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总督府
书名:蜀之昂作者名:川梦本章字数:2135更新时间:2024-12-27 18:33:21
01
岑春煊坐镇总督府,提督丁鸿臣和他的师爷瞿承锦都到了。
这上任才几个月岑春煊是云贵总督岑毓英的儿子,在京城里是个无恶不作的主。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他瞅准机会抢在众人的前面带兵护驾,讨得了慈禧太后的欢心。在官场上,这个人脾气暴烈,手段毒辣,人称颠三。
时局艰难,正好给这样的人提供了舞台。
02
一八七五年二月,光绪元年的正月初一,天寒地冻。
二百荷枪实弹的英国兵从缅甸的八莫杀入云南,遭到当地景颇人的武装还击。
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以此事为借口大做文章,强迫清廷开埠。次年,中国又给英国人签下了丧权辱国的烟台条约,李鸿章以川江无法通航为借口,拒绝在重庆建立通商口岸。
十五年后,英国的炮舰伍德科克号强撞川江,还是在重庆建立起了海关……
03
一八九五年的端午节,天色黄昏。
在四圣祠礼拜堂的大门外,一个瘦弱的老妇人死死抓住洋人的裤脚,使劲地磕头:“求求你们,积积阴德,放我的小孙子回家吧!他是一个苦孩子……”
原来,这人叫尤庚女,依靠替邻居洗衣为生。前几年闹瘟疫,她的儿子和媳妇相继死去,只留下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孙子。半个月前,尤庚女的小孙子生病发烧,吃了教堂给的药。第二天,小孙子的病更重了,又遵照洋人吩咐到教堂里打针……后来,教堂说这个小孩已经回家了,尤庚女却找不到人。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说洋和尚需要用中国人的小孩做药。还有人说:“洋鬼子太坏!强买张幺爸的祖宅,硬是把张幺爸给活活地气死了……”
“走!我们都去告这些洋鬼子!”
“去不得!去不得……衙门袒护洋教堂,张幺爸告一次就吃一顿大板子!”
有人咬牙:“还有没有天理了?”
“别充愣!我们加在一起,也斗不过那些高鼻子!”
这时,尤庚女好像听到了小孙子的哭声,发疯地向教堂里扑。两个传教士把她拖翻在地,又踹又踢。几个小伙子再也看不下去了,冲了上去。有个传教士摸出一把左轮枪,立即就被人夺走了。
04
这时,教堂的门口已有几百人,都义愤填膺。
啪的一声脆响,另一个传教士开枪了。子弹带着火光,从人群中穿过。
“洋鬼子开枪杀人了!”
瞬间,门外的秩序大乱。有人撞开了教堂的大门:“交出凶手!交出我们的孩子!”
众人边砸边找,还是尤庚女找到一只红漆大箱子,她的小孙子已经枯瘦如柴,气息奄奄。大家找不到凶手,却等来了全副武装的清军……
人群惊散,反应悄慢的市民不是被打得头破血流,就是被捆起来投进了大牢。
第二天的上午,全市的教堂和教会诊所都被群众砸了。附近的各州县也响应起来,驱杀外来的洋人,史称成都教案。
05
三个月后,美国的两艘炮舰开进长江口,武力示威。
面对气势汹汹的炮舰外交,清廷屈服了,传出谕旨:“本年五月间,四川省城匪徒滋事,打毁东较场教堂,各州县也屡出教案。四川总督刘秉璋督厥咎甚重,著即革职,永不叙用,以示惩儆。其余办理不善之州县,务必严加查办。”
十月底,从科甲巷到东较场门口前的落虹桥,排满了清兵。
在清兵的身后,站满了愤怒的人群。没有眼泪也没有叹息,就像一尊尊石人。
“咣!咣!咣……”
一声声的开道锣响,天上乌云翻滚。呜嘟嘟的一阵长号声,众人看到二十四个有骨气的青年人被押了过来。肩上扛着木枷,囚衣的领口里插着亡命牌……铁镣声声,众人跟着清兵到了东较场。
三声炮响,二十四颗人头落地,坐在监刑台上的洋人以手帕捂鼻……
06
几年后,红灯照在华阳的川主庙里起事。
各路拳勇打起了红底七星旗,还挂出一副扫清灭洋的字联:“打铁打钢打江山,都是铁罗汉;救苦救难救黎民,争效观世音。”
短短几个月,廖九妹和曾阿义就裹挟数万的饥民连下华阳、金堂和简阳县,两扑蓉城。四川总督和大将军奎俊离职回京,慈禧只好让浑不吝的岑春煊从山西赶过来,收拾烂摊子。
岑春煊率入川后,刮起了腥风血雨。按察史陈橘的五少爷是一个纨绔子弟,不为非作歹也会搞恶作剧。他把一个进城走亲戚的少女捉到了自己的家里,百般地调戏摧残。事情败露后,他诳称自己捉到了廖九妹,押到官府。
岑春煊明明知道那个柔弱的少女不可能是廖九妹,还是给了一笔赏银。
07
一天,岑春煊到梅园问计于领兵的统带丁盛勇。
丁盛勇不敢隐瞒:“这个廖九妹能有几斤几两?近些年来,洋人们巧取豪夺,在各地强拆民房修教堂。川西主教杜昂就霸占良田三十万亩,还拐骗我们的良家妇女。洋人杀拳匪,索要庚子赔款,四川奇重。今些年来,又逢大旱……”
“不说这些!”
看到岑大人脸色不对,丁盛勇只好再改口说道:“四川的红灯照起源于川南的白莲教,可谓一人振臂,万众响应……”
岑春煊站了起来,歪着嘴跺了跺脚,就拂袖而去……
当时,都说北有袁世凯屠民,南有岑春煊屠官,人称北袁南岑。
08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岑春煊的启蒙恩师赵藩在蜀为官,听说岑春煊要去武侯祠,就写下了这副字联,人称攻心联。
赵藩精于书法,结体刚劲,用笔圆润,很有风格。岑春煊看了一眼,扭头就问跟在自己身后的瞿师爷:“听说,你对出了一副绝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瞿师爷念出了上联,闭着眼睛说:“在大明初年,太祖的十一子朱椿藩蜀,沿锦江修建了筹边楼、望江楼和散花楼,皆成名胜。众人有所不知道,这位容止都雅的蜀秀才还在双眼井边修了一座听雨阁,恢复蜀学。昨夜,我想到了一句:听雨阁,听雨落,听雨阁中听雨落,雨阁三更,雨落三更。”
“好!”
有人喝彩,赵藩尴尬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