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470章 没什么来头的花瓶

第470章 没什么来头的花瓶

书名:这群神仙不对劲!作者名:葬樱柔本章字数:2096更新时间:2024-01-09 20:27:41

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与酒肉打交道,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于是,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从好酒转向好茶。

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当作精神现象来对待。

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道教联系起来。在道家看来,茶是帮助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

尽管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经脱离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

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史书上说他们聚会的时候经常坐在一起喝酒吃肉,就经常曲水流觞。

其大致方式是众人围坐在回环弯曲的水渠边,将特制的酒杯置于上游,任其顺着曲折的水流缓缓漂浮,酒杯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取杯饮酒。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尽兴为止。

竹林七贤就经常这么玩儿。

至于喝茶,张小凡倒是没听说过。

而宋徽宗那会儿,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徽宗有一个好祖宗,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

到了宋朝的时候,茶叶已经在民间普及,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

在朝廷、贵族、文人那里,喝茶成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

再到后来,茶叶更加普及也更加的简单。

就是张小凡刚才说的茶叶缸子,一口茶下来半口茶叶半口水,噗嗤噗嗤吐口水。

现在这个房间里面的格局还挺微妙的,颇有“三分天下”的意思。

魏晋的嵇康,宋朝的宋徽宗,还有一个现代的张小凡。

三个人的喝茶的方式都不一样,但是能聊到一起来却也是非常的有意思。

看张小凡还在发呆,宋徽宗还以为张小凡是在想着坐在哪里呢,于是乎起身从里面端来了一个软垫子扔在茶几前,指着说:“坐!”

张小凡鬼使神差的跪了下去。

这玩意儿在华夏叫垫子,在小日本那儿就叫榻榻米。

等他回过神,自己已经跪坐在软垫上面了。

“老板这次来是奔着什么来了?”

嵇康喝了一口茶,看他那样子显然是有些不太熟练。之前喝的都是酒,酒和茶不一样,一个是大口大口喝,一个是小口小口抿。这两者区别还是挺大的。

这种转变,就好像是把一个风流场所的女孩儿娶回家,然后用条条框框去告诉她,想让她变成一个良家妇女。

张小凡也没啰嗦,把一直拎在手上但是藏在身后的瓶子拿了出来,放在茶几上。

宋徽宗瞥了一眼花瓶,又看了一眼手上的茶杯,眉头一皱后说:“这瓶子怎么跟我带来的挺像的?”

一听这话,张小凡嘴角一抽。

这皇帝就是皇帝啊!

这花瓶是扫把星带着人上楼挨家挨户的推开门讨要的,这才过去多长时间,怎么一下子就不记得了?

“这就是你的。”

张小凡轻描淡写的说道:“我想问问你这瓶子是什么来头?”

“没什么来头,我找人做的。”

“废话,这汝窑就是你一句话弄出来的。”

张小凡翻了个白眼。

这段历史他还是知道的,高中和初中的历史书上也讲过一段。

徽宗对瓷器尤为热爱,北宋时期,正是诞生出了五大名窑。而宋徽宗做的一个梦,让史上仅存二十年的汝窑成为了五大名窑之首。

那是一个夜晚,徽宗梦到大雨过后,远处的云间呈现一抹天青色,甚为喜爱。醒来之后,就写下了一句:“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他立即下令,要当朝烧瓷工匠将这“天青之色”还原出来!

这可真是难倒了各位烧瓷工匠,虽说宋代瓷器发展非常兴旺,但是要烧制出“天青之色”,这对于当时的技术来说,难度还是太高了。

徽宗的这道圣旨不知难倒了多少工匠,但最后汝州工匠不负圣望,技高一筹,经过百般磨难,终于烧制出了“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青之色”!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汝瓷”。

众人皆知汝瓷为皇家御用瓷,烧制极为不易,但在这么稀世珍藏的汝瓷故事里,有一段颇有意思:

汝瓷存世稀少,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一直为世人瞻仰,但这么一件稀世珍宝,在乾隆年间,竟被当作喂猫食盆,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这件汝窑水仙盆,釉色天青,上面完全没有其他汝瓷常见的裂纹,并且器型优雅,在展柜中显得分外静谧神秘。但在千年之后的乾隆看来,它只是一件猫食盆而已。

不止如此,乾隆还给这“猫食盆”配套了一个紫檀木座,可以说是御猫本猫才有的待遇了。乾隆即位第十年时,这位天子就曾经下旨:“将猫食盆另配一紫檀木座,落矮些,足子下深些,座内安抽屉。”

乾隆的这道圣旨中所提到的紫檀木座,其实就是汝窑水仙盆下的木座。

此后在乾隆二十六年,乾隆又命人为这件“猫食盆”创作了一首《猧食盆》诗,为此他还在刻意在诗歌前备注:“猧食盆,实宋修内司窑器也,俗或谓之太真猧食盆。”

而根据专家考证,猧子其实就是唐朝时期从撒马尔罕进贡来的哈巴狗。

这样一首诗歌还被刻在清朝宫廷旧藏的三件汝窑水仙盆上,让后代的专家都为之汗颜。