的强烈进攻。当竹子燃烧时发出极其强烈的噼里啪啦的响声的时候,年儿这个怪物顿时被吓得面如土色,仓惶中丢下自己所劫获的猎物,转身就跑。大家真没想到年儿这个怪物能够害怕这种响声,后来人们就根据竹子燃烧时发出强烈的爆破声的原理,利用火药土纸,制作出来一种叫做烟花爆竹的东西,供人们购买燃放。后来,每到逢年时节的时候,大家都来购买烟花爆竹点燃以求能够把年儿驱赶走,自己过上平安宁静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